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绕线治具及绕线包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5741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圈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线圈绕线治具,还提供了一种绕线包胶装置,其中线圈绕线治具包括:绕线座,包括座体以及设于座体上的绕线组,绕线组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贯通座体的包胶槽;盖板,盖设于绕线座上并与绕线组形成绕线槽,盖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包胶口,各包胶口与各包胶槽一一对应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线圈治具无法满足同时满足卷绕和包胶工艺的技术问题,导线在线圈治具上卷绕成线圈后,使包胶机构能够穿过线圈并将胶带包裹在线圈上,且四个包胶槽能够提高包胶效率和包胶程度,提升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绕线治具及绕线包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线圈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线圈绕线治具,还设计一种绕线包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线圈由导线卷绕而成,整体呈环形状,导线与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会产生电感现象,利用该电感原理,线圈可以应用于马达、电感、变压器和环形天线等领域中。
[0003]为提高线圈的生产效率,各厂家逐渐从人工卷绕方式转变为自动化卷绕方式,按批次有序生产。但是在目前的生产设备中,卷绕后的线圈难以取下,且在卷绕治具在线圈卷绕完成后,移动至另一工位进行包胶,而在移动过程中,线圈很容易发生松动,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导致线圈的及格率较低。
[0004]现有的线圈包胶治具上仅能从线圈的相对两侧进行包胶,线圈在包胶后容易松动,无法满足四方形线圈或圆形线圈的包胶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绕线治具,以解决目前线圈治具无法满足同时满足卷绕和包胶工艺的技术问题,导线在线圈治具上卷绕成线圈后,使包胶机构能够穿过线圈并将胶带包裹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绕线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座,包括座体以及设于所述座体上的绕线组,所述绕线组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贯通所述座体的包胶槽;盖板,盖设于所述绕线座上并与所述绕线组形成绕线槽,所述盖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包胶口,各所述包胶口与各所述包胶槽一一对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绕线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上盖以及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的下压锁块,所述下压锁块固定扣合于所述座体上,所述上盖与所述座体之间形成在所述绕线组外侧的所述绕线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绕线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组包括第一移动块、第二移动块、设于所述座体与所述第一移动块之间的第一弹性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座体以及所述第二移动块之间的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移动块和所述第二移动块相对滑动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下压锁块设于所述第一移动块和所述第二移动块之间,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以及第二弹性件分别抵推所述第一移动块和所述第二移动块抵靠于所述下压锁块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绕线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锁块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下压斜面和第二下压斜面,所述第一移动块抵接于所述第一下压斜面上,所述第二移动块抵接于所述第二下压斜面上,所述下压锁块朝所述座体扣合时,通过第一下压斜面抵推所述第一移动块做克服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运动,以及,通过第二下压斜面抵推所述第二移动块做克服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绕线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块上具有第一抵推斜槽,所述第二移动块上具有第二抵推斜槽,所述下压锁块的两侧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推斜槽和所述第二抵推斜槽内,所述第一下压斜面与所述第一抵推斜槽的槽面相抵接,所述第二下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远田付闯孟东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威卡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