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连接管及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406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连接管及电极。所述的内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沿轴向开有若干个第一让位孔,所述管体的前端面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mm至10mm,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的总长度范围为5mm至60mm。所述的连接管包括弹性钢丝条、外管及所述的内管,所述弹性钢丝条套接在所述内管中,所述外管套接在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内管的自由端上设置有陶瓷头,所述陶瓷头上设置有电极头,所述弹性钢丝条的一端穿过所述陶瓷头,且与所述电极头连接。所述的电极包括所述的内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械的技术领域。械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连接管及电极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连接管及电极。

技术介绍

[0002]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外科医生应以最小的组织伤害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为努力目标。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意味着在一定医疗风险下避免大切口,采用微小切口或穿刺通道,运用特殊的器械和装置,在影像仪器监视下或导航技术引导下,从正常的解剖结构到达病变处,使用各种微型的手动或电动器械和器材,在可视条件下完成整个手术过程,以达到比传统或标准的脊柱手术切口小、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精确度高、效果肯定、术后功能恢复快为目的。“脊柱外科”要比“腔镜外科”、“内镜外科”、“小切口外科”和“显微外科”更为广泛。
[0003]目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主要包含以下三种技术:
[0004](1)脊柱显微外科技术。运用手术显微镜或高倍放大镜,放大手术视野进行手术操作,通过尽可能小的皮肤切口施行“钥匙孔手术”,使脊柱外科手术以最小的医源性损伤实施最有效的治疗。包括颈前路手术显微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后路腰椎间盘显微外科摘除手术(正中入路、外侧入路、孔外入路)等。
[0005](2)内窥镜辅助下脊柱外科技术。通过若干个皮肤通道或微小切口到达脊柱,利用光导纤维成像技术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内窥镜辅助脊柱外科技术可分为胸、腹腔镜辅助下和显微内窥镜辅助下脊柱外科手术。
[0006](3)经皮穿刺脊柱外科技术又称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经皮穿刺或微小切口,运用特殊器械和装置,施行脊柱微创手术,是一套完善和成熟的技术,由著名的德国脊柱外科医生Thomas Hoogland等人在实施超过千例成功的手术后开始向全世界推广,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最微创的手术,是广大患者的福音,术后马上缓解疼痛,马上下地行走,甚至当天出院等特点,可以为融合手术提供阶梯治疗的过渡。
[0007]我国脊柱外科技术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出现显微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经皮穿刺C02激光髓核汽化术、经皮穿刺髓核化学溶解术等。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已经在我国迅猛发展,但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开展不平衡,三级医院开展此技术不多,而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开展此项技术的比例远远超过三级医院。不少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或个人没有经过严格培训,没有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贸然开展此项技术,结果导致并发症发生率过高,带来严重的后果,引起医患间纠纷。因此,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要符合“医德仁术”的医学伦理,得到社会赞成,将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水平,带来良好的医疗市场,取得丰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08]在现有技术的电极中,其通过操作滑动手柄带动刚性外管轴向向后运动时,使刚性外管前端远离电极头,弹性件在自身恢复力的作用下弯曲变形,从而实现电极头工作角度的调整。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弹性件在弯曲变形的过程中,存在弯曲效果不佳的情况,增
大了手术的操作难度,从而影响了医生在手术中的操作。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其所采用的电极结构为双极头结构,通过在陶瓷头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电极头,这种双极头结构由于电极头的面积小而存在凝血效果不佳的情况,且电极头在使用过程可能出现爬电现象,降低了手术刀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第一目的为提供了一种能够柔性弯曲及弯曲效果好的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
[0010]本技术第二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柔性弯曲及弯曲效果好的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连接管。
[0011]本技术第三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柔性弯曲及弯曲效果好的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电极。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沿轴向开有若干个第一让位孔,所述管体的前端面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mm至10mm,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的总长度范围为5mm至60mm。
[0013]进一步,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的孔长范围均为0.1mm至1mm。
[0014]进一步,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管体上,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的孔长均为0.1mm,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之间的间距范围均为0.2mm至3mm。
[0015]进一步,所述管体上还轴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让位孔,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位于所述管体的后端面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之间,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管体上,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之间的间距。
[0016]进一步,所述管体为金属管体。
[00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管,其包括弹性钢丝条、外管及所述的内管,所述弹性钢丝条套接在所述内管中,所述外管套接在所述内管的外部,所述内管的前端上设置有陶瓷头,所述陶瓷头上设置有电极头,所述弹性钢丝条的一端穿过所述陶瓷头,且与所述电极头连接,所述内管为金属管体,所述内管为负极,所述电极头为正极。
[0018]进一步,所述的连接管还包括内热缩管及外热缩管,所述内热缩管套接在所述弹性钢丝条的外部,所述内热缩管的一端位于所述陶瓷头与所述弹性钢丝条之间,所述内热缩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弹性钢丝条之间,所述外热缩管套接在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
[0019]进一步,所述内热缩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内管的长度,所述内热缩管的长度小于所述弹性钢丝条。
[0020]进一步,所述内管的前端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外热缩管抵接在所述限位部上,所述陶瓷头套接在所述内管中。
[002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极,其包括所述的内管。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本技术中,通过在所述管体开有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以及确定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的位置及总长的设置,使得所述管体能够实现柔性弯曲,并能够提升弯曲效果,使得所述管体前端的电极头能够实现抵达病灶的作用,从而
便于医生在手术中的操作,降低手术中的负面影响,使得本技术具有能够柔性弯曲及弯曲效果好的优点。
[0024]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述电极头为正极产生等离子进行组织的消融和凝血,所述内管作为负极,所述电极头和所述内管之间通过所述陶瓷头进行绝缘,所述电极头和所述弹性钢丝条连接,所述弹性钢丝条和所述内管的尾部和电极线连接,所述的连接管通过连接在操控手柄上形成电极,并通过操作操控手柄带动所述外管轴向向后运动时,使所述外管的前端远离所述陶瓷头,所述内管由于所述若干个让位孔而弯曲变形,从而实现所述电极头工作角度的调整。通过所述内管的设置,使得所述的连接管在具有刚性的同时,还能够具有一定的柔性,使医生在握持所述的握持电极进行弯曲操作手术时,能够更容易进行弯曲,便于操作手术。
[0025]所述的连接管所采用的所述电极头的面积大,使得所述电极头增大了凝血面积,凝血效果更佳,同时可以汽化更安全,所述电极头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想要的形式,更贴合组织的进行汽化和凝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上沿轴向开有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所述管体(1)的前端面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mm至10mm,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的总长度范围为5mm至6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的孔长范围均为0.1mm至1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均匀设置在所述管体(1)上,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的孔长均为0.1mm,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的间距范围均为0.2mm至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上还轴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让位孔(5),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5)位于所述管体(1)的后端面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5)均匀设置在所述管体(1)上,所述若干个第一让位孔(3)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若干个第二让位孔(5)之间的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微创手术的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为金属管体。6.一种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弹性钢丝条(7)、外管(8)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内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敏陈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司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