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86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沉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包括既有坞门,所述既有坞门的至少一端连接有加宽结构。本申请所述的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通过在既有坞门的至少一端连接加宽结构,来实现既有坞门的加宽,从而满足新的沉管出运要求,将原坞门进行利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沉管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浮坞门是沉管预制工厂法施工中管节横移时实现坞内密闭的一个重要结构,坞门关闭灌水实现管节的横移,坞门开启实现沉管的出运安装,但随着新的交通量需求沉管尺寸不断增大,原沉管预制工厂内制作的坞门大小尺寸已经不满足新的沉管出运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原沉管预制工厂内制作的坞门尺寸已经不满足新的沉管出运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包括既有坞门,所述既有坞门的至少一端连接有加宽结构。
[0006]本申请所述的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通过在既有坞门的至少一端连接加宽结构,来实现既有坞门的加宽,从而满足新的沉管出运要求,将原坞门进行利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0007]优选地,所述既有坞门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加宽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加宽结构内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顶部敞口设置。第一内腔用于灌水,来辅助坞门结构沉浮。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内腔靠近所述既有坞门的一侧具有第一侧壁,所述加宽结构与所述既有坞门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既有坞门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侧壁后与第一张紧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一张紧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内腔内,且抵接所述第一侧壁。
[0010]优选地,所述既有坞门具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靠近所述加宽结构的一侧具有第二侧壁,所述连接件的靠近所述既有坞门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侧壁后与第二张紧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二张紧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内腔内,且抵接所述第二侧壁。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对应设置,有效保证了加宽后坞门结构的一体性,能够使得本申请所述加宽后的坞门结构更容易平衡,进而充分将原坞门进行利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0012]优选地,所述加宽结构内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内腔,相邻所述第一内腔通过纵隔墙相隔开,所述纵隔墙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接。
[0013]具体地,所述纵隔墙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连接件。
[0014]优选地,所述纵隔墙内设置有第一钢筋,所有所述第一钢筋沿所述纵隔墙竖向间
隔设置。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内设置有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与所述第一钢筋相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侧壁内设置有第三钢筋,所述第三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相连接。
[0017]具体地,所述连接件为锚索或锚杆。
[0018]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本申请所述的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通过在既有坞门的至少一端连接加宽结构,来实现既有坞门的加宽,从而满足新的沉管出运要求,将原坞门进行利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0021]2、本申请所述的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对应设置,有效保证了加宽后坞门结构的一体性,能够使得本申请所述加宽后的坞门结构更容易平衡,进而充分将原坞门进行利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A向旋转示意图(局部)。
[0024]图3为实施例1的连接件与第一张紧结构和第二张紧结构的配合示意图(俯视)。
[0025]图中标记:1

既有坞门,2

加宽结构,3

连接件,4

第一侧壁,5

第二侧壁,6

第二内腔,7

纵隔墙,8

第二张紧结构,9

第一内腔,10

第一张紧结构,11

第一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包括既有坞门1,所述既有坞门1的至少一端连接有加宽结构2,所述加宽结构2内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内腔9,所述第一内腔9顶部敞口设置。第一内腔9用于灌水,来辅助坞门结构沉浮,所述第一内腔9靠近所述既有坞门1的一侧具有第一侧壁4,所述加宽结构2与所述既有坞门1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的一端与所述既有坞门1相连接,所述连接件3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侧壁4后与第一张紧结构10相连接,所述第一张紧结构10位于所述第一内腔9内,且抵接所述第一侧壁4,所述既有坞门1具有第二内腔6,所述第二内腔6靠近所述加宽结构2的一侧具有第二侧壁5,所述连接件3的靠近所述既有坞门1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侧壁5后与第二张紧结构8相连接,所述第二张紧结构8位于所述第二内腔6内,且抵接所述第二侧壁5。
[0029]在一般施工过程中,所述既有坞门1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加宽结构2,以保证坞门结构在浮运过程中的平稳性,防止因偏心造成侧翻风险增大。
[0030]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内腔9与所述第二内腔6对应设置,有效保证了加宽后坞门结构的一体性,能够使得本申请所述加宽后的坞门结构更容易平衡,
进而充分将原坞门进行利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0031]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加宽结构2内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内腔9,相邻所述第一内腔9通过纵隔墙7相隔开,所述纵隔墙7与所述第一侧壁4相连接,所述纵隔墙7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连接件3。
[0032]所述纵隔墙7内设置有第一钢筋11,所有所述第一钢筋11沿所述纵隔墙7竖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壁4内设置有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与所述第一钢筋11相连接,所述第二侧壁5内设置有第三钢筋,所述第三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相连接。
[0033]具体地,所述连接件3为锚索或锚杆。
[0034]在施工过程中:需将既有坞门1与加宽结构2的接触面进行凿除处理,使接触面整体凿毛露出洁净混凝土,同时使既有坞门1露出原结构主筋,即第三钢筋,并保证预留搭接长度。
[0035]改造加宽结构2仍与既有坞门1保持一致的构造,如仓格的尺寸大小、混凝土壁厚等。
[0036]进行钢筋配筋计算,确认加宽结构2中钢筋布置形式,设置横向、纵向以及构造筋,同时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包括既有坞门(1),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坞门(1)的至少一端连接有加宽结构(2),所述加宽结构(2)内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内腔(9),所述第一内腔(9)顶部敞口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坞门(1)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加宽结构(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9)靠近所述既有坞门(1)的一侧具有第一侧壁(4),所述加宽结构(2)与所述既有坞门(1)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的一端与所述既有坞门(1)相连接,所述连接件(3)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侧壁(4)后与第一张紧结构(10)相连接,所述第一张紧结构(10)位于所述第一内腔(9)内,且抵接所述第一侧壁(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沉管的基于既有坞门加宽的坞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坞门(1)具有第二内腔(6),所述第二内腔(6)靠近所述加宽结构(2)的一侧具有第二侧壁(5),所述连接件(3)的靠近所述既有坞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汉渤黄文慧张文森嵇廷王晓东周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