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纤维制纱方法及其制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284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纤维制纱方法及其制纱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新鲜茶叶和末梢的茶梗,将选取的新鲜茶叶和茶梗用冷水冲洗,对选取的新鲜茶叶和茶梗翻动,使得堆积在中部和底部的茶叶和茶梗得到冲洗,对茶叶和茶梗进行充分地冲洗后,沥干水分。通过步骤S5和S6中对沉淀物进行处理,得到茶纤维混合溶液,对纱辊进行浸润,即可使纱量分布较为均匀的纱辊得到茶纤维充分的植入,最后最后通过步骤S7中对纱辊进行烘干,从而对纱辊的纱线中的茶纤维锁定,更加持久,达到了便于将茶纤维植入纱线内的效果,使茶纤维植入纱线后进行纺织加工的纺织品持久性优异,使其稳定持久地获得茶纤维抗菌防臭的性能。菌防臭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纤维制纱方法及其制纱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茶纤维制纱方法及其制纱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茶纤维是由茶叶中提取天然抗菌剂制得的一种具有抗菌防臭功能的纤维,因抗菌剂均匀分布于纤维内部,故持续抗菌防臭,茶纤维面料天然呈米棕色,无漂染过程,避免了因使用化学合成燃料染色带来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潜在的危害。在纺织领域,越来越多的将茶纤维应用于纺织的面料或织料,从而使面料等纺织品具备了茶纤维的有益特性。
[0003]现有的纺织工业中,缺乏将茶纤维植入纱线的工艺,难以进行茶纤维制纱,而茶纤维植入面料中持久性较差,难以使纺织制品持久稳定地获得茶纤维的抗菌防臭等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茶纤维制纱方法及其制纱系统。
[0005]一种茶纤维制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选取新鲜茶叶和末梢的茶梗,将选取的新鲜茶叶和茶梗用冷水冲洗,对选取的新鲜茶叶和茶梗翻动,使得堆积在中部和底部的茶叶和茶梗得到冲洗,对茶叶和茶梗进行充分地冲洗后,沥干水分;
[0007]S2:将步骤S2中清洗并沥干水分后的茶叶和茶梗倾倒入沸水中,并对沸水进行加热,使水再次沸腾后两分钟再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充分浸泡,对漂浮于水面的茶叶,采用过滤结构进行覆压,使全部茶叶和茶梗充分浸泡六小时至八小时;
[0008]S3:将步骤S3中浸泡后的茶叶和茶梗捞出,对留下的茶叶与茶梗的滤液中置入氧化铝,对茶叶与茶梗的滤液充分搅拌,搅拌后静置四小时至八小时;
[0009]S4:对沉淀后的茶叶滤液进行分层,对沉淀物上方的水液进行排除,需要注意在排除的过程中应当避免沉淀物的弥散,排除水液后对沉淀物进行收集;
[0010]S5:将收集的沉淀物进行化学萃取,并对萃取液的PH值进行检测,若萃取液的PH值的PH值非弱碱性,则加入酸性试剂或碱性试剂,使萃取液的PH值保持在弱碱性,从而得到弱碱性的茶纤维混合溶液;
[0011]S6:将弱碱性的茶纤维混合溶液充分浸润在棉纱线,可通过将棉纱线卷绕在纱辊表面,卷绕厚度不超过1.5厘米,以保障茶纤维混合溶液得以充分浸润,将承载了纱辊的茶纤维混合溶液全部放置在可加压的设备容器内进行加压,加压后置放六小时至八小时,促进茶纤维混合溶液充分浸入纱辊的纱线内;
[0012]S7:将浸润茶纤维混合溶液的纱辊取出,再对卷绕纱线的纱辊沥干水分,沥干水分后将纱辊置入烘箱内,调设温度为55摄氏度,最高温度不超过60摄氏度,烘干处理的时间为3.5个小时。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对沉淀物上方的水液进行排除以对沉淀物进行收集,分为
两次操作,第一次将大部水液排出,沉淀物出现轻微弥散时,更换承载器皿,继续沉淀至分层明显即可再次操作,排出水液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对于萃取液的PH值进行检测,通过PH试纸进行检测。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对于茶叶和茶梗的翻动,翻动器具或设备应采用接触端结构钝化的,尽量减少对茶叶和茶梗的截断。
[0016]一种茶纤维制纱方法的制纱系统,包括以下模块:纱锭卷集模块、纱辊卷集模块、卷线厚度检测模块、控制模块、捻合模块和存储模块;
[0017]所述纱锭卷集模块对纱锭进行支撑和驱动转动卷线或放线,所述纱辊卷集模块对多个纱辊进行提供支撑,并驱动纱辊转动以卷绕纱锭放出的纱线,或向纱锭反向输送纱线,卷线厚度检测模块分别对纱锭卷集模块和纱辊卷集模块所支撑的纱锭和纱辊表面纱线厚度进行检测,再将检测的电信号输送至控制模块,当厚度达到控制模块预设阈值时,控制模块控制纱锭卷集模块和纱辊卷集模块的制动,捻合模块对多个纱辊的纱线向纱锭集中时的纱线进行接合,存储模块对集中收卷的纱锭进行储存。
