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55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包括第一保护层、基底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基底层设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所述第一保护层和基底层组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止痒中药组合物粉剂,所述第二保护层和基底层组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赋形剂,所述基底层上设有能够阻隔和/或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导流通道,所述基底层与所述第一保护层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上述止痒中药穴位贴配制简单,使用方便,存放时间长,可有效缓解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孕妇的皮肤瘙痒症状。孕妇的皮肤瘙痒症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生物医学
,具体地,涉及一种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无皮肤损伤的瘙痒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孕妇的首发症状,70%以上出现在妊娠晚期,少数出现在妊娠中期,瘙痒程度不一,常呈持续性,白昼轻,夜间加剧。瘙痒一般始于手掌和脚掌,后渐向肢体近端延伸甚至可发展到面部。目前临床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孕妇的皮肤瘙痒主要是使用炉甘石液、薄荷类外涂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缓解皮肤瘙痒症状的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夜间瘙痒导致休息差,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有需要采用对孕妇、胎儿无害的中医穴位贴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孕妇的皮肤瘙痒症,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孕妇皮肤瘙痒的生活质量。
[0003]中药穴位贴敷法是根据经络学说,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粉、糊、膏、饼等)贴敷于某个或某组穴位上,外用贴敷对皮肤黏膜可产生局部的刺激,利用中药的特殊药理药性,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深入脏腑,调和气血,内病外治,因时而治,以达到调节经络、扶正祛邪之功效的一种外治方法,古称“外敷”、“外贴”,为中药的特色技术应用,制备加工方法独特,治疗效果明确。中药穴位贴敷法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多种病证,根据不同的病证特点,有多种中药组方和经络腧穴上的组合。中药穴位贴敷法以局部或邻近区域取穴为主,其中止痒多采用局部取穴方式。
[0004]目前穴位贴敷时,医护人员需要提前配制好中药膏,再将中药膏制成适合穴位敷贴的规格后,揭开穴位胶布上层覆盖膜,将配制好的中药膏涂于穴位胶布中央,再贴敷于患者的相应穴位上。但这种方法操作复杂,工作量大,患者等待时间较长,且将中药药膏直接涂抹于穴位胶布上的剂量不易控制。另外,提前配制好的中药药膏无法存放太长的时间,因为中药药膏具有湿度,存放时间过长易滋生细菌导致变质和药物失效,因此临床配制的药糊、药膏等存放时间一般不能超过2

3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中药制剂发生变质或降低药效,可以实现止痒功能的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不仅提高了使用便利性、舒适性和生活质量,并且可延长止痒中药穴位贴的存放时间,该止痒中药穴位贴可有效缓解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孕妇的皮肤瘙痒症状。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包括第一保护层、基底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基底层设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所述第一保护层和基底层组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止痒中药组合物粉剂,所述第二保护层和基底层组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赋形剂,所述基底层上设有能够阻隔和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
体的导流通道,所述基底层与所述第一保护层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导流通道设有能够阻隔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能够在受力情况下被冲开,使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能够通过所述导流通道进行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止痒中药组合物粉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2~5份茵陈、2~5份青蒿、2~5份大黄、2~5份栀子、3~6份地肤子、1~2份防风、2~5份黄芩、2~5份忍冬藤、2~5份生地黄。
[0010]更优选地,所述止痒中药组合物粉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2份茵陈、2份青蒿、2份大黄、2份栀子、3份地肤子、1份防风、2份黄芩、2份忍冬藤、2份生地黄。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均采用透明软质塑料膜层,所述基底层采用硬质塑料层。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腔体包括容液腔和通液通道,所述赋形剂设于所述容液腔内,所述通液通道与容液腔相连通并设于所述容液腔的上方,所述通液通道的顶端与导流通道的入口相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基底层之间的连接区域处设有可与所述基底层分离的粘贴件,所述粘贴件沿所述第一封闭空腔的周围设置。
[0014]优选地,所述赋形剂为蜂蜜。
[0015]上述的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在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孕妇的皮肤瘙痒症的应用。
[0016]优选地,所述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S1.将第二腔体的赋形剂通过导流通道进入第一腔体,与止痒中药组合物粉剂进行混合,得到止痒中药组合物药膏;
[0018]S2.将基底层与第一保护层分开后,将止痒中药组合物药膏贴敷于相应的穴位上。
[0019]优选地,所述穴位为肝俞、胆俞、百虫窝、曲泉、太冲。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专利技术的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在未使用时,中药组合物粉剂与液状赋形剂分开保存,可实现干湿分离,大大延长了中药组合物粉剂的存放时间。
[0022]2.本专利技术的止痒中药穴位贴可以现配现用,不需提前调制药糊或药膏,更不需要使用额外工具辅助涂抹配制,且中药使用剂量准确,不需要特地称重,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23]3.本专利技术的止痒中药穴位贴使用方便,现配中药不会沾手,直接揭开第一保护层即可粘贴使用,提高了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孕妇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可居家使用。
[0024]4.本专利技术的止痒中药穴位贴含有的止痒中药组合物可帮助孕妇有效缓解皮肤瘙痒,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的正视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的俯视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止痒中药组合物粉剂;2、第一保护层;3、粘贴件;4、基底层;5、第二保护层;6、赋形剂;7、导流通道;71、密封件;8、穴位;9、第一腔体;10、第二腔体;101、容液腔;102、通液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
人员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0032]一种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包括第一保护层2、基底层4和第二保护层5,所述基底层4设于所述第一保护层2和所述第二保护层5之间,所述第一保护层2和基底层4组成第一腔体9,所述第一腔体9内设有止痒中药组合物粉剂1,所述第二保护层5和基底层4组成第二腔体10,所述第二腔体10内设有赋形剂6,所述基底层4上设有能够阻隔和/或连通所述第一腔体9和第二腔体10的导流通道7,所述基底层4与所述第一保护层2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0033]上述赋形剂6即为基质,可用于与止痒中药组合物粉剂1混合制成药糊或药膏,本实施例中,赋形剂6优选为液状的赋形剂,并进一步优选为蜂蜜。
[0034]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护层(2)、基底层(4)和第二保护层(5),所述基底层(4)设于所述第一保护层(2)和所述第二保护层(5)之间,所述第一保护层(2)和所述基底层(4)组成第一腔体(9),所述第一腔体(9)内设有止痒中药组合物粉剂(1),所述第二保护层(5)和所述基底层(4)组成第二腔体(10),所述第二腔体(10)内设有赋形剂(6),所述基底层(4)上设有能够阻隔和/或连通所述第一腔体(9)和所述第二腔体(10)的导流通道(7),所述基底层(4)与所述第一保护层(2)之间可拆卸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7)设有能够阻隔所述第一腔体(9)和所述第二腔体(10)的密封件(71),所述密封件(71)能够在受力情况下被冲开,使所述第一腔体(9)和所述第二腔体(10)能够通过所述导流通道(7)进行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止痒中药组合物粉剂(1)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2~5份茵陈、2~5份青蒿、2~5份大黄、2~5份栀子、3~6份地肤子、1~2份防风、2~5份黄芩、2~5份忍冬藤、2~5份生地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配现用的止痒中药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2)和第二保护层(5)均采用透明软质塑料膜层,所述基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雪玲陈文裕罗太珍刘春玲吴绍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广州柔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