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伺服阀输出异常压力问题进行分解检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282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伺服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伺服阀输出异常压力问题进行分解检查的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挡板以及阀芯的受力分析推测故障点S2:根据S1中的故障点建立故障树,故障树包括若干个底事件;S3:根据故障树中的底事件对伺服阀进行分解检查,其中,在根据与装配问题有关的底事件对伺服阀进行分解检查时,先对对应零件的装配关系进行检查,再对零件本身进行检查;对每一个底事件检查完成后,排除对应零件所存在的故障,并对伺服阀进行复装,若伺服阀仍存在故障,则对下一个底事件所对应的零件进行检查。按照上述的顺序对伺服阀进行分解检查,考虑了零件的装配状态对伺服阀输出异常压力的影响,能够正确地记录导致伺服阀故障的原因。的原因。的原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伺服阀输出异常压力问题进行分解检查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伺服阀的检查方法,特别是一种对伺服阀输出异常压力问题进行分解检查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防滑刹车系统是飞机的重要机载设备,在飞机着陆和起飞滑跑阶段吸收飞机动能,根据当时跑道表面状态自动调节刹车压力,缩短滑跑距离,提高刹车效率。伺服阀是防滑刹车系统的执行机构,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刹车系统的功能,关系到飞机在起飞和着陆时的安全。近年来,国内军机在着陆和起飞阶段多次出现刹车余压导致主机轮爆胎、偏航、冲出跑道等事故症候。该问题出现后各相关单位需立即对伺服阀进行分解检查,从伺服阀内部找到事故原因,制定解决措施,避免因同样的原因再次导致事故发生。
[0003]如图1与图2所示,目前所使用的伺服阀包括控制级、放大级与滑阀级,壳体上设置有进油口P1与P2、回油口R以及刹车S。其中,控制级包括由线圈、上导磁体、下导磁体以及衔铁组成的力矩马达,衔铁与弹簧管焊接,挡板插入到弹簧管里面,过盈配合。力矩马达的下端设置有左、右喷嘴,两个喷嘴分别位于挡板下端的两侧。放大级位于控制级下方,包括油滤与左右两侧的节流孔。滑阀级位于放大级下方,包括浮动套、限位块、阀芯与弹簧。
[0004]当给力矩马达线圈输入控制电流时,线圈产生控制磁通和极化磁通的相互作用,在衔铁上产生一个力矩。该力矩使衔铁组件(衔铁与挡板)绕弹簧管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从而使挡板与左右喷嘴的间隙有所改变,使喷嘴腔产生压差,引起阀芯向右位移,此时刹车S进油窗口面积不断增大,使得输出压力增大,实现刹车。因此,若挡板在弹簧管成左倾状态或力矩马达导磁体与衔铁气隙不均匀,均可能导致挡板在左右喷嘴之间的位置偏左,造成伺服阀余压故障。
[0005]目前,在拆装的过程中仅注意到了因零件损坏而导致的伺服阀故障;但是伺服阀中零件的配合关系也会造成伺服阀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若在对伺服阀进行分解检查时,未充分分析该故障相关底事件,没有结合伺服阀装配规则进行拆解,直接拆解伺服阀进行检查,可能会破坏故障现场,改变伺服阀出现故障时各零件的配合状态,无法确伺服阀故障的是否为零件的装配关系导致,不能找到故障根本原因。比如,若零件A与零件B之间的配合状态为导致伺服阀故障的原因,在对伺服阀进行拆解时,为了检查零件C而拆解了零件A与零件B,破坏了零件A与零件B之间的装配关系,之后对零件C进行了更换,复装伺服阀之后,伺服阀能够正常工作,则,记录原因时,会记录零件C为导致伺服阀故障,而忽略了零件A与零件B之间的配合状态才是导致了伺服阀故障的原因,导致记录的导致伺服阀故障的原因错误。
[0006]因此,亟需根据产品原理、伺服阀内部力学解析建立故障树,逐一完成相关底事件分析,结合伺服阀装配规则,制定一种伺服阀分解检查方法,确定伺服阀的故障是否由零件的装配关系导致。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在对伺服阀进行分解检查时,会破坏伺服阀出现故障时各零件之间的配合状态,无法确认各零件之间的配合是否为导致伺服阀故障的原因的问题,导致记录的导致伺服阀故障的原因错误,提供一种对伺服阀输出异常压力问题进行分解检查的方法。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对伺服阀输出异常压力问题进行分解检查的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挡板以及阀芯的受力分析推测故障点;故障点包括与零件问题有关的故障点和与装配问题有关的故障点;
[0010]S2:根据所述S1中的故障点建立故障树,故障树包括若干个底事件;
[0011]S3:根据故障树中的底事件对伺服阀进行分解检查,其中,在根据与装配问题有关的底事件对伺服阀进行分解检查时,先对对应零件的装配关系进行检查,再对零件本身进行检查;
