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汇集、转移及去白血小板贮存联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88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小板汇集、转移及去白血小板贮存联袋,包括汇集转移部分与过滤贮存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汇集袋的配有多个汇集支管,每个汇集支管与一个白膜层单袋进行无菌接驳,以汇集至少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无需临时设置接驳导管,省去了多次接驳带来的计数称量环节,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贮存袋以一个治疗量为贮存量,可作为标准件使用;过滤组件具有流量调节器与可视化的滴漏管,方便监控与调节,能兼顾过滤质量与效率;过滤组件具有过滤血液中的微聚物、过滤白细胞及过滤少量红细胞等多重作用,从而能提高浓缩血小板的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小板汇集、转移及去白血小板贮存联袋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血小板汇集、转移及去白血小板贮存联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输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血小板的使用呈明显增长趋势,仅靠单采血小板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与此同时,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即刻止血效果明显,可长期大量贮存,并能进行远距离运输,在极大程度上既保障了患者安全,又缓解了常规保存方法造成的血小板供不应求的现状。英国、加拿大及欧洲各国广泛应用全血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s),占血小板成分输注50%以上,使全血中宝贵的血小板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其成功关键在于改良了浓缩血小板制备方法,建立了汇集白膜层法制备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制备方法,完善了标准和质量控制手段,使浓缩血小板同单采血小板一样可按一个标准治疗量应用于临床,贮存期可达5天(细菌检测7天),通过白细胞过滤,使浓缩血小板在质量、贮存期和临床疗效都可与单采血小板相媲美,成功应用于临床三十多年。而国内浓缩血小板占比血小板总输注量较低,主要以机采血小板为主,全血中的血小板资源被浪费,造成国内临床需求的血小板供应量不足,所以加大推行国内手工汇集滤白血小板制备法势在必行。
[0003]专利文献(CN204072906U,血小板汇集及白细胞过滤联袋)公开了一种血小板汇集及白细胞过滤联袋,能够汇集多份离心处理后的血小板,并从中分离红细胞、滤除白细胞后密封贮存,以制备一个临床治疗剂量的、滤除白细胞的血小板。但,该血小板汇集袋的导管操作步骤复杂,操作人员需要根据血小板汇集量临时设置接驳导管,操作复杂,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血小板汇集及白细胞过滤联袋的缺陷,简化操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血小板汇集、转移及去白血小板贮存联袋。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血小板汇集、转移及去白血小板贮存联袋,包括用于将多个白膜层单袋内的血小板汇集为一袋的汇集转移部分,以及用于对汇集后的血小板进行白细胞过滤的过滤贮存部分;所述汇集转移部分包括依次连通的一号导管组件、汇集袋、二号导管、转移袋及三号导管;所述一号导管组件包括若干根汇集支管与一根汇集主管,所述汇集主管与所述汇集袋连通,每根所述汇集支管的一端与所述汇集主管连通,另一端仅用于与一个白膜层单袋进行无菌接驳;所述汇集主管、二号导管及三号导管上分别设一号止流夹、二号止流夹及三号止流夹;所述过滤贮存部分以一个治疗量为贮存量标准。
[0006]优选的:所有所述汇集支管通过Y型三通按树形结构连通至所述汇集主管。
[0007]优选的:所述汇集支管的数量为六根或八根。
[0008]优选的:所述过滤贮存部分包括依次连通的四号导管、过滤组件、五号导管及贮存
袋,所述四号导管上设四号止流夹。
[0009]优选的:所述贮存袋配取样袋,所述贮存袋与所述取样袋之间设六号导管,所述六号导管上设五号止流夹。
[0010]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滴漏管、滤器及流量调节器,所述滤器配有旁通导管,所述滤器的出液端设有六号止流夹,所述旁通导管上设有七号止流夹。
[0011]优选的:所述滴漏管带有滤网。
[0012]优选的:所述滤器包括硬质的上壳、下壳及滤膜层,所述上壳与下壳装配后形成过滤腔,所述滤膜层被压合在所述过滤腔中,并将所述过滤腔分成进液腔与出液腔两部分,所述上壳设进液口,所述下壳设出液口;所述上壳的内壁设有若干道同心、间断的导流棱,相邻所述导流棱之间形成流道。
