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828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壳体以及防水件,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分别结合端子,壳体套接于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壳体具有沿插接轴向而彼此相对的前缘与后缘,前缘用以与另一电连接器对接,后缘与第二绝缘体形成至少一开口,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彼此分离,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与壳体形成空间,至少一开口连通空间与外部环境,防水件填置于空间。防水件填置于空间。防水件填置于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连接器产品的防水效果,多采用外部密封,也就是将防水胶圈配置在电连接器及其所应用产品的机体之间,以避免水从外部环境经由电连接器与机体之间的接缝而进入机体之内。
[0003]诚如上述,现有技术并未对电连接器的内部结构提供任何防水手段。举例来说,一般在将电连接器与机体内部电路板结合时,多需以高温焊接此二者,而此时电连接器的绝缘体与端子之间容易因比热不同而产生不同型态的变形,进而产生间隙。如此一来,一旦疏于防范电连接器内部结构的防水机制时,将容易导致外部环境的水进入电连接器,而失去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从电连接器的内部结构提供对应的防水机制,且特别是针对绝缘体与端子之间提供防水机制。
[0005]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壳体以及防水件,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分别结合端子,壳体套接于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壳体具有沿插接轴向而彼此相对的前缘与后缘,前缘用以与另一电连接器对接,后缘与第二绝缘体形成至少一开口,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彼此分离,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与壳体形成空间,至少一开口连通空间与外部环境,防水件填置于空间。
[0006]优选地,上述防水件是防水胶,经由上述至少一开口注入且填充于空间。
[0007]优选地,上述后缘与第二绝缘体的至少其中之一在彼此相邻处具有至少一凹口,以形成上述的至少一开口。
[0008]优选地,上述第二绝缘体具有斜面,由上述至少一开口朝向空间倾斜。
[0009]优选地,上述第一绝缘体设置于壳体内且位于前缘与后缘之间。
[0010]优选地,上述第一绝缘体具有第一基部与舌部,第一基部抵接于壳体内的挡墙,舌部穿过且突出于壳体,第一基部位于舌部与第二绝缘体之间。
[0011]优选地,上述多个端子各具有接触端,用以与上述另一电连接器对接。接触端从上述舌部暴露出第一绝缘体。
[0012]优选地,上述第二绝缘体具有第二基部与承靠部,上述第一基部与第二基部沿上述对接轴向保持间距,第二基部位于第一基部与承靠部之间。
[0013]优选地,上述多个端子各具有焊接端,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焊接端从上述承靠部暴露出第二绝缘体。
[0014]优选地,上述第二基部与壳体的后缘彼此相邻且存在所述至少一开口。
[0015]优选地,上述第二基部座落于平面,且上述对接轴向是平面的法线,上述防水件在
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第二基部,以使防水件在对接轴向上被第二基部遮蔽。
[0016]优选地,上述至少一开口包括多个开口,环绕上述对接轴向设置。
[0017]基于上述,电连接器通过彼此分离的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分别结合于端子,以在壳体套接于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时,让壳体、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形成空间,且让第二绝缘体与壳体的后缘形成开口,更让所述开口用以连通所述空间与外部环境。如此一来,将防水件填置于空间时,即相当于让防水件在壳体、彼此分离的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之间形成防水结构。此举除了对壳体与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之间的防水机制外,即使端子与绝缘体之间如上述原因产生缝隙,也能据以有效地阻隔,也就是从电连接器的内部结构提供完善的防水机制。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0020]图3以另一视角绘示图2的部分构件。
[0021]图4绘示图1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0024]符号说明
[0025]100、200、300:电连接器
[0026]110:第一绝缘体
[0027]111:第一基部
[0028]112:舌部
[0029]120、220、320:第二绝缘体
[0030]121、221、321:第二基部
[0031]121a、121b:斜面
[0032]122:承靠部
[0033]130:端子
[0034]131:接触端
[0035]132:焊接端
[0036]140:防水件
[0037]150:壳体
[0038]151:前缘
[0039]152:后缘
[0040]153、221a:凹口
[0041]154:挡墙
[0042]160:屏蔽件
[0043]161:扣持端
[0044]162:接地端
[0045]G1、G3、G4:开口
[0046]G2:间距
[0047]PCB:电路板
[0048]SP:空间
[0049]X

Y

Z:直角座标。
具体实施方式
[0050]图1是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爆炸图。图3以另一视角绘示图2的部分构件。在此同时提供直角座标X

Y

Z以利于构件描述。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用以沿对接轴向(图1所示双箭号)而与另一电连接器(未绘示)对接,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是沿Y轴而与所述另一电连接器对接,Y轴轴向即是电连接器100的对接轴向。
[0051]电连接器100包括多个端子130、第一绝缘体110、第二绝缘体120、壳体150以及防水件140。第一绝缘体110与第二绝缘体120分别结合端子130。壳体150套接于第一绝缘体110与第二绝缘体120。壳体150具有沿插接轴向而彼此相对的前缘151与后缘152,前缘151用以与另一电连接器对接,后缘152与第二绝缘体120形成至少一开口G1。第一绝缘体110与第二绝缘体120彼此分离。
[0052]图4绘示图1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在此省略图1所示的防水件140,以利于辨识壳体150、第一绝缘体110与第二绝缘体120所形成的内部结构特征。请同时参考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当壳体150套接于第一绝缘体110、第二绝缘体120后,第一绝缘体110、第二绝缘体120与壳体150形成空间SP,开口G1连通空间SP与外部环境。图1所示的防水件140填置于空间SP。
[0053]进一步地说,第一绝缘体110设置于壳体150内且位于前缘151与后缘152之间。后缘152与第二绝缘体120的至少其中之一在彼此相邻处具有至少一凹口153,用以形成上述的至少一开口G1。在此是以壳体150的后缘152所形成的凹口153为例。再者,第一绝缘体110具有第一基部111与舌部112,舌部112从第一基部111延伸出,各端子130具有彼此相对的接触端131与焊接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端子;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分别结合所述多个端子;壳体,套接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所述壳体具有沿插接轴向而彼此相对的前缘与后缘,所述前缘用以与另一电连接器对接,所述后缘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形成至少一开口,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彼此分离,所述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二绝缘体与所述壳体形成空间,所述至少一开口连通所述空间与外部环境;以及防水件,填置于所述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是防水胶,经由所述至少一开口注入且填充于所述空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缘与所述第二绝缘体的至少其中之一在彼此相邻处具有至少一凹口,以形成所述至少一开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体具有斜面,由所述至少一开口朝向所述空间倾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前缘与所述后缘之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具有第一基部与舌部,所述第一基部抵接于所述壳体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彬王姚梅廖管侯斌元王淑芬林权一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