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无人机充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55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充电站,包括充电主体和无线充电线圈;充电主体的两侧安装有甲板,甲板通过折叠装置活动固定在充电主体的两侧,无线充电线圈穿过充电主体和甲板,形成一闭合的线圈;充电主体内安装有充电装置;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平台和插口平台;充电平台和插口平台存在角度差,且两个平台能互相契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检查工作无人机直接降落在无线充电线圈的上方即可进行无线充电;当移动式无人机自身电量不足时,更换一个电量充足的移动式无人机充电站,实现无人机工作时主要动力装置的更替,以及检查工作无人机工作与充电同时进行,实现24小时续航;由于移动式无人机充电站的大容量的设定,大幅减少了来回飞行的次数。来回飞行的次数。来回飞行的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无人机充电站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电池领域,尤其涉及给智能飞行器续航充电的充电站。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城市各种工程集于一体,线路长等原因,如出现问题,需花一定的时间去排查。目前已有使用机器人进入管廊进行排查,但费用比较高;或是使用智能飞行器进行排查;或是针对日常定期的检修,使用智能飞行器等,但由于管廊长度长,智能飞行器其自身携带的电池储电量有限,在飞行过程要计算好电池的用量,使得飞行距离有限,如果出现电量不足的情况,造成了无法长距离飞行;电量低于限值时,可能也容易引起无法遥控甚至出现坠落现象,而影响工作进度甚至引发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移动式无人机充电站,当检测工作无人机需要充电时,移动式无人机充电站飞至检测工作无人机所在工作点,检测工作无人机直接停在无线充电线圈的上方即可进行无线充电,实现工作与充电同时进行;由于移动式无人机充电站的大容量特性,减少了移动式无人机充电站来回飞行的次数,同时本技术自身可进行多个叠加同时充电。
[0004]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充电主体和无线充电线圈;无线充电线圈安装在充电主体上;
[0005]充电主体呈方形,中心设有充电装置;充电装置贯穿于充电主体的中心;充电主体的四周安装有机翼;
[0006]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平台和插口平台,充电平台和插口平台为一体;充电平台位于插口平台的上方;充电平台呈圆柱形,充电平台内设有环形凸台;充电平台的倾斜角度与插口平台的倾斜角度相等,且充电平台的倾斜面法线与插口平台的倾斜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45度;充电平台的倾斜面上设有两个充电接口和两个信号接口;插口平台的倾斜面上设有两个充电插头和两个信号插头;充电插头和信号插头均为香蕉插头;相对应的充电接口与充电插头通过电线连接;相对应的信号接口与信号插头之间通过电线连接;相当于充电装置内,有四组并联电路;
[0007]充电主体的两侧通过折叠装置安装有甲板;甲板的一侧开有半圆形凹槽;
[0008]折叠装置分别安装在充电主体的内部的四个角;包括合页、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电机安装在充电主体的内部;电机的一侧与主动齿轮相固定;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合页的转轴与从动齿轮相固定;当电机工作时,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实现了合页的打开和闭合;
[0009]无线充电线圈,穿过充电主体和甲板,形成一闭合线圈。
[0010]进一步的,插口平台位于充电主体的外面。
[0011]由于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常规的检查或检修等任务时,检测工作无人机上需要加载各种所需的装置,会加重检测工作无人机的重量,而加大检测工作无人机的飞行压力。本技术是能实时为检测工作无人机提供电源;工作中的检测工作无人机,无需飞回到充电站充电,本技术相当于是一个飞行的充电宝;需充电的检测工作无人机,停在无线充电线圈的范围内,即可实现无线充电,并且可同时对多台检测工作无人机进行充电;待充电站需要自身进行充电时,飞回到充电基站行充电,本技术中的插口平台,与充电基站中的充电平台相配合,进行充电;可同时叠加多个充电站同时进行充电,插口平台与另一台充电站的充电平台配合;采用双面坡结构,充电平台的平面法线与插口平台的平面的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45度,当充电站对接时,可以进行对接姿态调整,由于双面坡加倾斜坡的引导,使无人机再对接过程中凭借重力和电磁力在坡面上作用,自我调整到正确且唯一的位姿,从而降低对接精度,使其顺利对接。电机工作,控制主动齿轮的转动,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从动齿轮的转动,实现了甲板的打开和闭合。
[0012]本技术打破了传统由电池给检测工作无人机供电,以工作无人机提供主要动力的方式。利用移动式无人机充电站可大电容的特性,实现无人机充电站直接载着检测工作无人机,减轻了对检测工作无人机的飞行要求。主要的动力由移动无人机充电站提供,不再作为一块飞过去的电池块,而是实现了工作主要动力装置的更替。
[0013]本技术将主要的飞行动力及其供电装置与检查工作装置分离开,但保留检测工作无人机的小型飞行动力及其小型供电装置。减少了检查无人机的飞行压力,使其可以加载更多的检查装置。采用一个无人机停在另一个无人机上平面的方式,避免了检查无人机高精度对接环节,使工作更加简单有效。主要的动力由移动无人机充电站提供,将检测工作无人机的飞行提供动力任务分担给相对空闲的移动无人机充电站。提高了各无人机的协调性,多个设备协调工作,有效利用了移动无人机充电站自带的飞行能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中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中充电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中充电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中甲板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检测工作无人机进行充电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1]参见图1至6所示,包括充电主体1和无线充电线圈2;无线充电线圈2穿过充电主体1,形成闭合线圈。
[0022]充电主体1呈方形,中心设有充电装置3;充电装置3贯穿于充电主体1的中心;充电
主体的四周安装有机翼4。
[0023]充电装置3包括充电平台31和插口平台32,充电平台31和插口平台32为一体;插口平台31位于充电主体1的外面。
[0024]充电平台31位于插口平台32的上方;充电平台31呈圆柱形,充电平台内设有环形凸台33;充电平台31的倾斜角度与插口平台32的倾斜角度相等,充电平台31的平面法线与插口平台32的平面的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45度。
[0025]充电平台31的倾斜面34上设有两个充电接口37和两个信号接口36;插口平台32的倾斜面35上设有两个充电插头39和两个信号插头38;充电插头39 和信号插头38均为香蕉插头;相对应的充电接口37与充电插头39通过电线连接;相对应的信号接口36与信号插头38之间通过电线连接;相当于充电装置内,有四组并联电路。
[0026]充电主体1的两侧通过折叠装置5安装有甲板6;甲板6的一侧开有半圆形凹槽61。无线充电线圈2穿过充电主体1和甲板6,形成一闭合线圈。
[0027]折叠装置5分别安装在充电主体的内部的四个角;包括合页51、电机、主动齿轮52和从动齿轮53;电机安装在充电主体1的内部;电机的一侧与主动齿轮 52相固定;主动齿轮5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式无人机充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主体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安装在所述的充电主体上;其中;所述的充电主体,呈方形,中心设有充电装置;充电装置贯穿于充电主体的中心;充电主体的四周安装有机翼;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平台和插口平台,充电平台和插口平台为一体;充电平台位于插口平台的上方;充电平台呈圆柱形,充电平台内设有环形凸台;充电平台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插口平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相等;且充电平台的倾斜面法线与插口平台的倾斜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45度;充电平台的倾斜面上设有两个充电接口和两个信号接口;插口平台的倾斜面上设有两个充电插头和两个信号插头;充电插头和信号插头均为香蕉插头;相对应的充电接口与充电插头通过电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宏阳王庆泉林琰姜雅盈朱高磊叶谢东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南湖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