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配电柜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配电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配电柜。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0003]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受限于电池的能量密度影响,其航程较低,需要在长途旅程中进行充电,而其中位于室外的配电设备,由于环境多变的影响,固配电柜的电控元件会受到灰尘堆积与温度的影响,由此使得配电柜内部部件的工作运行环境稳定度降低,影响设备使用寿命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配电柜,能够通过水冷降低配电箱的工作温度,实现保障配电柜内部部件运行的稳定性,通过对除尘布自动除尘,降低粉尘对配电柜的负面影响,提升配电柜的使用寿命。
[000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6]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配电柜,包括电控柜外壳,所述电控柜外壳设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配电柜,包括电控柜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柜外壳(1)设置在土壤层上,且相接部通过水泥块支撑,所述电控柜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元器件固定仓(3),所述元器件固定仓(3)的中部设置有水冷散热片(4),并通过水冷散热片(4)分隔,所述电控柜外壳(1)的顶部两侧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电控柜外壳(1)的底部后侧固定设置有除尘送风装置(5),所述元器件固定仓(3)的后侧底部设置有水冷散热器二(9),所述水冷散热器二(9)与除尘送风装置(5)一一对应,所述电控柜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蓄水装置(2),所述电控柜外壳(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输液泵(6)、水箱(7);所述蓄水装置(2)的一端与水冷散热片(4)的连通,所述水冷散热片(4)的另一端与输液泵(6)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输液泵(6)的出水端与水箱(7)连通,所述水箱(7)的排水口与输水管(8)连通,所述输水管(8)的另一端与除尘送风装置(5)的顶部连通,所述除尘送风装置(5)通过输液管与邻近的水冷散热器二(9)连通,所述水冷散热器二(9)的出水端与蓄水装置(2)的进水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送风装置(5)包括导风仓(501),所述导风仓(501)固定连接在电控柜外壳(1)的后侧底部,所述导风仓(501)倾斜设置,所述导风仓(501)由方形外壳与四棱台外壳连通组成,所述导风仓(501)位于电控柜外壳(1)的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机(509),所述导风仓(501)的顶部贯穿有导液管(508),所述导液管(508)上连通有电磁阀(507)、圆柱活塞仓(510),所述圆柱活塞仓(510)位于电磁阀(507)的顶部,且圆柱活塞仓(510)与电磁阀(507)邻近,所述内滑动连接有活塞(511),所述活塞(511)上套接有弹簧,且弹簧对活塞(511)施加朝向导液管(508)的力,所述导风仓(501)的方形外壳的四角固定连接有导向柱(506),所述导向柱(506)上滑动连接有方形框架(503),所述方形框架(5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除尘布固定架(504)与方形框架二(505),所述除尘布固定架(504)位于远离电控柜外壳(1)的一侧,所述方形框架(5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尘布(5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框架二(505)的四角固定连接有弹簧二(515),四个所述弹簧二(515)的另一端与磁环(51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二(515)对磁环(514)施加拉力,所述活塞(511)位于圆柱活塞仓(510)位于外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磁性板,且磁性板上固定连接有分割环(513),所述分割环(513)与磁环(514)的位置对应,所述磁环(514)与磁性板的相邻面磁极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仓(501)的方形外壳靠近四棱台外壳的一侧通过铰接台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卡板(523),所述限位卡板(523)的底侧设置有弧形三角限位台,所述方形框架(503)对应限位卡板(5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形凸出板(524),所述方形凸出板(52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接头(525),所述卡接头(525)为顶部是椭圆形平整斜面的圆柱,所述方形框架(503)位于方形凸出板(524)之间的中部开设有滑动槽,且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板二(520),所述滑块板二(52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