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6734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18
阀装置具备壳体部件(10、60)、阀芯(30)、套筒(43、44、45)、弹簧(481、482、483)以及弹簧端部支承部(65、66、67)。套筒由壳体部件所具有的流体流入部(651、652、653)的内壁可滑动地支承,并形成将从阀芯所具有的阀流出口(373、374、375)流出的流体引导到壳体部件所具有的流体流出口(61、62、63)侧的流路。弹簧以包围套筒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并对套筒向阀芯侧施力。弹簧端部支承部形成于壳体部件的处于弹簧的与阀芯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并从弹簧的径向外侧支承弹簧的轴向的与阀芯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端部。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阀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是基于2019年11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

202524号的申请,此处通过参照而引入其记载内容。


[0003]本公开涉及进行流体的流量调整以及流路切换中的至少一方的阀装置。

技术介绍

[0004]以往,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阀装置。该装置具备:外壳,设有导入冷却水的吸入口以及排出冷却水的排出口;以及阀,具有供从吸入口供给的冷却水流动的阀开口,且被支承为能够旋转。该装置具备:阀座,具有供通过了阀开口的冷却水流动的阀座开口;圆筒状的套筒,将通过了阀座开口的冷却水导向排出口;以及弹簧,安装于套筒的周围并将阀座按压于阀的表面。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1201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阀装置中,仅是将弹簧配置为包围在套筒的周围,容易产生弹簧的轴偏移。因此,弹簧会由于来自外部的振动等而向套筒的外周面靠压,容易出现弹簧与套筒的磨损。若像这样出现了弹簧与套筒的磨损,则担心弹簧将阀座按压于阀的表面的弹簧力降低,冷却水的泄漏变多。
[0009]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抑制弹簧与套筒的磨损。
[0010]根据本公开的一个观点,进行流体的流量调整以及流路切换中的至少一方的阀装置具备:壳体部件,具有供流体流入的流体入口部、供从流体入口部流入的流体流动的流体流入部和使通过了流体流入部的流体流出的流体流出口;阀芯,具有供从流体入口部流入的流体流动的阀流出口,且可旋转地设于壳体部件的内侧;筒状的套筒,由流体流入部的内壁可滑动地支承,并形成将从阀流出口流出的流体引导到壳体部件的流体流出口侧的流路;弹簧,以包围套筒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并对套筒向阀芯侧施力;以及弹簧端部支承部,形成于壳体部件的处于弹簧的与阀芯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并从弹簧的径向外侧支承弹簧的轴向的与阀芯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0011]根据这种结构,利用在壳体部件的与弹簧的阀芯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的弹簧端部支承部,支承弹簧的轴向的与阀芯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因而,可防止弹簧的轴偏移,能够抑制弹簧与套筒的磨损。
[0012]另外,对各构成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号的附图标记表示该构成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构成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供搭载于车辆的发动机的冷却水循环的冷却系统的整体构成图。
[0014]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分解图。
[0015]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剖视图。
[0016]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5是图2中的V向视图。
[0018]图6是图2中的VI向视图。
[0019]图7是表示利用自攻螺钉将外壳与出口管构成部件紧固的情形的图。
[0020]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第一管连接部的剖视图。
[0021]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剖视图。
[0022]图10是以往的阀装置的剖视图。
[0023]图11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出口管构成部件的主视图。
[0024]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外壳的图,并且是与图6对应的图。
[0025]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利用自攻螺钉将外壳与出口管构成部件紧固的情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彼此间相互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027]<第一实施方式>
[0028]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在搭载于车辆的发动机的冷却水回路中使用。如图1所示,阀装置1被应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9。在车辆上,搭载有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2、冷却系统9、加热器6、器件7等。
[0029]冷却系统9具备阀装置1、水泵4、散热器5、ECU8等。水泵4将冷却水向发动机2的水套3加压输送。阀装置1例如设于发动机2的水套3的出口,调整送向散热器5、加热器6、器件7的冷却水的流量。
[0030]散热器5是热交换器,在冷却水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来降低冷却水的温度。加热器6以及器件7设于阀装置1与水泵4之间。这里,器件7例如包含油冷却器、EGR冷却器等。
[0031]加热器6通过冷却水与车辆的室内的空气的热交换将车辆的室内的空气加热。若在器件7中流过冷却水,则在流经器件7的流体(例如油、EGR气体等)与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ECU8能够控制阀装置1的工作来控制送向散热器5、加热器6、器件7的冷却水的流量。
[0032]阀装置1能够对作为在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流体的冷却水进行流量的调整以及流路的切换。另外,作为冷却水,例如使用包含乙二醇的LLC(Long Life Coolant(长寿命冷却剂))等。
[0033]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阀装置1具备外壳10、出口管构成部件60和将阀芯30与出口管构成部件60之间密封的垫圈70。另外,在出口管构成部件60上形成有多个突起65~67。外壳10以及出口管构成部件60分别由树脂构成,垫圈70由弹性部件构成。外壳10以及出口管构成部件60构成了阀装置1的外部壳体。外壳10、出口管构成部件60以及垫圈70利用后述的自攻螺钉固定在一起而一体化。
[0034]如图3所示,外壳10具有构成阀装置1的外部壳体的一部分的外壳主体11、对轴31进行支承的第一轴承18以及板14等。在外壳主体11的内侧,形成有对轴31、阀芯30等进行收容的收容空间13。此外,在外壳主体11上,形成有使冷却水流入收容空间13的流体入口部24和使冷却水从收容空间13向出口管构成部件60流出的第一~第三流体出口部153、154、155。此外,在板14上设有第二轴承19。
[0035]轴31由该第一轴承18和第二轴承19可旋转地支承于外壳主体11的内侧。另外,轴31通过设于外壳主体11的外侧的未图示的电动马达的驱动绕轴线进行旋转。
[0036]阀芯30固定于轴31。因此,伴随着轴31的旋转,阀芯30在外壳主体11的内侧绕轴31的轴线进行旋转动作。另外,轴31的轴线与阀芯30的旋转轴Ax一致。
[0037]阀芯30具有轴固定部300、第一筒部310、第二筒部320、多个第一连结部330以及多个第二连结部340。
[0038]轴固定部300固定于轴31的外壁。第一筒部310与第二筒部320设于从轴固定部300向径向外侧离开的位置。第一筒部310设于轴31的轴向的一侧,第二筒部320设于轴31的轴向的另一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两个筒部中的图3的纸面右侧的筒部称为第一筒部310,将纸面左侧的筒部称为第二筒部320。
[0039]在第一筒部310与第二筒部320之间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阀装置,进行流体的流量调整以及流路切换中的至少一方,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部件(10、60),具有供所述流体流入的流体入口部(24)、供从所述流体入口部流入的所述流体流动的流体流入部(651、652、653)和使通过了所述流体流入部的所述流体流出的流体流出口(61、62、63);阀芯(30),具有供从所述流体入口部流入的所述流体流动的阀流出口(373、374、375),且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壳体部件的内侧;筒状的套筒(43、44、45),由所述流体流入部的内壁可滑动地支承,并形成将从所述阀流出口流出的所述流体引导到所述壳体部件的所述流体流出口侧的流路;弹簧(481、482、483),以包围所述套筒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并对所述套筒向所述阀芯侧施力;以及弹簧端部支承部(65、66、67),形成于所述壳体部件的处于所述弹簧的与所述阀芯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并从所述弹簧的径向外侧支承所述弹簧的轴向的与所述阀芯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端部支承部具有多个突起(65、66、67),该多个突起从所述壳体部件的处于所述弹簧的所述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理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