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晓华专利>正文

推杆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600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杆电机,属于往复运动驱动装置的技术领域。它包括电机,丝杆螺母传动付和设置在丝杆和电机间的减速箱及行程开关组件,行程开关组件包括最小行程开关和最大行程开关,最小行程开关和最大行程开关包括开关体、控制按钮和设置在控制按钮上的压板,压板一端铰接在控制按钮一侧的开关体上,压板与开关体的铰接点低于控制按钮的上端,另一端压于控制按钮上且其端部斜向上延伸超过控制按钮形成斜面,顶管上设有与顶管同步运动的行程开关控制部件,行程开关控制部件设有与行程开关的斜面配合的控制斜面。它结构紧凑,行程开关有效可靠,可精确地控制推杆的运动行程,能应用于需精确控制电机的运动行程的场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推杆电机,属于往复运动驱动装置的
技术背景为避免过扭矩造成对推杆电机的破坏,一种过扭矩式电动推杆(专利号CN03222121.5),其主要由丝杆、推杆、导管、壳体、电机所组成,在丝杆一端上装有齿轮连接套、轴承、钢球固定架、钢球、凸形弹簧及大、中、小齿轮。上述专利方案通过齿轮连接套、齿轮、钢球及凸形弹簧与丝杆通过离合作用过扭矩产生打滑,从而使推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过载保护电机,能防止超载作用。上述专利方案采用过载的方式控制推杆电机的运动行程,难以精确控制推杆的运动行程,不能应用在需要精确控制运动行程的场合;同时,由于推杆电机受到的负荷的变化,可能在推杆电机未到达最大运动行程时,因推杆电机受到的负荷已达最大而停止推进,从而不能达到推杆电机的最大运动行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行程开关有效可靠,可精确地控制推杆的运动行程,能应用于需精确控制电机的运动行程的场合的推杆电机,解决了现有推杆电机存在的不能精确控制推杆的运动行程,不能应用于需精确控制推杆的运动行程的场合等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包括电机,丝杆螺母传动付和设置在丝杆和电机间的减速箱及行程开关组件,减速箱包括箱体、箱盖及设于箱体和箱盖间的减速部件,螺母与顶管连接,顶管外设有导管,所述行程开关组件包括最小行程开关和最大行程开关,所述最小行程开关和最大行程开关包括开关体、控制按钮和设置在控制按钮上的压板,所述压板一端铰接在控制按钮一侧的开关体上,压板与开关体的铰接点低于控制按钮的上端,另一端压于控制按钮上且其端部斜向上延伸超过控制按钮形成斜面,所述顶管上设有与顶管同步运动的行程开关控制部件,所述行程开关控制部件设有与行程开关的斜面配合的控制斜面。通过最小行程开关和最大行程开关分别控制推杆的最小行程和最大行程,当行程开关控制部件的控制斜面与最小行程开关的压板斜面配合时,压板受到压力,而最小行程开关的控制按钮受到压板的压力作用下压,使最小行程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机只能驱动顶管向最大行程开关的方向运动而不能向最小行程开关的方向运动;当行程开关控制部件的控制斜面与最大行程开关的压板斜面配合时,压板受到压力,而最大行程开关的控制按钮受到压板的压力作用下压,使最大行程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机只能驱动顶管向最小行程开关的方向运动而不能向最大行程开关的方向运动。当行程开关控制部件位于最小行程开关和最大行程开关之间时,最大行程开关和最大行程开关均处于闭合状态,电机既可以驱动顶管向最小行程开关方向运动,也可以驱动顶管向最大行程开关方向运动,此时,可根据使用的需要控制顶管的运动方向。其中,最小行程开关和最大行程开关分别设置压板形成斜面,即使行程开关控制部件的斜面越过了控制按钮,压板仍有一段超过控制按钮的延长斜面继续与行程开关控制部件的斜面配合,可有效保证形成开关控制部件的斜面与压板的斜面配合,精确有效地控制顶管的运动行程,从而可将本技术用于需精确控制推杆运动行程的场合。作为优选,所述减速箱的减速部件结构为电机出轴与减速齿轮箱的一级大齿轮啮合,所述一级大齿轮与一级小齿轮同步传动,所述一级小齿轮与设于丝杆上的二级大齿轮啮合。采用齿轮在电机出轴与丝杆间进行减速,从而可将电机与丝杆平行轴线设置,使得本技术结构上更加紧凑。作为优选,所述导管与顶管偏心设置,所述行程开关组件设于两者之间的偏心腔体内。