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峰专利>正文

一种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53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所述的模板用于工件的加工,包括底座、活动原胎和上盖,其中,活动原胎和上盖依次扣在底座的顶面上,并围成适配于工件第一部分的第一倒模槽;所述的模具整体翻转后,上盖的顶面朝下,上盖的底面朝上,并拆下底座,上盖的底面上方形成适配于工件第二部分的第二倒模槽。本模具中通过底座、活动原胎和上盖围成第一倒模槽,翻转并拆下底座以使第二倒模槽外露,从而使本模具具有两个加工工位,可将工件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加工,减少了所需模具的数量,极大减少了前期成本的投入。本的投入。本的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0003]现有的生产过程中,当所生产的工件有多个部分时,常采用的一种生产方法是分别铸模后进行拼接,即单独制造每个部分后将上述零部件拼装为目标产品。
[0004]该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各零部件之间的拼装误差只能在拼装过程中发现,在零部件生产过程中难以发现,一旦拼装误差过大,只能重新进行模具和对应零部件的生产,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完全浪费,且需再次投入成本进行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解决了铸模后拼接的生产方法难以发现拼装误差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模具,用于工件的加工,包括底座、活动原胎和上盖,其中,活动原胎和上盖依次扣在底座的顶面上,并围成适配于工件第一部分的第一倒模槽;
[0008]所述的模具整体翻转后,上盖的顶面朝下,上盖的底面朝上,并拆下底座,上盖的底面上方形成适配于工件第二部分的第二倒模槽。
[000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座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凸起,定位凸起位于底座顶面上且靠近底座侧面处。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座上设有至少一个外凸部,当外凸部设有两个及以上时,外凸部分布在同一直线上;
[0011]相应地,活动原胎设有至少一个并与外凸部一一对应设置,且当活动原胎扣在底座上时,活动原胎扣在外凸部上。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活动原胎扣在外凸部上时,活动原胎与外凸部之间留有间隙,向间隙注塑以形成预制胎。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外凸部的顶面适配于活动原胎的外表面,外凸部的下方设有减重孔。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活动原胎包括框体和单侧开口设置的盆体,其中,框体连接盆体的开口处;
[0015]盆体上设有位于开口对侧的锥体部和连通锥体部的槽体部,且锥体部和槽体部均向外凸出,槽体部自锥体部沿着盆体向框体方向延伸。
[00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盖的底面上设有加工槽,加工槽至少下端部分用于围成第一倒模槽;加工槽上设有限位结构。
[00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盖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定位磁柱,底座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定位磁柱,且第二定位磁柱与第一定位磁柱一一对应设置。
[0018]有益效果:
[0019]本模具中通过底座、活动原胎和上盖围成第一倒模槽,翻转并拆下底座以使第二倒模槽外露,从而使本模具具有两个加工工位,同一模具实现对工件的两个部分的加工,减少了所需模具的数量,极大减少了前期成本的投入。
[0020]同时,活动原胎可动,可在翻转后进行检查、修补等操作,及时发现误差并进行修补,提高了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0021]此外以,通过第二倒模槽进行加工时,利用浇注使工件的两个部分直接拼接在一起,取消了拼接工序,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一种模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活动原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底座;101、定位凸起;102、外凸部;103、间隙;104、减重孔;105、环状槽;2、活动原胎;21、框体;22、盆体;23、锥体部;24、槽体部;3、上盖;301、加工槽;4、限位结构;41、第一折板;42、弧形板;43、水平板;44、第二折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
[0028]现有的模具包括下座体和上座体两个部分,上座体扣在下座体上并形成适配于工件的槽体结构,向槽体结构内浇注熔融金属、树脂等原材料,所加工的工件的精度取决于上座体和下座体二者的制造精度。当用于加工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工件时,现有的模具仅能够从设计上使各个零部件符合拼接的要求,但由于是分开加工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误差并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0029]此外,每个部分对应一专用的模具,制作周期长,工艺繁琐,劳动量大且劳动强度大,材料使用量也大,极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且如果出现不能拼接的情况,将至少造成部分投资被完全浪费的情况。
[0030]因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模具,如图1

3所示,一种模具,用于工件的加工,包括底座1、活动原胎2和上盖3,其中,活动原胎2和上盖3依次扣在底座1的顶面上,并围成适配于工件第一部分的第一倒模槽;所述的模具整体翻转后,上盖3的顶面朝下,上盖3的底面朝上,并拆下底座1,上盖3的底面上方形成适配于工件第二部分的第二倒模槽。
[0031]本模具将工件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加工,即翻转前,通过底座1、活动原胎2和上盖3围成第一倒模槽,第一倒模槽的形状适配于所加工的工件,此时,向第一倒模槽内浇注液体并等待液体凝固成型,即完成了工件第一部分的加工。
[0032]工件第一部分的加工完成后,进行翻转并拆下底座1,将上盖3的底面暴露在外,上盖3底面上方的空间即为第二倒模槽,此时,向第二倒模槽内浇注液体并等待液体凝固成型,即完成了工件第二部分的加工。此外,液体存在溢出风险时,可在上盖3的底面上放置围挡结构,限制流体的流动,辅助完成工件的加工。可选地,围挡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围板和纤维布。
[0033]对于工件,翻转前,加工的方法与现有的铸模加工并无明显区别;翻转后,可拆下活动原胎2,则工件的第一部分完全暴露在外,此时可对工件的第一部分进行检查、修补等操作,提高了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0034]且可对拼接数据进行复查,与设计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发现误差并进行调整,提高了工件整体的制造精度。同时,利用浇注使工件的两个部分直接拼接在一起,取消了拼接工序,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0035]此外,本模具不仅有效减少了所需模具的数量,降低了成本,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不能拼接导致的前期投资浪费的问题。
[0036]下面对本模具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0037]现有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采用的是内定位,如定位结构为位于上座体顶面上的定位槽,定位槽向下座体内凹陷。该种定位的缺陷在于可能出现被液体覆盖和遮挡,进而失去定位作用,工作人员难以通过定位结构发现凝固过程中是否出现错位、偏移等现象。对此,底座1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凸起101,定位凸起101位于底座1顶面上且靠近底座1侧面处。
[0038]基于上述设计,液体流动至定位凸起101处,也将绕定位凸起101流动,工作人员拉动上盖3后可通过定位凸起101观察是否出现错位、偏移等现象,有助于及时发现制造错误。可选地,定位凸起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用于工件的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活动原胎(2)和上盖(3),其中,活动原胎(2)和上盖(3)依次扣在底座(1)的顶面上,并围成适配于工件第一部分的第一倒模槽;所述的模具整体翻转后,上盖(3)的顶面朝下,上盖(3)的底面朝上,并拆下底座(1),上盖(3)的底面上方形成适配于工件第二部分的第二倒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凸起(101),定位凸起(101)位于底座(1)顶面上且靠近底座(1)侧面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有至少一个外凸部(102),当外凸部(102)设有两个及以上时,外凸部(102)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相应地,活动原胎(2)设有至少一个并与外凸部(102)一一对应设置,且当活动原胎(2)扣在底座(1)上时,活动原胎(2)扣在外凸部(10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当活动原胎(2)扣在外凸部(102)上时,活动原胎(2)与外凸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峰
申请(专利权)人:蒋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