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推式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用的髂骨塑形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826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推式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用的髂骨塑形导板,包括塑形导板以及与所述塑形导板相适应的修整导板;所述塑形导板上设置有塑形引导线槽。通过采用全新的截骨内推设计,避免了传统截骨修整导板需要大量截除髂骨表面的皮质骨的缺点;通过与塑形导板共用钉孔及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实现了钉道转移,规避了对于牙齿或其他解剖结构的依赖,保证了就位位置的唯一性,保证了修整效果;通过钉道转移技术,尽可能的缩小了导板的体积,从而防止了对血管蒂及穿支血管损伤的可能性;同样因为减小了体积,使得术者可以在不断蒂的前提下进行安放和使用,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大幅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且易于推广。且易于推广。且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推式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用的髂骨塑形导板


[0001]本技术涉及医学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内推式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用的髂骨塑形导板。

技术介绍

[0002]下颌骨位于颌面部的突出部位,对人体面部外形和功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肿瘤、外伤、感染均可造成下颌骨的缺损,从而引起患者严重功能及外形障碍,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Taylor首次将髂骨瓣用于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以来,血管化的髂骨肌皮瓣已逐渐成为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主力骨瓣之一。
[0003]传统的髂骨瓣制备方式是由手术医生凭借经验,在术中手动测量下颌骨的缺损范围,从而进行截骨并塑形;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外科技术及3D打印技术的成熟,各种各样的髂骨塑形导板逐渐出现,这些导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髂骨瓣的截骨和塑形,相较于传统方法提高了手术效率和精度。
[0004]目前的髂骨修整导板主要采用截骨修整的方法,此类导板适用于绝大多数的髂骨厚度与下颌骨宽度相仿的患者。然而对于个别髂骨厚度大大超过下颌骨宽度的患者,目前的截骨修整导板在使用时不得不截除所有髂骨表面的皮质骨,这将大大影响骨块固定时的稳定性。
[0005]同时目前传统的修整导板大多体积巨大,安放时往往就位困难,操作不慎甚至容易损伤到血管蒂及穿支血管;修整导板的固位高度依赖牙齿等解剖结构,一旦患者口内牙列严重缺损或相应解剖结构丧失,便无法获得就位的唯一性;更大的不足是目前的修整导板仍然需要在组织瓣断蒂后才能进行安放和使用,组织瓣缺血时间过长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另外目前的修整导板在操作上极为繁琐,大大延长了手术时间。
[000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以下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内推式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用的髂骨塑形导板,采用了全新的截骨内推设计,避免了传统截骨修整导板需要大量截除髂骨表面的皮质骨的缺点;同时将全新的钉道转移技术应用到导板的设计和制作中,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8]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内推式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用的髂骨塑形导板,包括塑形导板,所述塑形导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塑形引导线槽;所述塑形导板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
[0010]优选的,所述塑形引导线槽两侧设置有塑形引导嵴。
[0011]优选的,所述塑形导板厚度为2.2mm。
[0012]优选的,所述塑形引导线槽宽1.0mm,所述塑形引导嵴比所述塑形导板高出3.3mm。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直径为2.1mm。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通过与塑形导板共用钉孔及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实现了钉道转移,规避了对于牙齿或其他解剖结构的依赖,保证了就位位置的唯一性,保证了修整效果;
[0016]2、采用了全新的截骨内推设计,避免了传统截骨修整导板需要大量截除髂骨表面的皮质骨的缺点;
[0017]3、通过钉道转移技术,尽可能的缩小了导板的体积,从而防止了对血管蒂及穿支血管损伤的可能性;
[0018]4、同样因为减小了体积,使得术者可以在不断蒂的前提下进行安放和使用,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
[0019]5、大幅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且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实施例的塑形导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实施例的塑形导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实施例的塑形导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实施例的塑形导板结构示意图:
[0025]1、塑形导板;2、塑形引导线槽;3、塑形引导嵴;5、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推式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用的髂骨塑形导板。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

4所示,一种内推式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用的髂骨塑形导板,包括塑形导板1,所述塑形导板1上设置有若干个塑形引导线槽2;所述塑形导板1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5。
[0030]本实施例中的塑形导板1只是本技术方案中的其中一种缺损情况的体现,并不能够代表本技术方案中所有缺损的案例。在实际案例中,首先通过专业仪器确定出患者的下颌骨缺失的情况属于哪一种,是否应采用多组截骨与修整组件去完成下颌骨的修缮,待确定采用单组或多组导板套件以及缺损的下颌骨外形时,通过3D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配套的塑形导板1和修整导板。
[0031]本实施例1中的塑形导板1在截骨后术前设计磨除多余的松质骨,即可完成对于内推骨块的离断,从而轻松实现骨块的内推。按照此方法进行修整,能够尽可能多的保留骨皮
质,增加钛板钛钉固位时的稳定性,非常适用于髂骨厚度大大超过下颌骨宽度的患者。所有塑形导板1在固位时所采用的空洞其直径均为2.1mm,所有孔洞在设计上均采用钉道转移技术,其设置与钛板上的孔洞相一致,从而保证髂骨段最终就位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保证了外形修整的精确性。另外由于钉道转移技术的精确的就位能力,使得其在髂骨骨块外不进行进一步的包绕,大大减小了塑形导板1的体积,手术者可以在不断蒂的前提下进行安放和使用,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使得手术操作进一步简化,缩短了手术时间。
[0032]实施例2
[0033]基于实施例一,所述塑形引导线槽2两侧设置有塑形引导嵴3。便于稳固锯骨时骨锯的稳定性。
[0034]实施例3
[0035]基于实施例一,所述塑形导板1厚度为2.2mm。此厚度足以维持足够的强度,并防止塑形导板1在手术中的形变。
[0036]实施例4
[0037]基于实施例一,所述塑形引导线槽2宽1.0mm,足以容纳和放置市面上所有动力系统的截骨锯片。所述塑形引导嵴3比所述塑形导板1高出3.3mm。塑形引导嵴3高度的设计为5.5mm,此高度能够有效引导手术截骨,防止截骨偏移的出现,从而保证锯片能够精准地按照预设方向进行截骨。
[0038]实施例5
[0039]基于实施例一,所述固定孔5直径为2.1mm。所有固定孔在设计上均采用钉道转移技术,塑形导板及固定用钛板上的孔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推式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用的髂骨塑形导板,包括塑形导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导板(1)上设置有若干个塑形引导线槽(2);所述塑形导板(1)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5);所述塑形引导线槽(2)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杰徐晓峰尹雪莱杨嵘张新宇田卓炜徐兵张诗雷张勇张剑飞姜腾飞王诗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