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319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7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发光区、设置在显示发光区下方的驱动电路区和扇出区,驱动电路区的面积小于显示发光区的面积,且显示发光区完全覆盖驱动电路区且超出驱动电路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通过缩小驱动电路区的边缘区域的面积,节省出一定的空间以缩小显示面板边框的宽度。示面板边框的宽度。示面板边框的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行业技术的发展,客户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高,如对于一些高端显示面板,客户会要求做窄边框设计。
[0003]随着柔性显示面板的发展,针对刚性面板的下边框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Pad bending(区域弯折)技术。将现有显示面板下方的放置COF的Bonding Pad(绑定区)或者COP的IC bonding pad区域,和连接至AA区像素电路中Data信号的fanout(扇出)走线以及一些测试电路区域一起弯折至面板的下方,可以将原有刚性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变小,如附图1所示。
[0004]然而如附图1所示的现有柔性显示面板架构示意图,在现有设计中,柔性显示面板为了保证E值的宽度(面板做edge curve设计所需的宽度),AA边至Bending area(弯折区C2)的边的距离D值依然有较大,其中主要是需要考虑扇出区C3(将AA区C1的Data线扇入至Bending区域,E值越大,D所需值就越大)的布线空间。另外,再加上弯折区域所需要的空间(弯折精度以及弯折半径),整个面板的下边框依然较大。
[0005]其中如图2所示,柔性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单元11'和显示单元12',驱动单元11'与显示单元12'一一对应,驱动单元11'和显示单元12'的尺寸大小设计一样,且其设计的区域也一致,两者通过过孔连接。
[0006]故,需要提供一种窄边框的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窄边框的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的边框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
[0009]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电路区、用于设置扇出走线的扇出区和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区上的所述显示发光区,其中,
[0010]所述驱动电路区的面积小于所述显示发光区的面积,且所述显示发光区完全覆盖所述驱动电路区并超出所述驱动电路区;
[0011]所述驱动电路区包括多个驱动单元,所述显示发光区包括多个显示单元,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对应电性连接一个所述显示单元,且所述驱动单元的面积小于所述显示单元的面积;
[0012]所述驱动电路区包括中间区域和设置在所述中间区域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边缘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薄膜晶体管,所述驱动薄
膜晶体管包括源/漏极和设置在所述源/漏极上的平坦层;
[0014]每一所述显示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平坦层上的阳极以及设置在所述阳极上且设有开口的像素定义层,所述阳极通过源/漏极走线连接于所述源/漏极;
[0015]所述边缘区域与所述中间区域之间具有边界线;
[0016]在所述边缘区域以及所述边缘区域所对应的所述显示发光区中,从靠近所述边界线的一侧到远离所述边界线的一侧,所述源/漏极走线的长度越长。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发光区覆盖至少部分所述扇出区;所述边缘区域包括位于所述中间区域下方的下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下边缘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
[00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发光区包括与所述下边缘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发光区、与所述中间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区以及与所述扇出区对应的第三显示发光区,所述下边缘区域的至少部分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三发光显示区的显示单元电连接;
[0019]在所述下边缘区域中,所述下边缘区域具有一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边界线重合,所述第一边缘位于所述下边缘区域靠近所述中间区域的一侧;
[0020]在所述下边缘区域的驱动单元和与所述下边缘区域的驱动单元电连接的显示单元中,所述驱动单元的源/漏极相对于所述阳极向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一侧错开。
[00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下边缘区域中,从靠近所述第一边缘到远离所述第一边缘的一侧,所述驱动单元的源/漏极相对于所述阳极向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一侧错开的距离越大。
[00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源/漏极走线与所述源/漏极同层设置且相连。
[002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源/漏极走线与所述源/漏极异层设置,所述源/漏极走线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源/漏极,所述源/漏极走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阳极电连接。
[002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有源层、设置在所述有源层上的第一栅极、设置在所述第一栅极上的第二栅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栅极上的所述源/漏极和设置在所述源/漏极的所述平坦层;
[0025]所述源/漏极走线与所述源/漏极同层设置且相连,所述平坦层覆盖所述源/漏极走线与所述源/漏极;
[0026]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通过过孔和对应所述显示单元的阳极电连接。
[002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有源层、设置在所述有源层上的第一栅极、设置在所述第一栅极上的第二栅极、设置在所述第二栅极上的源/漏极和设置在所述源/漏极上的所述平坦层,所述平坦层上设置有所述源/漏极走线;
[0028]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通过所述源/漏极走线和对应所述显示单元的阳极电连接。
[002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下边缘区域的一侧,其中,所述扇出区包括被所述显示发光区覆盖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发光区外的第二部分。
[003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缘区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区域两侧的两侧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两侧边缘区域的所
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
[003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缘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区域上方的上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上边缘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
[0032]在本申请中,需要说明的是,就目前的工艺水平而言,当像素PPI小于530时,驱动单元的面积可以做到小于与其电性连接的显示单元的面积。当然随着工艺水准的发展,像素PPI大于等于530时,应该也是可以做到上述的结构。因此在本申请并不限制像素PPI的情况。
[0033]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本申请的显示面板通过在保留显示发光区面积不变的前提下,缩小驱动电路区的下边缘区域的占用面积,节省出一定的空间以用于设置扇出区的走线,进而缩小显示面板下边宽的宽度;
[0034]且进一步的,缩小驱动电路区的上边缘区域的占用面积,节省出空间用于设置源驱动电路或VSS走线,进而缩小了显示面板上边框的宽度;缩小驱动电路区的两侧边缘区域的占用面积,节省出空间用于设置栅驱动电路或VSS走线,进而缩小了显示面板两侧边框的宽度;解决了现有的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电路区、设置扇出走线的扇出区和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区上的显示发光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区的面积小于所述显示发光区的面积,且所述显示发光区完全覆盖所述驱动电路区并超出所述驱动电路区;所述驱动电路区包括多个驱动单元,所述显示发光区包括多个显示单元,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对应电性连接一个所述显示单元,且所述驱动单元的面积小于所述显示单元的面积;所述驱动电路区包括中间区域和设置在所述中间区域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边缘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薄膜晶体管,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漏极和设置在所述源/漏极上的平坦层;每一所述显示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平坦层上的阳极以及设置在所述阳极上且设有开口的像素定义层,所述阳极通过源/漏极走线连接于所述源/漏极;所述边缘区域与所述中间区域之间具有边界线;在所述边缘区域以及所述边缘区域所对应的所述显示发光区中,从靠近所述边界线的一侧到远离所述边界线的一侧,所述源/漏极走线的长度越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发光区覆盖至少部分所述扇出区;所述边缘区域包括位于所述中间区域下方的下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所述下边缘区域的所述驱动单元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发光区包括与所述下边缘区域对应的第一显示发光区、与所述中间区域对应的第二显示区以及与所述扇出区对应的第三显示发光区,所述下边缘区域的至少部分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三发光显示区的显示单元电连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亮王硕晟曾勉易士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