【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单元、电池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芯单元、电池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在电池内部会设置多个串联的电芯以提高其输出电压,并且在电池内部设置采样线束采集每个电芯的电压和/或温度等信号,以了解每个电芯的工作状态。但是,采样线束并未进行定位,当电池在长期振动时采样线束会出现晃动而导致其与电芯的连接处容易松动,进而不能及时采集电芯的相关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芯单元、电池及车辆,有利于提高采样结构与电芯连接的可靠性。
[0004]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单元,所述电芯单元包括:电芯串和采样结构;
[0005]所述电芯串包括多个电芯组和至少一个固定支架,多个所述电芯组沿第一方向排布且串联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组的电连接处设有所述固定支架;
[0006]所述采样结构与多个所述电芯组电连接,所述采样结构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设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所述缺口的内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单元包括:电芯串和采样结构;所述电芯串包括多个电芯组和至少一个固定支架,多个所述电芯组沿第一方向排布且串联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组的电连接处设有所述固定支架;所述采样结构与多个所述电芯组电连接,所述采样结构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设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所述缺口的内壁相连;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缺口中,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间隔设置以形成间隔区,所述限位条限位配合于所述间隔区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开口位于所述采样结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缺口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的两内壁与所述限位条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结构上设有多个采集端子,每个所述采集端子与对应的所述电芯组电连接,多个所述采集端子分为第一采集端子、第二采集端子和第三采集端子,所述第一采集端子和所述第二采集端子分布于所述电芯串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三采集端子位于所述第一采集端子和所述第二采集端子之间,所述第三采集端子设于所述采样结构的外边缘且位于所述缺口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电芯串,至少两个所述电芯串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电芯串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至少两个所述电芯串包括第一电芯串和第二电芯串,所述第一电芯串和所述第二电芯串通过位于各自第一端的两个电芯组串联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串和所述第二电芯串均包括M个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电芯组,M≥2且为整数;所述采集端子为2M+1个且包括一个第一采集端子、两个第二采集端子和2M
‑
2个第三采集端子,所述第一采集端子设于所述电芯串的第一端,两个所述第二采集端子设于所述电芯串的第二端,所述采样结构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两个所述第二采集端子和2M
‑
2个所述第三采集端子分别均布于所述采样结构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电芯串和所述第二电芯串中位于各自第一端的两个电芯组均与所述第一采集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串和所述第二电芯串中位于各自第二端的两个电芯组与两个所述第二采集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位于所述采样结构同一侧的M
‑
1个所述第三采集端子设于各自对应的相邻两个电芯组之间并与该相邻两个电芯组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缺口设有两个,且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设于对应的所述缺口中,每个所述缺口中均设有所述限位条,所述限位条限位配合于对应的所述间隔区中。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结构粘接固定于固定支架上。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单元,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组通过导电连接件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组之间设有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导电连接件;所述电芯组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电芯,所述电芯具有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于所述电芯相对的两端;
任意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永明,郎晓强,陈威,周燕飞,陈耀磊,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