将行程开关设置在导管内,简化了本技术的结构,从而避免行程开关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提高了行程开关的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最小行程开关S1设置在靠近导管内端,所述最大行程开关S2设置在靠近导管外端,最小行程开关S1和最大行程开关S2串联在电机回路上,所述最小行程开关S1上并联有二极管D2,所述最大行程开关S2上并联有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其中,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可分别控制电流的单一流向,当最小行程开关S1断开而最大行程开关S2闭合时,电流流向只能经二极管D2通过最大行程开关S2流过,从而电机只能作单一方向的转动;当最大行程开关S2断开而最小行程开关S1闭合时,电流流向只能经二极管D1通过最小行程开流过,从而电机只能坐另一单一方向的转动;当最小行程开关和最大行程开关均闭合时,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均被短路,电流可经最小行程开关流过最大行程开关,也可以经最大行程开关流过最小行程开关,即电机可控过控制电路控制分别作两个方向的运动。作为优选,所述顶管呈中空结构,所述丝杆插接在顶管内与螺母螺纹配合形成丝杆螺母传动付。丝杠与顶管插接连接可缩短本技术的长度,从而使本技术的结构更加紧凑。作为优选,所述电机的轴线与丝杆的轴线平行,所述丝杆与电机设置在齿轮箱箱体的同一侧,从而可缩短本技术长度方向的尺寸,使得本技术结构更加的紧凑。作为优选,减速箱箱体与导管固接,箱体上设有供丝杆穿过的通孔,所述丝杆与箱体间设有轴承。将丝杆端部直接设置在减速箱箱体内,从而导管与减速箱共用箱体,简化了本技术的结构,使得本技术的结构更加的紧凑。作为优选,所述行程开关控制部件为与顶管同步运动的螺母。行程开关部件也可以采用其他带控制斜面的结构与顶管固定在一起。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行程开关有效可靠,可精确地控制推杆的运动行程,能应用于需精确控制电机的运动行程的场合等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开关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开关组件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电机21和丝杆螺母传动付11的丝杆间设有减速箱,电机21的轴线与丝杆112的轴线平行,丝杆112与电机21设置在齿轮箱箱体9的同一侧。减速箱包括箱体9、箱盖2及设于箱体9和箱盖2间的减速部件,箱体9与箱盖2通过小盘头螺钉1固接在一起,箱体上设有供丝杆112穿过的通孔,丝杆112与箱体间设有轴承。减速部件结构为电机出轴211与减速齿轮箱的一级大齿轮23啮合,一级大齿轮23与一级小齿轮3同步传动,一级小齿轮3与设于丝杆112上的二级大齿轮6啮合。螺母111与顶管13连接,顶管13外设有与之偏心设置的导管14,导管14与减速箱箱体9通过盘头螺钉10固接,顶管13和导管14间的偏心腔体内设有行程开关组件12。顶管呈中空结构,丝杆112插接在顶管13内与螺母111螺纹配合形成丝杆螺母传动付11,丝杆内端通过螺钉18固定有圆形垫片19,圆形垫片19的外径与顶管13的内径相配。顶管13端部设有橡胶套17,顶管13与导管14端部间设有密封盖16,密封盖16与导管14通过自攻螺钉15固定,顶管13与密封盖16间设有O型密封圈20。行程开关组件12包括最小行程开关S1和最大行程开关S2,最小行程开关S1设置在靠近导管14内端,最大行程开关S2设置在靠近导管14外端,最小行程开关S1和最大行程开关S2通过引线8串联在电机回路上,最小行程开关S1上并联有二极管D2,最大行程开关S2上并联有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最小行程开关S1和最大行程开关S2分别包括开关体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杆电机,包括电机(21),丝杆螺母传动付(11)和设置在丝杆和电机间的减速箱及行程开关组件(12),减速箱包括箱体(9)、箱盖(2)及设于箱体和箱盖间的减速部件,螺母(111)与顶管(13)连接,顶管(13)外设有导管(14),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开关组件(12)包括最小行程开关(S1)和最大行程开关(S2),所述最小行程开关(S1)和最大行程开关(S2)包括开关体(24)、控制按钮(25)和设置在控制按钮上的压板(26),所述压板(26)一端铰接在控制按钮(25)一侧的开关体(24)上,压板与开关体的铰接点低于控制按钮(25)的上端,另一端压于控制按钮上且其端部斜向上延伸超过控制按钮(25)形成斜面,所述顶管(13)上设有与顶管同步运动的行程开关控制部件,所述行程开关控制部件设有与行程开关的斜面配合的控制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巧芬吴兴国
申请(专利权)人:许晓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