[0018]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预设的纱锭和纱辊表面纱线厚度阈值为1.5厘米,所述存储模块对纱锭进行储存的墙体内设有干燥剂。
[0019]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茶纤维制纱方法及其制纱系统,通过步骤S1和步骤S2中对茶叶进行清洗、煮沸和浸泡,通过步骤S3、步骤S4中对茶叶取出,并对液料进行衬垫和分离,通过步骤S5和S6中对沉淀物进行处理,得到茶纤维混合溶液,对纱辊进行浸润,即可使纱量分布较为均匀的纱辊得到茶纤维充分的植入,最后最后通过步骤S7中对纱辊进行烘干,从而对纱辊的纱线中的茶纤维锁定,更加持久,达到了便于将茶纤维植入纱线内的效果,使茶纤维植入纱线后进行纺织加工的纺织品持久性优异,使其稳定持久地或得茶纤维抗菌防臭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
[002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茶纤维制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新鲜茶叶和末梢的茶梗,将选取的新鲜茶叶和茶梗用冷水冲洗,对选取的新鲜茶叶和茶梗翻动,使得堆积在中部和底部的茶叶和茶梗得到冲洗,对茶叶和茶梗进行充分地冲洗后,沥干水分;S2:将步骤S2中清洗并沥干水分后的茶叶和茶梗倾倒入沸水中,并对沸水进行加热,使水再次沸腾后两分钟再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充分浸泡,对漂浮于水面的茶叶,采用过滤结构进行覆压,使全部茶叶和茶梗充分浸泡六小时至八小时;S3:将步骤S3中浸泡后的茶叶和茶梗捞出,对留下的茶叶与茶梗的滤液中置入氧化铝,对茶叶与茶梗的滤液充分搅拌,搅拌后静置四小时至八小时;S4:对沉淀后的茶叶滤液进行分层,对沉淀物上方的水液进行排除,需要注意在排除的过程中应当避免沉淀物的弥散,排除水液后对沉淀物进行收集;S5:将收集的沉淀物进行化学萃取,并对萃取液的PH值进行检测,若萃取液的PH值的PH值非弱碱性,则加入酸性试剂或碱性试剂,使萃取液的PH值保持在弱碱性,从而得到弱碱性的茶纤维混合溶液;S6:将弱碱性的茶纤维混合溶液充分浸润在棉纱线,可通过将棉纱线卷绕在纱辊表面,卷绕厚度不超过1.5厘米,以保障茶纤维混合溶液得以充分浸润,将承载了纱辊的茶纤维混合溶液全部放置在可加压的设备容器内进行加压,加压后置放六小时至八小时,促进茶纤维混合
溶液充分浸入纱辊的纱线内;S7:将浸润茶纤维混合溶液的纱辊取出,再对卷绕纱线的纱辊沥干水分,沥干水分后将纱辊置入烘箱内,调设温度为55摄氏度,最高温度不超过60摄氏度,烘干处理的时间为3.5个小时。
[0022]本实施中,步骤S4中,对沉淀物上方的水液进行排除以对沉淀物进行收集,分为两次操作,第一次将大部水液排出,沉淀物出现轻微弥散时,更换承载器皿,继续沉淀至分层明显即可再次操作,排出水液。通过细分两次的操作,使得沉淀物上方的水液再进行排出时,极大地避免了底部沉淀物的排出,且在两次操作之间更换器皿,并充分静置,使首次排出操作后出现弥散的沉淀物再次下沉,从而达到了更高效地进行分离的效果,操作起来避免了沉淀物的流失和浪费。
[0023]本实施例中,步骤S5中对于萃取液的PH值进行检测,通过PH试纸进行检测。通过PH试纸对萃取液的PH进行检测操作,使操作难度降低,仅仅通过比色即可观察酸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纤维制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新鲜茶叶和末梢的茶梗,将选取的新鲜茶叶和茶梗用冷水冲洗,对选取的新鲜茶叶和茶梗翻动,使得堆积在中部和底部的茶叶和茶梗得到冲洗,对茶叶和茶梗进行充分地冲洗后,沥干水分;S2:将步骤S2中清洗并沥干水分后的茶叶和茶梗倾倒入沸水中,并对沸水进行加热,使水再次沸腾后两分钟再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充分浸泡,对漂浮于水面的茶叶,采用过滤结构进行覆压,使全部茶叶和茶梗充分浸泡六小时至八小时;S3:将步骤S3中浸泡后的茶叶和茶梗捞出,对留下的茶叶与茶梗的滤液中置入氧化铝,对茶叶与茶梗的滤液充分搅拌,搅拌后静置四小时至八小时;S4:对沉淀后的茶叶滤液进行分层,对沉淀物上方的水液进行排除,需要注意在排除的过程中应当避免沉淀物的弥散,排除水液后对沉淀物进行收集;S5:将收集的沉淀物进行化学萃取,并对萃取液的PH值进行检测,若萃取液的PH值的PH值非弱碱性,则加入酸性试剂或碱性试剂,使萃取液的PH值保持在弱碱性,从而得到弱碱性的茶纤维混合溶液;S6:将弱碱性的茶纤维混合溶液充分浸润在棉纱线,可通过将棉纱线卷绕在纱辊表面,卷绕厚度不超过1.5厘米,以保障茶纤维混合溶液得以充分浸润,将承载了纱辊的茶纤维混合溶液全部放置在可加压的设备容器内进行加压,加压后置放六小时至八小时,促进茶纤维混合溶液充分浸入纱辊的纱线内;S7:将浸润茶纤维混合溶液的纱辊取出,再对卷绕纱线的纱辊沥干水分,沥干水分后将纱辊置入烘箱内,调设温度为55摄氏度,最高温度不超过60摄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卫坤高惠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花香麻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