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374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该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包括数据采集组件、信号分析组件、控制组件、以及夹持组件;其中,夹持组件包括第一面板、滑轨、作动机构、传动折板、作动块、滑块、上部移动防护杆、以及下部移动防护杆,作动机构固定在第一面板上,传动折板一端固定至作动机构的输出部件,另一端固定至作动块,上部移动防护杆、下部移动防护杆固定至相应的作动块和滑块,滑轨固定在第一面板上,滑块安装至滑轨且能沿滑轨向上或向下滑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在颤振模型进行风洞试验时进行及时防护,同时对模型试验段流场造成极小的影响,获得更精确的试验结果。获得更精确的试验结果。获得更精确的试验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属于风洞试验(颤振模型风洞试验)


技术介绍

[0002]现代民用飞机一直将提升商业载重能力、降低结构本身重量作为设计指标,大量地在翼面、机身等部位使用复合材料。这使得现代民用飞机越来越呈现柔性特征。通过跨音速颤振模型风洞试验来测试柔性翼面的颤振特性在当前显得十分必要。大量民用飞机的巡航速度一般设计为跨音速,以翼面为例,当飞机进行亚音速飞行时,气流压缩性不强,翼面周围流场不出现激波,压力分布不出现突变,但当飞机进行跨音速飞行时,气流呈现压缩性,气流密度随流场位置变化,此时激波分布在翼面上,激波前后压力分布出现突变,这种现象使得飞机在跨音速飞行时的颤振特性与亚音速飞行时的颤振特性有很大的不同。在本专业领域称为飞机跨音速颤振特性研究或“跨音速凹坑现象研究”。用于研究上述现象风洞试验模型在本专业领域称为跨音速颤振风洞试验模型或高速颤振风洞试验模型,此类模型模拟精度要求高、加工周期长、造价昂贵。
[0003]当高速颤振风洞试验模型在进行跨音速风洞试验时,由于高马赫数大动压、风洞来流阶梯扰动等因素影响,模型在试验过程中很容易损毁,一般还会连带造成风洞某些部件损坏。实时对颤振风洞试验中的模型进行防护的装置可以大大减小模型损毁带来的损失。
[0004]专利CN 101629867B《一种翼面试验模型保护装置》设计了一种针对低速颤振模型风洞试验的翼面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适用于低速框段设计模型,仅是对肋的加强,由于附带了加固板,是有可能影响模型特性,从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的。专利CN 102235937A《一种飞机模型颤振抑制装置》设计了一种带驱动组件、通过控制滑块移动以期改变模型重量重心从而改变颤振特性的装置,该装置的引入提高了颤振模型设计的难度,同时防护效果需要验证。专利CN 103926049B《高速风洞舵翼面气动弹性试验装置》设计了一种置于模型下端带作动保护机构的装置,会对模型试验段的流场分布、连接刚度等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其能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能在颤振模型进行风洞试验时进行及时防护,同时对模型试验段流场造成极小的影响,获得更精确的试验结果。
[0006]本技术的以上目的通过一种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来实现,所述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包括数据采集组件、信号分析组件、控制组件、以及夹持组件;
[0007]其中,所述数据采集组件用于采集来自安装在风洞模型上的振动传感器的振动信号,所述信号分析组件连接至所述数据采集组件且用于对所采集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所
述控制组件连接至所述信号分析组件且用于根据分析结果对所述夹持组件进行控制,所述夹持组件连接至所述控制组件且用于在必要时对风洞模型的梢部进行夹持;
[0008]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面板、滑轨、上部作动机构、上部传动折板、上部作动块、上部滑块、上部移动防护杆、以及下部作动机构、下部传动折板、下部作动块、下部滑块、下部移动防护杆,所述上部作动机构和所述下部作动机构都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上,所述上部传动折板一端固定至所述上部作动机构的输出部件,另一端固定至所述上部作动块,所述下部传动折板一端固定至所述下部作动机构的输出部件,另一端固定至所述下部作动块,所述上部移动防护杆固定至所述上部作动块和所述上部滑块,所述下部移动防护杆固定至所述下部作动块和所述下部滑块,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上,所述上部滑块和所述下部滑块都安装至所述滑轨且能沿所述滑轨向上或向下滑动。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在颤振模型进行风洞试验时进行及时防护,同时对模型试验段流场造成极小的影响,获得更精确的试验结果。
[0010]较佳的是,作动机构是作动筒,所述作动机构的输出部件是能在所述作动筒内运动的作动杆。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适宜的作动机构,能在必要时使得上部移动防护杆和下部移动防护杆更好地对风洞模型的梢部进行夹持。
[0012]较佳的是,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空气管,所述空气管连通至所述作动筒,且所述作动筒构造成受到所述空气管的充气或抽气作用而导致所述作动杆向上或向下运动。
