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施工中便于更换绞盘的绞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589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施工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施工中便于更换绞盘的绞磨机,具有绞盘、两个绞盘支座、变速箱、伺服电机和底座,两个绞盘支座、变速箱和伺服电机分别固定于底座上,变速箱位于两个绞盘支座右侧,伺服电机位于变速箱右侧,两个绞盘支座之间的上侧设有一个绞盘,绞盘的右端与变速箱的左侧输出端传动连接,伺服电机与变速箱的右侧输入端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由至少两个绞盘插件和一个绞盘轴构成,绞盘插件和绞盘轴卡接,所有绞盘插件围成一个圆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拆卸安装方便、成本低、固定方便等有益效果。益效果。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施工中便于更换绞盘的绞磨机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施工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施工中便于更换绞盘的绞磨机。

技术介绍

[0002]绞磨机在电缆线的铺设放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设备,能够对铺设的电缆起到放线、拉紧的效果,有效地提高电缆铺设的效率和质量,且电缆绞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的更换位置。
[0003]现有技术中,如CN210824864U公开了一种电缆可拆卸式绞磨机,包括主轴,主轴外壁的一端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一转盘,主轴外壁的另一端滑动穿插连接有第二转盘,第二转盘的一侧呈环形阵列等距固定连接有三个套筒,套筒的内腔中滑动穿插套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开槽,第一开槽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钢片。
[0004]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憾:1.当绞盘整个需要更换时,仍需整个拆卸绞盘,不方便;2.整个更换绞盘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电力施工中便于更换绞盘的绞磨机,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电力施工中便于更换绞盘的绞磨机,具有绞盘、两个绞盘支座、变速箱、伺服电机和底座,两个绞盘支座、变速箱和伺服电机分别固定于底座上,变速箱位于两个绞盘支座右侧,伺服电机位于变速箱右侧,两个绞盘支座之间的上侧设有一个绞盘,绞盘的右端与变速箱的左侧输出端传动连接,伺服电机与变速箱的右侧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底座下方设有四个带有万向轮的移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由至少两个绞盘插件和一个绞盘轴构成,绞盘插件和绞盘轴卡接,所有绞盘插件围成一个圆周。
[0007]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中便于更换绞盘的绞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插件由中间凹陷绞盘面和固设于绞盘面内侧的支撑部件构成,支撑部件下方两侧沿长度方向各形成多个容腔,每个容腔内设有一个第一限位部件,第一限位部件一端伸出容腔,第一限位部件与容腔另一端弹性连接,所述绞盘轴由绞盘轴主体和位于绞盘轴主体两侧的绞盘轴端部构成,绞盘轴端部与绞盘支座轴套连接,绞盘轴端部与绞盘轴主体同轴,绞盘轴主体侧壁间隔形成至少两条插槽,绞盘插件的支撑部件插入对应的插槽内,插槽两侧对称且沿长度方向间隔形成多个限位槽,第一限位部件卡入对应的限位槽,第一限位部件突出于容腔的部分呈半球形。
[0008]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中便于更换绞盘的绞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与容腔通过第一弹簧连接。
[0009]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中便于更换绞盘的绞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开口处设有上下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二限位部件,第一限位部件中部上下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三限位
部件,第二限位部件和第三限位部件相互限制,防止第一限位部件脱离容腔。
[0010]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中便于更换绞盘的绞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下两侧各形成两个通孔,通孔内设有固定部件,固定部件呈钎形,固定部件上位于底座上侧并行且间隔设有多个抬升部件,左侧通孔的左侧设有两个撬座,两个撬座位于对应通孔的上下两侧,撬座上形成一个开口向左的开口槽。
[0011]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中便于更换绞盘的绞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下两侧各形成两个通孔,通孔内设有固定部件,固定部件呈钎形,固定部件上方固设有一个手柄,固定部件上位于底座下侧设有螺旋片。
