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含吡啶盐的N-(吲哚酰基)-N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3202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工与农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抑制植物细菌性病害的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吡啶盐的N

(吲哚酰基)

N
’‑
(取代的)的丙基酰肼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与农药领域,特别涉及含吡啶盐的N

(吲哚酰基)

N
’‑
(取代的)的丙基酰 肼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植物细菌和真菌严重影响着全球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 经济损失,其中,植物细菌性病害是一种由细菌侵染植物引起的仅次于真菌病害和病毒病 害的第三大类植物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烟草青枯病及柑橘溃疡病 等细菌性病害都是世界性重要病害。随着我国农作物栽培制度和环境气候的变化,水稻白 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等作物细菌性病害在我国 呈偏重发生的趋势。该类病害具有发病快、危害大、分布广等特点。目前对水稻白叶枯病 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植物细菌性病害的防治主要以遗传育种和化学防治为主。遗传育种 方法包括抗病基因与抗性品种的筛选、抗性品种的培育等。虽然通过遗传育种控制水稻白 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植物病害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至今仍未培育出完全抗 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水稻品种。在化学防治方面,对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等植物细菌性病害在防控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是铜制剂和抗生素药 物,铜制剂如噻菌铜(龙克菌)、氢氧化铜(可杀得、冠菌清)、琥珀肥酸铜(DT)、氧化亚铜(铜 大师、神铜)、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绿得宝)等。铜制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配制方法繁琐, 使用不便;药剂悬浮性能差,铜制剂大多呈强碱性,不能和其他酸性农药混用;在花期和 幼果期使用时容易产生药害;在果树上使用时容易引起红蜘蛛、白蜘蛛、锈壁虱和蚧壳虫 等大量增殖和猖獗发生;喷施在植株上的铜元素不具有流动性,不会被植物内吸;一般的 含铜农药配剂常兼有镉、铅等杂质,这些杂质对植株的成长都有不良影响。抗生素类杀菌 剂有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农用硫酸链霉素、井岗霉素等,由于使用时间长,产品抗药性 很强,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创制新型高效、低毒、安全的绿色农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0003]据文献报道,吡啶盐类衍生物展示出了广谱生物活性,比如;抗菌、抗真菌、除草、 杀虫及调节植物生长、抗肿瘤、抗炎等。根据本实验室前期工作,吡啶盐化合物表现出较 好的抗植物病原菌活性。
[0004]吡啶盐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0005]2016年,王培义等[Wang,P.Y.;Zhou,L.;Zhou,J.;Wu,Z.B.;Xue,W.;Song,B.A;YangS.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pyridinium

tailored 2,5

substituted

1,3,4

oxadiazolethioether/sulfoxide/sulfone derivatives[J].Bioorg.Med.Chem.Lett.2016,26,1214

1217]以取代 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肼解、环化、硫醚化后,在乙酸溶液中使用钨酸钠为催化剂、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含砜基的1,3,4

噁二唑吡啶鎓盐化合物。通 过浑浊度法测定该系列化合物对
水稻白叶枯病菌、烟草青枯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的离体抗 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三种植物病原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 有一个硫醚化合物和砜类化合物都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其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烟草青 枯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的抗菌EC
50
值分别为2.17、1.03、1.66μg/mL和2.42、1.01、2.59 μg/mL。
[0006]2016年,王培义等[Wang,P.Y.;Wang,M.W.;Zeng,D.;Xiang,M.;Rao,J.R.;Liu,Q.Q.; Liu,L.W.;Wu,Z.B.;Li,Z.;Song,B.A.;Yang S.Rational Optimization and ActionMechanism of Novel Imidazole(or Imidazolium)

Labeled 1,3,4

Oxadiazole Thioethers as Promising Antibacterial Agents Against Plant Bacterial Diseases[J].J.Agric.Food Chem,2019, 67,3535

3545.]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吡啶溴鎓盐修饰的芳香族双亲化合物,通过浑浊度法测 定该系列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的离体抗菌活性,生物 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这三种植物病原菌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有两个 化合物表现出优异的抑菌活性,其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烟草青枯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的抗 菌EC
50
值分别为4.3、17.1、5.4μg/mL和4.6、42.4、6.3μg/mL。
[0007]2017年,Zhou等[Zhou,L.;Wang,P.Y.;Zhou,J.;Shao,W.B.;Fang,H.S.;Wu,Z.B.; Yang,S.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pyridinium

tailored pyrazoles bearing1,3,4

oxadiazole scaffolds[J].Arab.J.Chem,2017,21,852

860]报道了一系列吡啶盐的吡唑 联噁二唑硫(氧)醚化合物,系统优化吡唑杂环取代基、关键原子、烷基链长,目标化合物 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烟草青枯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的EC50分别可达到0.47、1.04和0.59 μg/mL;对黄瓜灰霉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EC
50
分别可达到2.71μg/mL和10.2μg/mL。
[0008]吲哚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研究进展
[0009]在2017年,Tu等人[Tu,H.;Wu,S.Q.;Li,X.Q.;Wan,Z.C.;Wan,J.L.;Tian,K.;Ouyang,G. P.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novel 1H

indol
‑2‑
ol derivatives[J].J.Heterocycl. Chem.2017.DOI 10.1002/jhet]以2

吲哚酮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含有羟 基和亚胺基的吲哚类衍生物,用该类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烟草青枯病菌、柑桔溃疡 病菌的抗菌活性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含吡啶盐的N

(吲哚酰基)

N
’‑
(取代的)的丙基酰肼类衍生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溶剂化物、或其前药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式:其中:R1选自氢原子、5

氯、5

氟、5

甲基、5

溴、5

硝基或5

甲氧基;R2选自甲基、乙基、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葵基、正十一烷基或正十二烷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啶盐的N

(吲哚酰基)

N
’‑
(取代的)的丙基酰肼类衍生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溶剂化物、或其前药分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但不限于:化合物1:(E)
‑4‑
(3

(2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己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2:(E)
‑4‑
(3

(2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庚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3:(E)
‑4‑
(3

(2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辛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4:(E)
‑4‑
(3

(2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癸基吡咯烷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5:(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甲基吡啶
‑1‑
碘化铵;和/或化合物6:(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己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7:(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8:(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辛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9:(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壬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0:(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烷
‑1‑

‑1‑
基)
‑1‑
癸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1:(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十二烷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2:(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烷
‑1‑

‑1‑
基)
‑1‑
己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3:(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庚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
化合物14:(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辛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5:(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壬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6:(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癸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7:(E)
‑3‑
(3

(2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壬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8:(E)
‑3‑
(3

(2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癸基对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9:(E)
‑3‑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甲基吡啶
‑1‑
碘化铵;和/或化合物20:(E)
‑3‑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乙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21:(E)
‑3‑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邝益铭李洪德杨雄沈忠洁白炼贺洪福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