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含吡啶盐的N-(吲哚酰基)-N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3202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工与农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抑制植物细菌性病害的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吡啶盐的N

(吲哚酰基)

N
’‑
(取代的)的丙基酰肼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与农药领域,特别涉及含吡啶盐的N

(吲哚酰基)

N
’‑
(取代的)的丙基酰 肼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植物细菌和真菌严重影响着全球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 经济损失,其中,植物细菌性病害是一种由细菌侵染植物引起的仅次于真菌病害和病毒病 害的第三大类植物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烟草青枯病及柑橘溃疡病 等细菌性病害都是世界性重要病害。随着我国农作物栽培制度和环境气候的变化,水稻白 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等作物细菌性病害在我国 呈偏重发生的趋势。该类病害具有发病快、危害大、分布广等特点。目前对水稻白叶枯病 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植物细菌性病害的防治主要以遗传育种和化学防治为主。遗传育种 方法包括抗病基因与抗性品种的筛选、抗性品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含吡啶盐的N

(吲哚酰基)

N
’‑
(取代的)的丙基酰肼类衍生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溶剂化物、或其前药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式:其中:R1选自氢原子、5

氯、5

氟、5

甲基、5

溴、5

硝基或5

甲氧基;R2选自甲基、乙基、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葵基、正十一烷基或正十二烷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啶盐的N

(吲哚酰基)

N
’‑
(取代的)的丙基酰肼类衍生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溶剂化物、或其前药分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但不限于:化合物1:(E)
‑4‑
(3

(2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己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2:(E)
‑4‑
(3

(2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庚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3:(E)
‑4‑
(3

(2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辛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4:(E)
‑4‑
(3

(2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癸基吡咯烷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5:(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甲基吡啶
‑1‑
碘化铵;和/或化合物6:(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己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7:(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8:(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辛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9:(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壬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0:(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烷
‑1‑

‑1‑
基)
‑1‑
癸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1:(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十二烷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2:(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烷
‑1‑

‑1‑
基)
‑1‑
己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3:(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庚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
化合物14:(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辛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5:(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壬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6:(E)
‑4‑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癸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7:(E)
‑3‑
(3

(2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壬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8:(E)
‑3‑
(3

(2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癸基对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19:(E)
‑3‑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甲基吡啶
‑1‑
碘化铵;和/或化合物20:(E)
‑3‑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乙基吡啶
‑1‑
溴化铵;和/或化合物21:(E)
‑3‑
(3

(2

(5



1H

吲哚
‑2‑
羰基)肼基)
‑3‑
氧丙基
‑1‑

‑1‑
基)
‑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邝益铭李洪德杨雄沈忠洁白炼贺洪福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