[00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空气管的充气或抽气作用,能使得上部移动防护杆和下部移动防护杆的移动更迅速、便捷。
[0014]较佳的是,作动机构是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部件能向上或向下运动。
[00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适宜的作动机构,能在必要时使得上部移动防护杆和下部移动防护杆更好地对风洞模型的梢部进行夹持。
[0016]较佳的是,所述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经由连接支承件固定至所述第一面板且安装成与所述第一面板相对。
[001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能更好地保护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的内核组件。
[0018]较佳的是,所述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还包括侧面挡板、上部挡板和下部挡板,所述上部挡板固定至所述侧面挡板的上端,所述下部挡板固定至所述侧面挡板的下端,所述侧面挡板开设长孔以限定所述上部移动防护杆和所述下部移动防护杆的移动范围。
[001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侧面挡板能限定上部移动防护杆和下部移动防护杆的移动范围,防止上部移动防护杆和下部移动防护杆过度松开。
[0020]较佳的是,所述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还包括上部整流罩、翼型整流罩和整流罩过渡件,所述上部整流罩和所述翼型整流罩用于罩住所述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的主体,
所述整流罩过渡件固定在所述上部整流罩和所述翼型整流罩之间。
[002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上部整流罩和翼型整流罩能罩住所述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的主体,避免对模型试验段流场造成过多影响。
[0022]较佳的是,所述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三面板,所述第三面板经由滑动调节连接件固定至所述第一面板且安装在所述第一面板下方。
[002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滑动调节连接件,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0024]较佳的是,所述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还包括底板和根部连接件,所述底板用于与风洞壁连接,所述根部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三面板和所述底板之间。
[002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将风洞模型试验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包括数据采集组件、信号分析组件、控制组件、以及夹持组件;其中,所述数据采集组件用于采集来自安装在风洞模型上的振动传感器的振动信号,所述信号分析组件连接至所述数据采集组件且用于对所采集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所述控制组件连接至所述信号分析组件且用于根据分析结果对所述夹持组件进行控制,所述夹持组件连接至所述控制组件且用于在必要时对风洞模型的梢部进行夹持;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面板、滑轨、上部作动机构、上部传动折板、上部作动块、上部滑块、上部移动防护杆、以及下部作动机构、下部传动折板、下部作动块、下部滑块、下部移动防护杆,所述上部作动机构和所述下部作动机构都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上,所述上部传动折板一端固定至所述上部作动机构的输出部件,另一端固定至所述上部作动块,所述下部传动折板一端固定至所述下部作动机构的输出部件,另一端固定至所述下部作动块,所述上部移动防护杆固定至所述上部作动块和所述上部滑块,所述下部移动防护杆固定至所述下部作动块和所述下部滑块,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第一面板上,所述上部滑块和所述下部滑块都安装至所述滑轨且能沿所述滑轨向上或向下滑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作动机构是作动筒,所述作动机构的输出部件是能在所述作动筒内运动的作动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空气管,所述空气管连通至所述作动筒,且所述作动筒构造成受到所述空气管的充气或抽气作用而导致所述作动杆向上或向下运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模型试验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苏华陈晨刘俊豪窦忠谦周健斌陈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