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润滑系统、发动机和工程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328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曲轴润滑系统、发动机和工程设备,曲轴润滑系统包括曲轴,曲轴包括:多个主轴颈;多个连杆轴颈,每个连杆轴颈设置在每两个相邻主轴颈之间;主轴颈与连杆轴颈之间设置有过油通道,用于将主轴颈内的润滑油导入进连杆轴颈内;主轴上瓦,包括第一主轴上瓦和第二主轴上瓦,分别安装在不同主轴颈上。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曲轴润滑系统,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主轴上瓦,使得主轴上瓦包括第一主轴上瓦和第二主轴上瓦,分别安装在不同主轴颈上,从而通对不同的主轴颈适配不同的主轴上瓦,能够在发动机高速工况时保证每个主轴颈的油膜厚度,避免发生干摩擦的风险。避免发生干摩擦的风险。避免发生干摩擦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轴润滑系统、发动机和工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曲轴润滑系统、发动机和工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曲轴是发动机中重要的部件,它承受连杆传来的力,将其转变为转矩,并输出转矩来驱动发动机上其他附件工作。随着发动机对热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减小曲轴在传递动力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通常采用曲轴润滑系统来对主轴承和连杆大头轴承进行润滑,从而减小曲轴在传递动力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直列式六缸发动机八平衡块曲轴的润滑油道结构,它通过第2、4、6主轴颈“一供二”的供油结构减小了其他主轴颈的流量,同时减小了摩擦损失。但“一供二”的供油结构,由于第4主轴上瓦需要增加整周油槽,从而使得油膜面积减小,同时增加了最大油膜压力,在发动机高速工况下,第4主轴颈在双平衡块的大惯性力作用下,最小油膜厚度急剧减小,易出现干摩擦的风险。
[0004]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能够在发动机高速工况时保证每个主轴颈的油膜厚度,避免发生干摩擦风险的曲轴润滑系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因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轴润滑系统。
[0007]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
[0008]本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设备。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曲轴润滑系统,包括曲轴,曲轴包括:多个主轴颈;多个连杆轴颈,每个连杆轴颈设置在每两个相邻主轴颈之间;主轴颈与连杆轴颈之间设置有过油通道,用于将主轴颈内的润滑油导入进连杆轴颈内;主轴上瓦,包括第一主轴上瓦和第二主轴上瓦,分别安装在不同主轴颈上。
[00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曲轴润滑系统,包括曲轴,曲轴包括多个主轴颈、多个连杆轴颈和主轴上瓦。每个连杆轴颈设置在每两个相邻主轴颈之间,也就是说,每两个主轴颈之间都是设置有一个连杆轴颈的。主轴颈与连杆轴颈之间设置有过油通道,从而能够将主轴颈内的润滑油导入进连杆轴颈内,再从连杆轴颈内导出到连杆轴颈的表面进行润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是,连杆轴颈均需要建立一定厚度的油膜来润滑连杆轴承,除供给连杆轴颈的润滑油外,主轴颈剩余的润滑油也需要在与主轴承间建立油膜,油膜应具有最小的厚度以保证油膜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防止在压力作用下油膜破裂,导致主轴承与主轴颈之间以及连杆轴颈与连杆大头轴承之间发生干摩擦。因此,本申请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主轴上瓦,使得主轴上瓦包括第一主轴上瓦和第二主轴上瓦,分别安装在不同主轴颈上,从而通对不同的主轴颈适配不同的主轴上瓦,能够在发动机高速工况时保证每个主轴颈的油膜
厚度,避免发生干摩擦的风险。
[0011]另外,本申请提供的曲轴润滑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主轴颈包括第一类主轴颈和第二类主轴颈,第一类主轴颈上未开设有贯通油道,第二类主轴颈上开设有与过油通道相连通的贯通油道。
[0013]在该技术方案中,主轴颈包括第一类主轴颈和第二类主轴颈,第一类主轴颈上未开设有贯通油道,从而就不需要向连杆轴颈进行供油,减小了润滑油的摩擦损失,进而减小了油泵的功耗和曲轴润滑系统的能量损失。第二类主轴颈上开设有与过油通道相连通的贯通油道,从而能够通过贯通油道向过油通道内导入润滑油对连杆轴颈进行润滑。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主轴颈包括从曲轴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排列的第一主轴颈至第七主轴颈,第一类主轴颈包括第一主轴颈、第四主轴颈和第七主轴颈,第二类主轴颈包括第二主轴颈、第三主轴颈、第五主轴颈和第六主轴颈;第一类主轴颈上设置有第一主轴上瓦,第二类主轴颈上设置有第二主轴上瓦。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主轴颈包括从曲轴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排列的第一主轴颈至第七主轴颈。第一类主轴颈包括第一主轴颈、第四主轴颈和第七主轴颈,第二类主轴颈包括第二主轴颈、第三主轴颈、第五主轴颈和第六主轴颈。