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2370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有机壳和出风口,还包括有增氧装置,将增氧装置的外壳设置为双层的结构,将双层结构之间设置为导风道,且分别在两层结构上设置错位的孔组,使气流在导风道内流动,通过延长流动距离,增加气流的流动效果,使更多气流流过透氧膜,并带走泵的热量,解决了真空泵的散热问题和解决了增氧膜效率不高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在通常情况下,用户在使用空调器时,会关闭门窗,因此室内空间就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用户长时间的处于封闭的空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会升高,氧气的含量会降低,长时间使用空调器后会对用户的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0003]因此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器中常加入一个增氧装置,以补充室内的氧气含量,现有的增氧装置主要是使用透氧膜的氧气透过率高,可以聚集氧气为原理进行增氧,在促进气流通过透氧膜时需要利用真空泵制造压强差,而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影响真空泵的质量,另外,现有的透氧膜的工作效率有限。
[0004]因此,对真空泵进行散热和增强氧气产生的效率是现在空调器的增氧装置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有机壳和出风口,还包括有增氧装置,将增氧装置的外壳设置为双层的结构,将双层结构之间设置为导风道,且分别在两层结构上设置错位的孔组,使气流在导风道内流动,通过延长流动距离,增加气流的流动效果,使更多气流流过透氧膜,并带走泵的热量,解决了真空泵的散热问题和解决了增氧膜效率不高的问题。
[000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增氧装置的外壳进行了改进,通过将增氧装置的外壳的设置为双层的结构,分别为第一层壳和第二层壳,第一层壳和第二层壳之间构成导风道,用于引导气流在其中流动,另外双层外壳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使两个层壳之间的孔组互相错位,以使气流会在导风道之间流动一段距离,起到聚集气流的作用,增强气流的定向流动性。
[000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增氧装置的进风风道进行了改进,通过在第一层壳上设置第一透气孔,在第二层壳上设置第二透气孔,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的朝向方向相邻,并设置隔道板,在导风道中隔离出单独的进风风道,使空气气流在第二透气孔进入后,在导风道的定向引流下,流向第一透气孔,对进风气流有聚集作用,保证透氧膜附近的空气充足。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增氧装置的输氮风道进行了改进,通过在第一层壳上设置第三透气口,在第二层壳上设置第四透气孔,使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的朝向方向相邻,并设置隔道板,在导风道中隔离出单独的输氮风道,经过透氧膜透过氧气后,剩余的富氮气体在第三透气孔中,经过导风道再由第四透气孔排出,一段距离的导风道对富氮气流起到了聚集作用,加快富氮气流的排出,进而增加富氧气流的排出效率,增加氧气的产生速度。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增氧装置的散热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设置进风风道和输氮风道,加快的气流的流动效率和定向性,由此使定向的气流带走真空泵产生的热量,进一步的还在第四透气孔处设置风机,提高热量的排出效率,且双层的结构加长了气流的流动长度,在流动过程中进行自由散热,减小了真空泵热量对增氧装置外部其他部件的影响,或避免排出的富氧气流带有过多热量,对空调器的调温功能有影响。
[00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组成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表面,所述机壳上开设有出风口;还包括:增氧装置,所述增氧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用于排出富氧气流;所述增氧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双层的结构,分别为设置在内部的第一层壳和设置在外部的第二层壳;导风道,所述导风道为所述第一层壳和所述第二层壳的间隙;第一孔组,所述第一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层壳上,以通过气流;第二孔组,所述第二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层壳上,以通过气流;所述第一孔组和所述第二孔组错位设置,使气流沿所述导风道的走向流动。
[00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氧装置还包括:透氧膜,所述透氧膜设置在所述第一层壳的内部,所述透氧膜围成闭合的结构;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设置在所述第一层壳的内部,且与所述透氧膜内部连通,以使所述透氧膜内部真空;输氧风道,所述输氧风道的一端与所述透氧膜内部连通,所述输氧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向室内空间排出富氧气流。
[00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氧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透氧膜和所述真空泵之间,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气流孔,所述隔板的两侧边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层壳的内壁上;
[00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组包括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设置在所述真空泵相对的位置;所述第二孔组包括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朝向与所述第一透气孔相邻的方向;所述导风道包括第一隔道板,所述第一隔道板将所述第一透气孔和所述第二透气孔隔离在单独的空间中,以形成进风风道;气流通过第二透气孔和所述第一透气孔进入到所述第一层壳的内部。
[00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组包括第三透气孔,所述第三透气孔设置在所述透氧膜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孔组包括第四透气孔,所述第四透气孔朝向与所述所述第三透气孔相邻的方向;所述导风道包括第二隔道板,所述第二隔道板将所述第三透气孔和所述第四透气孔隔离在单独的空间中,以形成输氮风道;第一层壳内的富氮气流通过所述第三透气孔和所述第四透气孔排出所述增氧装置。
[00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氧装置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第四透气孔处,以引导气流的走向。
[00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氧装置包括:排氮管路,所述排氮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透气孔连通,所述排氮管路的另一端与室外空间连通,以将富氮气流排出到室外空间。
[001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构成所述机壳的底表面,所述增氧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001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组和所述第二孔组为格栅孔。
[0019]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0020]通过将增氧装置的外壳设置为双层的形式,利用双层壳之间的间隙作为导风道,并使双层壳上的透气孔错位,引导气流在导风道内沿着特定的走向流动,可以起到汇聚气流的作用,提高了气流的流动速度,增加壳通过透气膜的气流的流量,同时气流在流动过程,路过真空泵,可以带走真空泵的热量,为真空泵降温,减弱真空泵因高温产生的的使用损耗;进一步的,在气流通过透氧膜后,剩余的富氮气流在导风道的引导下聚集,可以加快排出速度,增强增氧装置的工作效率;另外还在真空泵和透氧膜之间设置隔板,减少真空泵对透氧膜的伤害,在第四透气孔处设置风扇,加快气流的流动速度,加快散热。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增氧装置的结构图;
[0024]图3是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组成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表面,所述机壳上开设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氧装置,所述增氧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用于排出富氧气流;所述增氧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双层的结构,分别为设置在内部的第一层壳和设置在外部的第二层壳;导风道,所述导风道为所述第一层壳和所述第二层壳的间隙;第一孔组,所述第一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层壳上,以通过气流;第二孔组,所述第二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层壳上,以通过气流;所述第一孔组和所述第二孔组错位设置,使气流沿所述导风道的走向流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装置还包括:透氧膜,所述透氧膜设置在所述第一层壳的内部,所述透氧膜围成闭合的结构;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设置在所述第一层壳的内部,且与所述透氧膜内部连通,以使所述透氧膜内部真空;输氧风道,所述输氧风道的一端与所述透氧膜内部连通,所述输氧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向室内空间排出富氧气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透氧膜和所述真空泵之间,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气流孔,所述隔板的两侧边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层壳的内壁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组包括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设置在所述真空泵相对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栋李玉乾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