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极耳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82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极耳夹具,包括底座和下压件,所述底座开设有卷芯放置位、位于卷芯放置位两侧并与卷芯放置位相接的第一极耳折弯位和第二极耳折弯位、与第一极耳折弯位相接的第一极耳放置位、与第二极耳折弯位相接的第二极耳放置位,所述底座开设有导向槽,所述下压件的下部具有可沿着导向槽走向移动的导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极耳夹具,能够实现极耳折弯的机械化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产品一致性,产品品质更佳。产品品质更佳。产品品质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极耳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折极耳夹具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折极耳夹具。

技术介绍

[0002]现行业内软包电芯采用铝塑膜进行封装,由于铝塑膜成型深度一般较小,对于卷芯越小,成型深度会相应的降低,则存在铝塑膜拉伸破损风险,故软包扣电式电芯采用双坑方式,对卷芯进行封装,以提高电芯厚度来提升容量,期间受极耳出料方式影响,需将极耳进行弯折,使用极耳在卷芯中间位置,以此减小单坑深度,目前行业内折极耳普遍采用纯手工折弯方式,通过手工捏住卷芯,另一只手捏住极耳一端,对极耳沿竖直方向弯折90
°
,再沿水平方向弯折90
°
,此操作不便利、极耳弯折尺寸一致性较差,且存在拉伤极片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折极耳夹具,能够实现极耳折弯的机械化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产品一致性,产品品质更佳。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折极耳夹具,包括底座和下压件,所述底座开设有卷芯放置位、位于卷芯放置位两侧并与卷芯放置位相接的第一极耳折弯位和第二极耳折弯位、与第一极耳折弯位相接的第一极耳放置位、与第二极耳折弯位相接的第二极耳放置位,所述底座开设有导向槽,所述下压件的下部具有可沿着导向槽走向移动的导向柱。
[0006]优选的,所述导向柱的内侧形成导向斜面。
[0007]优选的,所述所述下压件具有中空道通,卷芯位于卷芯放置位中并由下压件压紧。
[0008]优选的,所述中空道通中安装有导柱,所述导柱与外部气缸相接。
[0009]优选的,所述卷芯放置位的底面所在高度低于第一极耳折弯位的底面所在高度。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极耳折弯位的底面所在高度与第一极耳折弯位的底面所在高度平齐。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极耳放置位的底面所在高度高于第一极耳折弯位的底面所在高度,所述第二极耳放置位的底面所在高度高于第二极耳折弯位的底面所在高度。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极耳放置位和第二极耳放置位平齐。
[0013]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的折极耳夹具,能够实现极耳折弯的机械化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产品一致性,产品品质更佳。具体的,底座上挖有依次排列的第一极耳放置位、第一极耳折弯位、卷芯放置位、第二极耳折弯位、第二极耳放置位,其中卷芯放置到卷芯放置位中,卷芯一侧的极耳放置在第一极耳折弯位、第一极耳放置位,卷芯另一侧的极耳放置在第二极耳折弯位、第二极耳放置位,下压件下压卷芯,使得与卷芯连接的极耳发生弯折,然后对第一极耳折弯位和第二极耳折弯位中的极耳分别进行压紧操作,使得极耳在第一极耳折弯位或第二极耳折弯位的底部边缘处发生折弯,以完成极耳的两次折弯作业,方便后续的
封装作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折极耳夹具的三维结构图之一。
[0016]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折极耳夹具的三维结构图之二。
[0017]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折极耳夹具的三维结构图之三。
[0018]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折极耳夹具的三维结构图之四。
[0019]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折极耳夹具的分解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卷芯及极耳的产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请参考图1

6,本技术实施例包括:
[0023]一种折极耳夹具,包括底座1和下压件2,底座1开设有卷芯放置位3、位于卷芯放置位3两侧并与卷芯放置位3相接的第一极耳折弯位4和第二极耳折弯位5、与第一极耳折弯位4相接的第一极耳放置位6、与第二极耳折弯位5相接的第二极耳放置位7,底座1开设有导向槽8,下压件2的下部具有可沿着导向槽8走向移动的导向柱9。
[0024]导向柱9的内侧形成导向斜面10。下压件2具有中空道通11,卷芯01位于卷芯放置位3中并由下压件2压紧,折弯前极耳放置在极耳放置位,折弯后极耳局部紧贴在极耳折弯位。中空道通11中安装有导柱12,导柱12与外部气缸相接。
[0025]卷芯放置位3的底面所在高度低于第一极耳折弯位4的底面所在高度。第二极耳折弯位5的底面所在高度与第一极耳折弯位4的底面所在高度平齐。第一极耳放置位6的底面所在高度高于第一极耳折弯位4的底面所在高度,第二极耳放置位7的底面所在高度高于第二极耳折弯位5的底面所在高度。第一极耳放置位6和第二极耳放置位7平齐。
[0026]如附图6,产品包括卷芯01、与卷芯01一侧连接的极耳02、与卷芯01另一侧连接的极耳03、固定在极耳02上的极耳胶04、固定在极耳03上的极耳胶05。底座上挖有依次排列的第一极耳放置位、第一极耳折弯位、卷芯放置位、第二极耳折弯位、第二极耳放置位,其中卷芯01放置到卷芯放置位中,卷芯主体一侧的极耳02放置在第一极耳折弯位、第一极耳放置位,卷芯主体另一侧的极耳03放置在第二极耳折弯位、第二极耳放置位。
[0027]本实施例包括底座和下压件,其中,底座包括卷芯放置位、设置在卷芯放置位两侧的极耳折弯位,极耳在此处被弯折,极耳折弯位的旁边是极耳放置位,弯折前的极耳就放置在此处;故卷芯有两个状态,第一状态为弯折前的状态,极耳搭放在极耳放置位,第二状态为弯折后的状态,极耳紧贴在极耳折弯位。
[0028]下压件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是从上方固定住卷芯,其二是弯折极耳,下压件为空心圆筒形状,中空结构,中空位置可套住卷芯;此外,在底座的侧壁位置上设置有导向槽,而空心圆筒对应导向槽位置延伸设置有导向柱,可沿导向槽导向,同时,导向柱内侧面形成导向斜面,起到一个缓冲作用,以更好的进行导向。在空心圆筒套住卷芯后,下压件的侧壁则下压,即可对进行折极耳操作。下压件的下压可通过导柱下压,导柱与外部动力设备如气缸连
接,即可实现机械自动化生产,无需人工干预。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极耳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下压件(2),所述底座(1)开设有卷芯放置位(3)、分别位于卷芯放置位(3)两侧并与卷芯放置位(3)相接的第一极耳折弯位(4)和第二极耳折弯位(5),所述第一极耳折弯位(4)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极耳放置位(6),所述第二极耳折弯位(5)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极耳放置位(7),所述底座(1)开设有导向槽(8),所述下压件(2)的下端沿所述底座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沿着导向槽(8)滑动的导向柱(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极耳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9)的内侧形成导向斜面(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极耳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件(2)具有中空道通(11),卷芯位于卷芯放置位(3)中并由下压件(2)压紧。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钊波覃定员章荣忠徐文力陈志勇江浩文鸿曾献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