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动电阻与机一体化的绕线式电机,其特征是在电机转轴上套装一起动电阻器,实现了电子与电机一体化;其起动电阻器设计为风叶式电阻器或筒状槽口式电阻器。本电机取消了现有电机的动接触及所有转子二次回路中的元器件及导线等,不需要电阻箱、节省了巨额安装费用,是适用于短时、重复起动与制动工作场所的理想电机。(*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动电阻与机一体化的绕线式电机。目前,绕线式电机因具有短时重复起动与制动的性能,故被轧钢车间和一些工作场所采用,轧钢车间因生产性质的特定条件,其工作率达70次/60秒以上,为了获得大的起动转矩来满足生产的要求,故常在转子电路中接入一定值的常接起动电阻;国内外对这种电机的起动一直采用着机体外接入电阻箱结构;由于电阻箱是单独的元器件,与电机转子构成一个电路,至今仍采用电机转子上装集电环,机体上装有电刷架,再通过电刷连接电阻箱与转子绕组的导线。保护连接导线必需敷设金属管等才能得以实现,其缺点1、用户使用不方便,安装电机后,还必需安装电阻箱,对于一个轧钢车间来说,因投入这种电机较多,容量大小不一,所配套的电阻箱之多,因而要求连接导线和金属管也就大小不一和数量之多;同时敷埋导线的施工量非常之大,故材料、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资金是巨额的。2、电阻箱的堆放需占用很多厂房面积;3、由于电阻箱是单独元器件,要增加电机转子二次电路中投入的物件,给安全方面带来危害;4、电刷在集电环上的磨损,由于对起动频繁,电机长期处在大电流冲击之中的轧钢车间,使用这种电机,造成集电环烧伤,电机绕组因受电刷粉末吸入使电机绕组绝缘电阻下降,烧坏电机的现象时有发生;5、该机维修量大,维修费用多。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起动电阻与机一体化的绕线式电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对照附图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风叶式电阻器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筒状槽口式电阻器断面结构示意图。本电机是采用一种特殊结构的电阻器与电机组成一体。参看图1,起动电阻与机一体化的绕线式电机是在电机转轴上套装一起动电阻器,其起动电阻器设计为风叶式电阻器或者筒状槽口式电阻器。风叶式电阻器是由套筒、腔式绝缘子叶片和起动电阻R构成,其电阻R设置在叶片的腔内,叶片均布在套筒外用上(如图2所示)。筒状槽口式电阻器是由套筒、腔式绝缘子弧形片和起动电阻R构成,其起动电阻R设置在弧形片的腔内,腔式弧形片均布在套筒外用上(如图3所示)。起动电阻器是通过套筒套装在电机的转轴上而构为一体。综上所述,本电机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电阻体积小、重量轻,取消了现有电机的动接触及所有转子二次回路中的元器件及导线和敷设的金属管,杜绝了故障的发生,提高了生产率,不需要电阻箱,故省去了因外接电阻箱要堆放占用的面积,省去了因电阻箱与电机转子电路的连接所需敷设的金属管和连接线,节约了巨额安装费用。本技术是用于起动电阻与机一体化的的绕线式电机与旧型电机的改装,它是一种用于短时、重复起动与制动工作场所的理想电机。权利要求1.一种起动电阻与机一体化的绕线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式电机的转轴上套装一起动电阻器,其起动电阻器设计为风叶式电阻器或筒状槽口式电阻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叶式电阻器是由套筒、腔式绝缘子叶片和起动电阻R构成,其起动电阻R设置在叶片的腔内,腔式叶片均布在套筒外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槽口式电阻器是由套筒、腔式绝缘子弧形片和起动电阻R构成,其起动电阻R设置在弧形片的腔内,腔式弧形片均布在套筒外周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起动电阻与机一体化的绕线式电机,其特征是在电机转轴上套装一起动电阻器,实现了电子与电机一体化;其起动电阻器设计为风叶式电阻器或筒状槽口式电阻器。本电机取消了现有电机的动接触及所有转子二次回路中的元器件及导线等,不需要电阻箱、节省了巨额安装费用,是适用于短时、重复起动与制动工作场所的理想电机。文档编号H02K11/00GK2308203SQ9723862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30日专利技术者吴一安 申请人:吴一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动电阻与机一体化的绕线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式电机的转轴上套装一起动电阻器,其起动电阻器设计为风叶式电阻器或筒状槽口式电阻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一安,
申请(专利权)人:吴一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