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热取暖功能的荧光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24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取暖功能的荧光棒,包括荧光棒本体,沿着所述荧光棒本体的轴向,所述荧光棒本体依次具有发光区段、加热取暖区段及供电区段,其中,所述加热取暖区段处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供电区段处设置有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电加热装置之间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荧光棒本体上具有所述加热取暖区段,从而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对用户的抓持手掌加热取暖,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加热取暖功能的荧光棒


[0001]本技术属于荧光棒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取暖功能的荧光棒。

技术介绍

[0002]荧光棒,外形多为条状,外层以聚乙烯(塑料)包装,内置一玻璃管夹层,夹层内外液体分别为过氧化物和酯类化合物,经弯折、击打、揉搓等使玻璃破裂,引起两种化合物反应致使荧光染料发光。荧光棒可应用于演唱会、户外、工程作业等。但是如果荧光棒在使用过程中,不慎使得其中的液体流出,就会危害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故而会有安装LED灯珠取代反应物发光。但在寒冷的冬天,户外手持荧光棒会使人感到手凉,而人们作业时又离不开荧光棒,因此需要增加荧光棒加热取暖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取暖功能的荧光棒,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的电荧光棒缺少加热取暖的功能在低温环境下使用舒适性欠佳的不足。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取暖功能的荧光棒,包括荧光棒本体,沿着所述荧光棒本体的轴向,所述荧光棒本体依次具有发光区段、加热取暖区段及供电区段,其中,所述加热取暖区段处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供电区段处设置有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电加热装置之间电性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粘贴于所述加热取暖区段的内周壁上的石墨烯发热膜。
[0006]优选地,所述石墨烯发热膜具有两片,两片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电性并联,且分别对称地处于所述加热取暖区段的相对两侧。
[0007]优选地,所述加热取暖区段的外周侧敷设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上设有多个凹槽和/或凸起。
[0008]优选地,所述供电装置包括锂电池以及主PCB电路板,所述石墨烯发热膜与所述主PCB电路板电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供电区段上设置有温度调节开关按钮,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主PCB电路板能够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实时温度并在所述温度调节开关按钮的作用下对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的加热温度进行调整。
[0010]优选地,所述发光区段内设有LED发光组件,所述LED发光组件包括LED电路板以及连接于所述LED电路板上的三色LED灯珠,所述LED电路板与所述锂电池和/或主PCB电路板电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供电区段上还设置有灯光调节开关按钮,所述灯光调节开关按钮用于控制所述三色LED灯珠的运行。
[0012]优选地,所述主PCB电路板上具有USB数据接口和/或Type

C数据接口。
[0013]优选地,所述发光区段与所述加热取暖区段之间旋合连接,所述加热取暖区段与所述供电区段之间旋合连接;和/或,所述发光区段的壳体采用聚乙烯塑料材质通过注膜压制形成,所述加热取暖区段及供电区段采用ABS塑料材质通过注膜压制形成。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加热取暖功能的荧光棒,所述荧光棒本体上具有所述加热取暖区段,从而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对用户的抓持手掌加热取暖,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加热取暖功能的荧光棒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加热取暖功能的荧光棒的LED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的加热取暖区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中的供电区段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0]1、荧光棒本体;101、发光区段;102、加热取暖区段;103、供电区段;1011、LED电路板;1012、LED灯珠;2、石墨烯发热膜;4、温度调节开关按钮;5、灯光调节开关按钮;6、主PCB电路板;7、电池;8、USB数据接口;9、Type

C数据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取暖功能的荧光棒,包括荧光棒本体1,沿着所述荧光棒本体1的轴向,所述荧光棒本体1依次具有发光区段101、加热取暖区段102及供电区段103,其中,所述加热取暖区段102处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供电区段103处设置有供电装置,具体的,所述供电区段103内部镂空,所述供电装置被设置于其内部,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电加热装置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加热取暖区段102为用户抓持区段。该技术方案中,所述荧光棒本体1上具有所述加热取暖区段102,从而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对用户的抓持手掌加热取暖,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
[002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粘贴于所述加热取暖区段102的内周壁上的石墨烯发热膜,可以理解的,所述石墨烯发热膜能够在所述供电装置的供电下发热。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采用所述石墨烯发热膜作为发热元件,其发热状态呈现面状发热,发热面积大、发热均匀且加热升温速度快,能起到非常好的取暖效果;另一方面,所述石墨烯发热膜可以释放与人体细胞相似的远红外波长,加热比较温和,不会烫伤人体细胞。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烯发热膜具有两片,两片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电性并联,且分别对称地处于所述加热取暖区段102的相对两侧,这样能够节省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的覆盖面积,从而降低材料成本。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取暖区段102的外周侧敷设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上设有多个凹槽和/或凸起,能够增加用户手掌与所述荧光棒本体1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防滑目的。
[0023]所述石墨烯发热膜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制作形成:根据产品设计技术要求的温度(温度范围40

60℃)、供电电压(DC5V)及功率(9W),设计出石墨烯发热膜的发热线路及选取石墨烯膜阻值,通过激光切割、曝光、显影、烘干、蚀刻和褪膜等工艺制作成产品所需要的石墨烯发热膜。石墨烯发热膜基底材料采用TPU覆铜膜,通过上述工艺得出想要的发热铜极电
路,然后在发热电路正上方通过热压选取的石墨烯膜,制成产品所需的石墨烯发热膜。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装置包括锂电池7以及主PCB电路板6,所述锂电池7可以被充电且相同电容量的前提下体积更小,利于所述荧光棒的轻量便捷设计,所述石墨烯发热膜与所述主PCB电路板6电连接,而所述锂电池7当然能够与所述主PCB电路板6之间电连接,而作为业内的公知,所述主PCB电路板6与所述锂电池7的电连接方式本技术不做赘述。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区段103上设置有温度调节开关按钮4,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具体可选用NTC温度传感器器),所述主PCB电路板6能够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实时温度并在所述温度调节开关按钮4的作用下对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的加热温度进行调整。所述温度传感器具体可以通过醋酸布胶带粘贴在发热膜表面。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区段101内设有LED发光组件,所述LED发光组件包括LED电路板1011以及连接于(焊接)所述LED电路板1011上的三色LED灯珠101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加热取暖功能的荧光棒,其特征在于,包括荧光棒本体(1),沿着所述荧光棒本体(1)的轴向,所述荧光棒本体(1)依次具有发光区段(101)、加热取暖区段(102)及供电区段(103),其中,所述加热取暖区段(102)处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供电区段(103)处设置有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电加热装置之间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粘贴于所述加热取暖区段(102)的内周壁上的石墨烯发热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发热膜具有两片,两片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电性并联,且分别对称地处于所述加热取暖区段(102)的相对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荧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取暖区段(102)的外周侧敷设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上设有多个凹槽和/或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包括锂电池(7)以及主PCB电路板(6),所述石墨烯发热膜与所述主PCB电路板(6)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荧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区段(103)上设置有温度调节开关按钮(4),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主PCB电路板(6)能够获取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潘卓成潘智军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宇航派蒙石墨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