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膜电解系统、电解制氢制备烧碱和盐酸的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425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子膜电解系统、电解制氢制备烧碱和盐酸的系统及方法,包括负极、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及正极,其中,负极、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及正极依次设置,其中,负极与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烧碱和氢气制备通道;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与阴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氯化钠溶液交换通道;阴离子交换膜与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盐酸制备通道;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与正极之间形成氧气制备通道,该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制氢储能,制备高纯度烧碱,同时生成盐酸及氧气。时生成盐酸及氧气。时生成盐酸及氧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子膜电解系统、电解制氢制备烧碱和盐酸的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涉及一种离子膜电解系统、电解制氢制备烧碱和盐酸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发电与电解水制氢耦合发展是未来的能源发展方向,然而离子膜电解盐水的工艺始终没有突破性的发展,能否在离子膜电解盐水的同时生产其他具有附加值的产物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离子膜法制备烧碱的工艺通过将精制的氯化钠溶液通入正极室,氯离子被还原为氯气,钠离子透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负极室,与氢氧根离子生产烧碱,负极室同时生成氢气,该方法既能生成氢气同时也能产生烧碱,然而产生的氯气很难处理,不能作为废气直接排放,往往采用将生产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氯化氢气体,再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水中制备盐酸,该方法虽然生成了盐酸,但是浪费了电解产生的氢气,氢气燃烧过程中其蕴含的能量也转化为热能释放,技术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0003]对电解水制氢技术和离子膜法电解制烧碱技术进行交叉融通,研究一种既能生成氢气储能又能产生高附加值产品(烧碱、盐酸、氧气)的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离子膜电解系统、电解制氢制备烧碱和盐酸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制氢储能,制备高纯度烧碱,同时生成盐酸及氧气。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离子膜电解系统包括负极、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及正极,其中,负极、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及正极依次设置,其中,负极与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烧碱和氢气制备通道;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与阴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氯化钠溶液交换通道;阴离子交换膜与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盐酸制备通道;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与正极之间形成氧气制备通道。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解制氢制备烧碱和盐酸的系统包括电源、原料加入系统以及离子膜电解系统;
[0007]其中,所述原料加入系统包括饱和氯化钠溶液精制装置、氢气和烧碱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装置、盐酸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以及氧气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
[0008]电源与负极及正极相连接;
[0009]氢气和烧碱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的出口与烧碱和氢气制备通道的入口相连通;
[0010]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装置与氯化钠溶液交换通道的入口相连通;
[0011]盐酸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的出口与盐酸制备通道的入口相连通;
[0012]氧气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的出口与氧气制备通道的入口相连通。
[0013]还包括产品收集处理系统,产品收集处理系统包括氢气收集处理装置、烧碱溶液收集装置、氯化钠稀溶液收集处理装置、盐酸溶液收集装置以及氧气收集处理装置;
[0014]烧碱和氢气制备通道的气体出口与氢气收集处理装置相连通,烧碱和氢气制备通道的液体出口与烧碱溶液收集装置相连通;
[0015]氯化钠溶液交换通道的出口与氯化钠稀溶液收集处理装置的入口相连通;
[0016]盐酸制备通道的出口与盐酸溶液收集装置的入口相连通;
[0017]氧气制备通道的出口与氧气收集处理装置相连通。
[0018]氯化钠稀溶液收集处理装置的出口与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装置的入口相连通。
[0019]氯化钠稀溶液收集处理装置的出口与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装置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精制装置相连通。
[002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解制氢制备烧碱和盐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通过氢气和烧碱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向烧碱和氢气制备通道内通入除盐水;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装置向氯化钠溶液交换通道内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通过盐酸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向盐酸制备通道内通入除盐水;通过氧气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向氧气制备通道内通入除盐水;
[0022]烧碱和氢气制备通道内的除盐水在负极处发生还原反应,H
+
被还原成氢气,并进入氢气收集处理装置中,同时生成OH

