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4452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夹装置,包括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变径套、固定套、活动块以及活动杆;变径套的内侧设有第一锥形面,变径套的外表面用于与待加工零件的内表面贴合配合;固定套的一端与变径套相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机床固定连接的安装部;活动块位于变径套内部,活动块的外侧设有与第一锥形面锥度配合的第二锥形面;活动杆位于固定套内部,活动杆的一端与活动块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机床的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在不接触待加工零件表面的前提下,对待加工零件进行快速装夹定位,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企业的生产需求。企业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装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装夹装置是机械加工中用来快速定位装夹待加工零件,使待加工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相对位置的不可缺少的工艺装置。随着机械加工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智能方向的发展,对装夹装置也提出了高精、高效、经济等要求。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如附图1所示的待加工零件5,当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外表面加工时,其装夹方式一般为对待加工零件5的两端进行同时顶压的方式进行装夹,这种装夹方式的装夹速度偏慢,不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同时,装夹过程中待加工零件5的表面与装夹装置直接接触会导致表面被压伤或刮伤,进而导致待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不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装夹装置,旨在实现在不接触待加工零件表面的前提下,对待加工零件进行快速装夹定位,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装夹装置,装夹装置包括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变径套、固定套、活动块以及活动杆;变径套的内侧设有第一锥形面,变径套的外表面用于与待加工零件的内表面贴合配合;变径套的侧部开设有若干沿变径套的轴线等距离圆周分布的切割缝;固定套的一端与变径套相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机床固定连接的安装部;活动块位于变径套内部,活动块的外侧设有与第一锥形面锥度配合的第二锥形面;活动杆位于固定套内部;活动杆的一端与活动块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机床的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活动块沿变径套的轴线运动。
[0006]可选地,变径套与固定套可拆卸连接。
[0007]可选地,变径套靠近固定套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外侧设有第一外螺纹;固定套的内侧设有与第一外螺纹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变径套与固定套通过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
[0008]可选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设有第三锥形面,固定套的内侧设有与第三锥形面锥度配合的第四锥形面。
[0009]可选地,切割缝设有至少四根。
[0010]可选地,切割缝的端部设有切割孔。
[0011]可选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设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内螺纹用于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螺纹连接。
[0012]可选地,活动块的轴线位置设有供固定螺栓穿过的通孔,活动杆的轴线位置设有螺纹孔,通孔与螺纹孔相对齐。
[0013]可选地,活动块的靠近活动杆的一端设有凸起部,活动杆的靠近活动块的一端设有与凸起部凹凸配合的凹陷部。
[0014]可选地,安装部为法兰结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使用时,先将待加工零件套在变径套上,使待加工零件的内表面与变径套的外表面相贴合。随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力下,通过活动杆带动活动块沿往固定套方向运动,在活动块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块的第一锥形面与变径套的第二锥形面锥度配合,导致变径套的直径膨胀变大,利用膨胀后的变径套以装夹待加工零件。其中,通过在变径套侧部设置切割缝,使变径套分割为若干瓣,为变径套的直径变化提供活动空间。
[0017]通过本技术以实现在不接触待加工零件表面的前提下,利用变径套对待加工零件进行快速装夹定位,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
技术介绍
中待加工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装夹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1]图3为本技术装夹装置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0022]图4为本技术装夹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一;
[0023]图5为本技术装夹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二;
[0024]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0025]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变径套101第一锥形面102切割缝103切割孔104第二连接部1041第一外螺纹105第三锥形面106凸起环1061缺口部2固定套201安装部202第一内螺纹203第四锥形面204防滑纹路3活动块301第二锥形面302通孔303凸起部4活动杆401第一连接部4011第二内螺纹402螺纹孔403凹陷部5待加工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针对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对如附图1所示的待加工零件5的表面进行外表面加工时,其装夹方式一般为对待加工零件5的两端进行同时顶压的方式进行装夹,这种装夹方式的装夹速度偏慢,不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同时,装夹过程中待加工零件5的表面与装夹装置直接接触会导致表面被压伤或刮伤,进而导致待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不合格的技术问题。
[002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夹装置,参考附图2

5,装夹装置包括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变径套1、固定套2、活动块3以及活动杆4;变径套1的内侧设有第一锥形面101,变径套1的外表面用于与待加工零件5的内表面贴合配合;变径套1的侧部开设有若干沿变径套1的轴线等距离圆周分布的切割缝102;固定套2的一端与变径套1相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机床(附图未示出)固定连接的安装部201;活动块3位于变径套1内部,活动块3的外侧设有与第一锥形面101锥度配合的第二锥形面301;活动杆4位于固定套2内部;活动杆4的一端与活动块3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机床的驱动装置(附图未示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01;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活动块3沿变径套1的轴线运动。
[0029]使用时,先将待加工零件5套在变径套1上,使待加工零件5的内表面与变径套1的外表面相贴合。随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力下,通过活动杆4带动活动块3沿往固定套2方向运动,在活动块3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块3的第一锥形面101与变径套1的第二锥形面301锥度配合,且第一锥形面101以及第二锥形面301的靠近固定套2一侧的直径小于远离固定套2一侧的直径,从而当活动杆4拉动活动块3往固定套2方向运动时,会导致变径套1的直径膨胀变大,利用膨胀后的变径套1以装夹待加工零件5。其中,通过在变径套1侧部设置切割缝102,使变径套1等份分割为若干瓣,为变径套1的直径变化提供活动空间。
[0030]通过本技术以实现在不接触待加工零件5表面的前提下,利用变径套1对待加工零件5进行快速装夹定位,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0031]作为上述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装置包括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变径套、固定套、活动块以及活动杆;所述变径套的内侧设有第一锥形面,所述变径套的外表面用于与待加工零件的内表面贴合配合;所述变径套的侧部开设有若干沿所述变径套的轴线等距离圆周分布的切割缝;所述固定套的一端与所述变径套相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机床固定连接的安装部;所述活动块位于所述变径套内部,所述活动块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面锥度配合的第二锥形面;所述活动杆位于所述固定套内部;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块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机床的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块沿所述变径套的轴线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套与所述固定套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套靠近所述固定套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固定套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磊黄才胜
申请(专利权)人: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