[0012]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中便于更换绞盘的绞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上位于底座上侧套有一个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上方的固定部件上设有一个第四限位部件。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绞盘的安装和更换无需整个拆卸,绞盘插件采用卡接方式,可以快速更换不同尺寸的绞盘,方便快捷。
[0015]2.其中某一个绞盘插件损坏,只需更换对应的绞盘插件,成本更低。
[0016]3.设置了固定部件,使设备更易固定于地面,且方便取下固定部件。
[0017]4.设置多个第一限位部件,当其中某个损坏,也不影响绞盘插件的固定,且第一限位部件采用弹性连接,绞盘插件的插拔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绞盘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绞盘轴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绞盘轴剖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区域A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安装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绞盘、11.绞盘插件、111.绞盘面、112.支撑部件、113.第一限位部件、114.第一弹簧、115.第二限位部件、116.第三限位部件、117.容腔、12.绞盘轴、121.绞盘轴主体、122.插槽、123.限位槽、124.绞盘轴端部、2.绞盘支座、3.变速箱、4.伺服电机、5.底座、51.通孔、6.固定部件、61.抬升部件、62.手柄、63.第四限位部件、64.第二弹簧、65.螺旋片、7.撬座、71.开口槽、8.移动部件、9.撬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请见图1至图5,一种电力施工中便于更换绞盘的绞磨机,具有绞盘1、两个绞盘支座2、变速箱3、伺服电机4和底座5,两个绞盘支座2、变速箱3和伺服电机4分别固定于底座5上,变速箱3位于两个绞盘支座2右侧,伺服电机4位于变速箱3右侧,两个绞盘支座2之间的上侧设有一个绞盘1,绞盘1的右端与变速箱3的左侧输出端传动连接,伺服电机4与变速箱3的右侧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底座5下方设有四个带有万向轮的移动部件8,其特征在于所
述绞盘1由至少两个绞盘插件11和一个绞盘轴12构成,所述绞盘插件11由中间凹陷绞盘面111和固设于绞盘面111内侧的支撑部件112构成,支撑部件112下方两侧沿长度方向各形成多个容腔117,每个容腔117内设有一个第一限位部件113,第一限位部件113一端伸出容腔117,第一限位部件113与容腔117另一端通过第一弹簧114连接,容腔117开口处设有上下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二限位部件115,第一限位部件113中部上下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三限位部件116,第二限位部件115和第三限位部件116相互限制,防止第一限位部件113脱离容腔117,第一限位部件113突出于容腔117的部分呈半球形,所有绞盘插件11围成一个圆周,所述绞盘轴12由绞盘轴主体121和位于绞盘轴主体121两侧的绞盘轴端部124构成,绞盘轴端部124与绞盘支座2轴套连接,绞盘轴端部124与绞盘轴主体121同轴,绞盘轴主体121侧壁间隔形成至少两条插槽122,绞盘插件11的支撑部件112插入对应的插槽122内,插槽122两侧对称且沿长度方向间隔形成多个限位槽123,第一限位部件113卡入对应的限位槽123,所述底座5上下两侧各形成两个通孔51,通孔51内设有固定部件6,固定部件6呈钎形,固定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施工中便于更换绞盘的绞磨机,具有绞盘(1)、两个绞盘支座(2)、变速箱(3)、伺服电机(4)和底座(5),两个绞盘支座(2)、变速箱(3)和伺服电机(4)分别固定于底座(5)上,变速箱(3)位于两个绞盘支座(2)右侧,伺服电机(4)位于变速箱(3)右侧,两个绞盘支座(2)之间的上侧设有一个绞盘(1),绞盘(1)的右端与变速箱(3)的左侧输出端传动连接,伺服电机(4)与变速箱(3)的右侧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底座(5)下方设有四个带有万向轮的移动部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1)由至少两个绞盘插件(11)和一个绞盘轴(12)构成,绞盘插件(11)和绞盘轴(12)卡接,所有绞盘插件(11)围成一个圆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施工中便于更换绞盘的绞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插件(11)由中间凹陷绞盘面(111)和固设于绞盘面(111)内侧的支撑部件(112)构成,支撑部件(112)下方两侧沿长度方向各形成多个容腔(117),每个容腔(117)内设有一个第一限位部件(113),第一限位部件(113)一端伸出容腔(117),第一限位部件(113)与容腔(117)另一端弹性连接,所述绞盘轴(12)由绞盘轴主体(121)和位于绞盘轴主体(121)两侧的绞盘轴端部(124)构成,绞盘轴端部(124)与绞盘支座(2)轴套连接,绞盘轴端部(124)与绞盘轴主体(121)同轴,绞盘轴主体(121)侧壁间隔形成至少两条插槽(122),绞盘插件(11)的支撑部件(112)插入对应的插槽(122)内,插槽(122)两侧对称且沿长度方向间隔形成多个限位槽(123),第一限位部件(113)卡入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平汪丽张琪吕波彭沛博冯波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