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低扰动给氧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生态修复
,涉及到水生态恢复,具体涉及一种水体低扰动给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溶解氧是水体中非常重要的理化指标,而水体中溶解氧的多少取决于增氧与耗氧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来说,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包括水生生物、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代谢消耗,水体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解耗氧等几个方面。而水体中溶解氧的补充主要来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的溶解、水体交换等方面。当水体中的溶解氧过低时,将导致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逐渐升高,危害水体中的鱼类。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0004]当前,我国对于水体进行人工增氧主要使用的是叶轮式增氧机,其实现了将空气中的氧气及时转移到水体中,不仅达到了水体增氧的目的,同时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有害气体,具有促进上下水层对流交换、改善水质、提高鱼池活性等作用。但是,叶轮式增氧机对于水体的扰动过大,易使水中的溶解氧过于饱和,大量的氧气因此形成了微气泡。而微气泡则会附着在鱼鳃处,导致鱼得气泡病,影响鱼的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水体低扰动给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氧面板(1)、调节装置(2)和供氧装置(3),所述给氧面板(1)放置于水体底部,用于给水体给氧;所述调节装置(2)通过软管分别与给氧面板(1)和供氧装置(3)连接,用于调节进入给氧面板(1)的氧气量;所述供氧装置(3)用于提供氧气;所述给氧面板(1)主要由硅胶管(1
‑
1)组成,所述硅胶管(1
‑
1)布置成循环回路,所述硅胶管(1
‑
1)连接成网格形状;所述硅胶管(1
‑
1)上设有第一减压阀(1
‑
2),所述第一减压阀(1
‑
2)用于控制气体进入硅胶管(1
‑
1)中;所述硅胶管(1
‑
1)连接组成的面板网格中单个网格的尺寸大小为50mm
×
50mm,面板整体尺寸为3000mm
×
4000mm;硅胶管(1
‑
1)为透气不透水材质,管直径为6mm;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钢瓶(2
‑
1)、气阀(2
‑
2)、压力表(2
技术研发人员:王从锋,吴凡,杨正健,赵萍,刘德富,郭小娟,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