第一类主轴颈上设置有第一主轴上瓦,第二类主轴颈上设置有第二主轴上瓦,从而通对不同的主轴颈适配不同的主轴上瓦,能够在发动机高速工况时保证每个主轴颈的油膜厚度,避免发生干摩擦的风险。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主轴上瓦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主轴上瓦的内周面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局部油槽。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主轴上瓦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主轴上瓦的内周面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局部油槽,从而通过第一通孔能够向第一主轴上瓦和主轴颈之间通入润滑油,对主轴颈进行润滑。而开设的局部油槽相比于现有方案开设的整周油槽来说,能够增大油膜面积,因此,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能够保证油膜的厚度,不至于出现干摩擦。
[0018]在另一技术方案中,第一主轴上瓦开设有第一通孔。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主轴上瓦开设有第一通孔,从而通过第一通孔能够向第一主轴上瓦和主轴颈之间通入润滑油,对主轴颈进行润滑。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主轴上瓦开设有与贯通油道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二主轴上瓦的内周面沿第二主轴上瓦的周向开设有整周油槽,整周油槽与第二通孔连通。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主轴上瓦开设有与贯通油道连通的第二通孔,从而通过第二通孔能够向第二主轴上瓦和主轴颈之间通入润滑油,对主轴颈进行润滑。第二主轴上瓦的内周面沿第二主轴上瓦的周向开设有整周油槽,整周油槽与第二通孔连通。通过开设整周油槽能够使得从第二通孔通入的润滑油更容易进入到贯通油道内,进而更容易将润滑油输送给连杆轴颈进行润滑。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杆轴颈包括从曲轴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排列的第一连杆轴颈至第六连杆轴颈,第二主轴颈分别与第一连杆轴颈、第二连杆轴颈之间设置有过油通道;第三主轴颈与第三连杆轴颈之间设置有过油通道;第五主轴颈与第四连杆轴颈之间设置有过油通道;第六主轴颈分别与第五连杆轴颈、第六连杆轴颈之间设置有过油通道。
[0023]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杆轴颈包括从曲轴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排列的第一连杆轴颈至第六连杆轴颈,第二主轴颈分别与第一连杆轴颈、第二连杆轴颈之间设置有过油通道。第
三主轴颈与第三连杆轴颈之间设置有过油通道。第五主轴颈与第四连杆轴颈之间设置有过油通道。第六主轴颈分别与第五连杆轴颈、第六连杆轴颈之间设置有过油通道。该种设置,使得每个连杆轴颈都能从与其相邻的主轴颈得到满足需要的润滑油量,第四主轴颈和与其相邻的连杆轴颈之间无需再设置过油通道,使得第四主轴颈对应的主轴承中的主轴上瓦无需开设油槽或只需开设部分油槽来提高润滑油流量,减小了流经第四主轴承的润滑油量,从而减小了润滑油在第四主轴承处造成的摩擦损失,且油泵的功耗也相应减小,进而减小了曲轴润滑系统的能量损失。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杆轴颈上开设有与过油通道连通的第一油口。
[0025]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轴润滑系统,包括曲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包括:多个主轴颈;多个连杆轴颈,每个所述连杆轴颈设置在每两个相邻所述主轴颈之间;所述主轴颈与所述连杆轴颈之间设置有过油通道,用于将所述主轴颈内的润滑油导入进所述连杆轴颈内;主轴上瓦,包括第一主轴上瓦和第二主轴上瓦,分别安装在不同所述主轴颈上;所述主轴颈包括中位主轴颈和非中位主轴颈,所述曲轴以所述中位主轴颈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中位主轴颈与安装在所述中位主轴颈上的所述主轴上瓦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非中位主轴颈与安装在所述非中位主轴颈上的所述主轴上瓦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第二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颈包括第一类主轴颈和第二类主轴颈,所述第一类主轴颈上未开设有贯通油道,所述第二类主轴颈上开设有与所述过油通道相连通的贯通油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主轴颈包括从所述曲轴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排列的第一主轴颈至第七主轴颈,所述第一类主轴颈包括所述第一主轴颈、第四主轴颈和所述第七主轴颈,所述第二类主轴颈包括第二主轴颈、第三主轴颈、第五主轴颈和第六主轴颈;所述第一类主轴颈上设置有所述第一主轴上瓦,所述第二类主轴颈上设置有所述第二主轴上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轴上瓦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主轴上瓦的内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的局部油槽,或所述第一主轴上瓦开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飏胡胜经黄灿银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道依茨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