[0013]优选的:所述滤膜层包括聚酯纤维无纺布材质的滤白层及玻璃纤维纸材料的滤红层,所述滤白层靠向所述上壳一侧。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 汇集袋配有多个汇集支管,每个汇集支管与一个白膜层单袋进行无菌接驳,以汇集至少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因此无需临时设置接驳导管,省去了多次接驳带来的计数称量环节,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6]2. 贮存袋以一个治疗量为贮存量,可作为标准件使用;
[0017]3. 过滤组件具有流量调节器与可视化的滴漏管,方便监控与调节,能兼顾过滤质量与效率;
[0018]4. 过滤组件具有过滤血液中的微聚物、过滤白细胞及过滤少量红细胞等多重作用,从而能提高浓缩血小板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汇集转移部分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滤贮存部分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滤器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滤器A向示意图。
[0023]汇集转移部分1,一号导管组件101,汇集袋102,二号导管103,转移袋104,三号导管105,汇集支管106,汇集主管107,一号止流夹108,二号止流夹109,三号止流夹110,Y型三通111;
[0024]过滤贮存部分2,四号导管201,过滤组件202,五号导管203,贮存袋204,四号止流夹205,取样袋206,六号导管207,五号止流夹208,滴漏管209,滤器210,流量调节器211,旁通导管212,六号止流夹213,七号止流夹214,上壳215,下壳216,滤膜层217,进液口218,出液口219,导流棱220,流道2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一种血小板汇集、转移及去白血小板贮存联袋,包括用于将多个单袋血小板汇集为一袋的汇集转移部分1,以及用于对汇集后的血小板进行白细胞
过滤的过滤贮存部分2。
[0027]如图1所示,汇集转移部分1包括依次连通的一号导管组件101、汇集袋102、二号导管103、转移袋104及三号导管105;一号导管组件101包括若干根汇集支管106与一根汇集主管107,汇集主管107与汇集袋102连通,每根汇集支管106的一端与汇集主管107连通,另一端一个白膜层单袋进行无菌接驳;汇集主管107、二号导管103及三号导管105上分别设一号止流夹108、二号止流夹109及三号止流夹110。过滤贮存部分2以一个治疗量为贮存量标准。
[0028]如图2所示,过滤贮存部分2包括依次连通的四号导管201、过滤组件202、五号导管203及贮存袋204,四号导管201上设四号止流夹205。贮存袋204配取样袋206,贮存袋204与取样袋206之间设六号导管207,六号导管207上设五号止流夹208。
[0029]本实施例中,三号导管105的末端与四号导管201的始端作无菌接驳。特别的,汇集袋102配有专门的一号导管组件101,一号导管组件101包括若干根汇集支管106与一根汇集主管107,每个汇集支管106与一个白膜层单袋(图1中未显示)进行无菌接驳,以汇集至少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因此无需临时设置接驳导管,省去了多次接驳带来的计数称量环节,操作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小板汇集、转移及去白血小板贮存联袋,包括用于将多个白膜层单袋内的血小板汇集为一袋的汇集转移部分(1),以及用于对汇集后的血小板进行白细胞过滤的过滤贮存部分(2),其特征在于,所述汇集转移部分(1)包括依次连通的一号导管组件(101)、汇集袋(102)、二号导管(103)、转移袋(104)及三号导管(105);所述一号导管组件(101)包括若干根汇集支管(106)与一根汇集主管(107),所述汇集主管(107)与所述汇集袋(102)连通,每根所述汇集支管(106)的一端与所述汇集主管(107)连通,另一端仅用于与一个白膜层单袋进行无菌接驳;所述汇集主管(107)、二号导管(103)及三号导管(105)上分别设一号止流夹(108)、二号止流夹(109)及三号止流夹(110);所述过滤贮存部分(2)以一个治疗量为贮存量标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小板汇集、转移及去白血小板贮存联袋,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汇集支管(106)通过Y型三通(111)按树形结构连通至所述汇集主管(10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小板汇集、转移及去白血小板贮存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汇集支管(106)的数量为六根或八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小板汇集、转移及去白血小板贮存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贮存部分(2)包括依次连通的四号导管(201)、过滤组件(202)、五号导管(203)及贮存袋(204),所述四号导管(201)上设四号止流夹(20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小板汇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庆李郑胡政芳王艺玮张婷婷周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双威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