,氯化钠溶液交换通道内的Na
+
透过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烧碱和氢气制备通道,其中,在烧碱和氢气制备通道中OH

和Na
+
转化为烧碱溶液,并进入烧碱溶液收集装置;
[0023]氧气制备通道内的除盐水在正极处发生氧化反应,OH

被氧化成氧气,并进入氧气收集处理装置中,同时生成H
+
,受负极的电场影响,H
+
透过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盐酸制备通道;
[0024]氯化钠溶液交换通道内的Cl

透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盐酸制备通道中,Cl

与氧气制备通道透过来的H
+
转化为盐酸溶液,并进入盐酸溶液收集装置中;
[0025]氯化钠稀溶液收集处理装置收集经过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及阴离子交换膜交换后的氯化钠稀溶液。
[0026]接入电流的密度为3.0kA/m2~9.0kA/m2。
[0027]除盐水的通入量与电流的密度成正比例关系。
[002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离子膜电解系统、电解制氢制备烧碱和盐酸的系统及方法在具体操作时,负极与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烧碱和氢气制备通道;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与阴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氯化钠溶液交换通道;阴离子交换膜与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盐酸制备通道;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与正极之间形成氧气制备通道,通过向烧碱和氢气制备通道内、盐酸制备通道内及氧气制备通道内通入除盐水,同时向氯化钠溶液交换通道内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以生成烧碱、氢气、氧气及盐酸,改变电解水制氢的技术,在制氢储能的同时制备高纯度的烧碱和盐酸。同时改变离子膜法制备烧碱的技术,不需要再处理生成的氯气或者将生成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在制备高纯度烧碱的同时制氢储能。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1为饱和氯化钠溶液精制装置、2为氢气和烧碱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3为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装置、4为盐酸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5为氧气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6为负极、7为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8为阴离子交换膜、9为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10为正极、11为氢气收集处理装置、12为烧碱溶液收集装置、13为氯化钠稀溶液收集处理装置、14为盐酸溶液收集装置、15为氧气收集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子膜电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6)、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7)、阴离子交换膜(8)、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9)及正极(10),其中,负极(6)、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7)、阴离子交换膜(8)、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9)及正极(10)依次设置,其中,负极(6)与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7)之间形成烧碱和氢气制备通道;烧碱制备阳离子交换膜(7)与阴离子交换膜(8)之间形成氯化钠溶液交换通道;阴离子交换膜(8)与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9)之间形成盐酸制备通道;盐酸制备阳离子交换膜(9)与正极(10)之间形成氧气制备通道。2.一种电解制氢制备烧碱和盐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原料加入系统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膜电解系统;其中,所述原料加入系统包括饱和氯化钠溶液精制装置(1)、氢气和烧碱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2)、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装置(3)、盐酸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4)以及氧气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5);电源与负极(6)及正极(10)相连接;氢气和烧碱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2)的出口与烧碱和氢气制备通道的入口相连通;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装置(3)与氯化钠溶液交换通道的入口相连通;盐酸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4)的出口与盐酸制备通道的入口相连通;氧气制备的除盐水加入装置(5)的出口与氧气制备通道的入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制氢制备烧碱和盐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产品收集处理系统,产品收集处理系统包括氢气收集处理装置(11)、烧碱溶液收集装置(12)、氯化钠稀溶液收集处理装置(13)、盐酸溶液收集装置(14)以及氧气收集处理装置(15);烧碱和氢气制备通道的气体出口与氢气收集处理装置(11)相连通,烧碱和氢气制备通道的液体出口与烧碱溶液收集装置(12)相连通;氯化钠溶液交换通道的出口与氯化钠稀溶液收集处理装置(13)的入口相连通;盐酸制备通道的出口与盐酸溶液收集装置(14)的入口相连通;氧气制备通道的出口与氧气收集处理装置(15)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制氢制备烧碱和盐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氯化钠稀溶液收集处理装置(13)的出口与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装置(3)的入口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龙李俊菀龙国军王宁飞张维科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