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供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4911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供氧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内部拐角处粘合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内部呈中空状,且在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端贯穿至内壳体的内部,在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内板,所述内板与连接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内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在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还注入有液体,所述连接柱的顶端面安装有吸盘,所述顶盖的内部拐角处固定有角板,所述角板与吸盘吸附连接;通过设计的吸盘、内壳体以及内板,能够在顶盖快速闭合时,进行缓冲防护,避免因碰撞造成的损伤,同时也提高了在使用中的安全性能,并能够提升顶盖与盒体安装后的稳固性,完善了现有结构中的不足。现有结构中的不足。现有结构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供氧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车载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供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车载产品中,包括了对人身安全提供保护的装置,而车载供氧装置则是其中一种,与车体相连,并能够对驾乘者提供供氧功能,达到紧急救护以及辅助救护的功能。
[0003]现有的车载供氧装置在闭合中,由于没有任何可以进行缓冲的结构,一旦出现闭合速度较快,容易造成顶盖与盒体之间产生碰撞,不仅对工作人员存在夹手等安全隐患,还会造成装置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供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供氧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内部拐角处粘合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内部呈中空状,且在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端贯穿至内壳体的内部,在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内板,所述内板与连接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内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在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还注入有液体,所述连接柱的顶端面安装有吸盘,所述顶盖的内部拐角处固定有角板,所述角板与吸盘吸附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角板的底端面与顶盖的底部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内壳体的顶端面低于盒体的顶部表面。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表面还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嵌入至内壳体被连接柱贯穿位置处的内壁,所述内板的横截面与内壳体内部的横截面相等。
[0008]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内部放置有放置框架,在所述放置框架的一侧拐角处预留有供内壳体放置的槽孔,所述放置框架的内部还设置有两个气瓶。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气瓶的输出端上均安装有阀门转接头,在所述放置框架的中部还设置有连接管道,所述阀门转接头通过高压护簧软管与连接管道连接,在连接管道的一端安装有针阀,另一端安装有软管,该软管与连接管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减压阀,所述软管的端部还连接有储气罐。
[0010]优选的,所述放置框架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卡槽,在卡槽的内部卡入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与卡槽之间还涂有用于增加安装稳固的胶水,所述橡胶块为直角梯形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计的吸盘、内壳体以及内板,能够在顶盖快速闭合时,进行缓冲防护,避免因碰撞造成的损伤,同时也提高了在使用中的安全性能,并能够提升顶盖与盒体安装后的稳固性,完善了现有结构中的不足;
[0013]2.通过设计的橡胶块,能够在放置框架的安装中,实现快速限位的目的,无需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进行固定,同时也方便了后期的拆卸,整体灵活性较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盒体的俯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放置框架与橡胶块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中:1、顶盖;2、盒体;3、减压阀;4、气瓶;5、阀门转接头;6、放置框架;7、针阀;8、角板;9、槽孔;10、连接柱;11、吸盘;12、密封圈;13、内壳体;14、内板;15、通孔;16、卡槽;17、橡胶块;18、连接管道;19、储气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载供氧装置,包括盒体2,盒体2的内部拐角处粘合有内壳体13,内壳体13的内部呈中空状,且在内壳体1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柱10,其中连接柱10为中空的轻质塑料件,连接柱10的底端贯穿至内壳体13的内部,在内壳体13的内部还设置有内板14,其中内板14为塑料材质构件,使得后期能够在液体中产生向上的浮力,设计的吸盘11、内壳体13以及内板14,能够在顶盖1快速闭合时,进行缓冲防护,避免因碰撞造成的损伤,同时也提高了在使用中的安全性能,并能够提升顶盖1与盒体2安装后的稳固性,完善了现有结构中的不足,内板14与连接柱10的底端固定连接,内板14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5,在内壳体13的内部还注入有液体,连接柱10的顶端面安装有吸盘11,顶盖1的内部拐角处固定有角板8,角板8与吸盘11吸附连接。
[002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角板8的底端面与顶盖1的底部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从而方便与吸盘11连接,内壳体13的顶端面低于盒体2的顶部表面。
[00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柱10的表面还套设有密封圈12,避免在连接柱10上下移动中,将内壳体13内部的液体带出,密封圈12嵌入至内壳体13被连接柱10贯穿位置处的内壁,内板14的横截面与内壳体13内部的横截面相等。
[00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盒体2的内部放置有放置框架6,在放置框架6的一侧拐角处预留有供内壳体13放置的槽孔9,放置框架6的内部还设置有两个气瓶4。
[00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个气瓶4的输出端上均安装有阀门转接头5,在放置框架6的中部还设置有连接管道18,阀门转接头5通过高压护簧软管与连接管道18连接,在连接管道18的一端安装有针阀7,其中针阀7与外部氧气供给设备连接,另一端安装有软管,该软管与连接管道18的连接处设置有减压阀,软管的端部还连接有储气罐19,储气罐19端部设置有接口,通过该接口作为供氧输出端。
[0025]本实施例中,放置框架6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卡槽16,在卡槽16的内部卡入有橡胶块
17,通过设计的橡胶块17,能够在放置框架6的安装中,实现快速限位的目的,无需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进行固定,同时也方便了后期的拆卸,整体灵活性较高,橡胶块17与卡槽16之间还涂有用于增加安装稳固的胶水,橡胶块17为直角梯形结构。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时,氧气通过管路输送至本装置的输入端,即针阀7上,此时车载供电将直流12V电源连接至控制模块,人员吸氧时用鼻氧管连接至储气罐(19)接口,人员吸氧时感应模块通过吸气接口感应至人员吸气微小气流变化,将信号反馈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吸气的大小,控制本装置上的减压阀3工作,根据人的呼吸曲线变化,将氧气跟随变化输出等效的氧气量,使人员吸到舒适的氧气,在顶盖1和盒体2闭合时,顶盖1朝向盒体2的方向旋转,直至角板8与吸盘11接触,此时吸盘11将受到角板8的重力传递给连接柱10,连接柱10将受到的重力传递给内板14,内板14朝向内壳体13的内部运动,而处于内壳体13内部的液体通过通孔15从内板14的底部运动至顶部,由于通孔15的内径固定,因此水流的速度也存在最大值,使得连接柱10下降速度恒定,从而完成缓冲目的,同时吸盘11能够与角板8吸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供氧装置,包括盒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2)的内部拐角处粘合有内壳体(13),所述内壳体(13)的内部呈中空状,且在内壳体(1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柱(10),所述连接柱(10)的底端贯穿至内壳体(13)的内部,在所述内壳体(13)的内部还设置有内板(14),所述内板(14)与连接柱(1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内板(14)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5),在所述内壳体(13)的内部还注入有液体,所述连接柱(10)的顶端面安装有吸盘(11),还包括顶盖(1),所述顶盖(1)的内部拐角处固定有角板(8),所述角板(8)与吸盘(11)吸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板(8)的底端面与顶盖(1)的底部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内壳体(13)的顶端面低于盒体(2)的顶部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0)的表面还套设有密封圈(12),所述密封圈(12)嵌入至内壳体(13)被连接柱(10)贯穿位置处的内壁,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洛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