[0012]对每一个底事件检查完成后,排除对应零件所存在的故障,并对伺服阀进行复装,若伺服阀仍存在故障,则对下一个底事件所对应的零件进行检查;直至完成所有底事件的检查。
[0013]通过对伺服阀的工作时零件的受力进行分析,确定与装配有关的故障点。根据分析的到的与装配有关的故障点以及其它故障点建立故障树,并对底事件进行分析之后,能够确定需要对伺服阀中的哪些零件进行检查。在对涉及装配关系导致伺服阀输出异常压力的零件,先对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进行检查,之后再对零件本身的结构问题进行检查,能够避免在检查零件的结构问题时破坏了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便于确认零件之间的装配状态是否为导致伺服阀故障的原因。实际情况中,造成伺服阀输出压力异常的故障往往只有一个,在对每一个底事件检查完成后,排除对应零件所存在的故障,并对伺服阀进行复装,复装后,若伺服阀的故障解决,则能够判断因为该底事件导致了伺服阀出现故障。采用上述的检查方法,不会遗漏因零件装配状态导致伺服阀故障的原因,能够正确地记录导致伺服阀故障的原因。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与装配问题有关的故障点位于控制级零件中,包括力矩马达的气隙是否均匀以及挡板在弹簧管内是否成倾斜状态。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所述S3中,按照放大级、滑阀级、控制级的顺序制定伺服阀的分解检查流程。
[0016]根据故障统计分析,滑阀级是出现故障的概率最高的部位,按照伺服阀的结构,需要拆卸放大级后才能对滑阀级中的结构进行,而放大级中仅有节流孔需要检查,因此,按照上述的顺序进行分解,能够提高检查效率。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所述S1中,挡板的受力满足:K
t
i+K
m
θ=K
a
θ+r2K
P
A
p
θ,式中:K
t
—力矩马达中位力矩系数、i—驱动电流、θ—衔铁组件偏转角、K
m
—力矩马达磁弹簧刚度、K
a
—弹簧管刚度、r—喷嘴孔轴线到衔铁组件旋转中心的距离、K
p
—喷挡压力增益、A
p
—喷嘴截面积。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所述S1中,阀芯的受力满足:P
r
A
r
+P1A1+F1=F2+P2A2+P
L
A
L
;式中:Pr—回油压力(压强)、A
r
—回油压力面积、P1—左控制腔压力(压强)、A1—左控制
腔压力面积、F1—液动力、F2—弹簧力、P2—右控制腔压力(压强)、A2—右控制腔压力面积、P
L
—刹车压力(压强)、A
L
—刹车压力面积。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S3中,对伺服阀的分解检查流程包括步骤,S31:检查节流孔是否存在多余物;S32:检查阀芯位置是否正常;S33:检查阀芯表面是否存在划痕;S33:检查推动阀芯的弹簧是否断裂;S34:检查力矩马达的气隙是否均匀,气隙中是否存在多余物;S35:检查弹簧管是否破裂;S36:检查衔铁与挡板的焊点是否松动;S37:检查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伺服阀输出异常压力问题进行分解检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根据挡板(1)以及阀芯(2)的受力分析推测故障点;故障点包括与零件问题有关的故障点和与装配问题有关的故障点;S2:根据所述S1中的故障点建立故障树,故障树包括若干个底事件;S3:根据故障树中的底事件对伺服阀进行分解检查,其中,在根据与装配问题有关的底事件对伺服阀进行分解检查时,先对对应零件的装配关系进行检查,再对零件本身进行检查;对每一个底事件检查完成后,排除对应零件所存在的故障,并对伺服阀进行复装,若伺服阀仍存在故障,则对下一个底事件所对应的零件进行检查;直至完成所有底事件的检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伺服阀输出异常压力问题进行分解检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装配问题有关的故障点位于控制级零件中,包括力矩马达的气隙是否均匀以及挡板在弹簧管内是否成倾斜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伺服阀输出异常压力问题进行分解检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按照放大级、滑阀级、控制级的顺序制定伺服阀的分解检查流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伺服阀输出异常压力问题进行分解检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中,挡板(1)的受力满足:K
t
i+K
m
θ=K
a
θ+r2K
P
A
p
θ,式中:K
t
—力矩马达中位力矩系数、i—驱动电流、θ—衔铁组件偏转角、K
m
—力矩马达磁弹簧刚度、K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亮刘克非肖森姚全文邱红钰黄光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