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替代金属过渡连接层的离子注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235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表面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替代金属过渡连接层的离子注入方法,采用高能纯金属离子进行注入和镀膜,有效解决复杂腔体结构陶瓷器件的孔、道侧壁金属层的均匀性和致密性差的问题,降低器件整体插损,取消陶瓷基体和金属导电层之间的过渡连接层结构和金属层沉积时的还原性保护气体,简化镀膜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绿色环保无污染。本方法如下:步骤(1)、采用霍尔离子源,进行介质陶瓷工件表面离子束溅射清洗;步骤(2)、采用高能脉冲离子源,进行介质陶瓷器件表面双金属离子共注入;步骤(3)、采用真空磁过滤阴极电弧离子镀,进行介质陶瓷器件表面金属导电层沉积;步骤(4)、降温取出工件。降温取出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替代金属过渡连接层的离子注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表面科学与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替代金属过渡连接层的离子注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波介质陶瓷作为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在现代微波通信中被用作谐振器、滤波器、介质基片、介质天线、介质导波回路等,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移动电话、无绳电话、卫星广播、雷达、无线电遥控等。微波介质陶瓷表面金属层的电导损耗影响微波介质陶瓷器件的整体性能,即微波介质陶瓷器件的插入损耗。
[0003]微波介质陶瓷表面金属化方法有:共烧金属化法、化学镀法、厚膜法、薄膜法。其中共烧金属化法主要应用与多层电路设计中,不能应用于复杂腔结构器件;化学镀法工序复杂,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后期还需要电镀技术增厚金属层,工序复杂,且制备的金属层膜基结合力和电导率也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微波信号高频、高功率的传输需求;厚膜法中广泛应用的主要是烧结银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银浆的高成本和复杂的处理工艺。另外,共烧金属化法、化学镀法和烧结银方法制备的金属导电层纯度低,会限制微波介质陶瓷器件的整体插损。化学镀法在陶瓷表面制备导电层前,先制备Pd、Ni等活化层,然后才可以再电镀导电层,Pd、Ni、 Ti等过渡连接层和金属导电层间的界面,在电荷传输过程中会引起电荷散射,以上固有问题都会降低金属导电层的电导率,增大器件的整体插损。薄膜法中广泛应用的主要是蒸发镀膜和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受限于成膜离子的低离化效率,复杂腔体结构器件的孔、槽内壁金属层覆盖率低,制备的金属层致密度受限,金属层电导率低。蒸发镀膜和磁控溅射镀膜技术要得到高的膜基结合力,需要先在陶瓷基体表面沉积Ti、Ni、Cr等过渡连接层再沉积金属导电层,最终导致微波介质陶瓷器件整体插损性能也受限。
[0004]因此,急需研发新型低成本、简单环保,低插损特性的微波介质陶瓷器件表面金属化技术,以适应高频、高功率微波电路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替代金属过渡连接层的离子注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金属层的电导损耗,解决复杂腔体结构微波介质陶瓷器件表面金属化问题,提升微波介质陶瓷器件表面金属层结合力,简化镀覆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06]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替代金属过渡连接层的离子注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采用霍尔离子源,进行介质陶瓷工件表面离子束溅射清洗
[0009]对介质陶瓷工件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后,装入真空腔室,通入Ar气体,开启霍尔离子源对工件进行Ar离子束溅射清洗;
[0010]步骤(2)、采用高能脉冲离子注入法,采用双金属靶,进行介质陶瓷器件表面双金属离子共注入
[0011]关闭霍尔离子源电源,同时停止通入Ar气体,开启两套高能脉冲金属离子源,利用两套金属靶,在介质陶瓷器件表面共注入高能大剂量的双金属离子;
[0012]步骤(3)、采用真空磁过滤阴极电弧离子镀,进行介质陶瓷器件表面金属层沉积
[0013]通入氩气,开启真空磁过滤阴极电弧离子源,利用金属靶,引出大束流高能量的纯金属离子,在注入双金属离子后的陶瓷表面沉积导电金属层;
[0014]步骤(4)、降温取出工件。
[0015]所述步骤(1)中介质陶瓷是微波介质陶瓷,可以是BaO

R2O3‑
TiO2系高介电常数、其中R为镧系稀土金属,CaO

TiO2‑
Sm2O3‑
Al2O3系中介电常数,Mg(Ta1‑
x
Nb
x
)2O6系低介电常数等多种系列和类型的微波介质陶瓷。
[0016]所述步骤(1)中霍尔离子源的电压为500

1800V,电流为0.3

1.0A,占空比为10

40%,清洗时间为10

90min。
[0017]所述步骤(2)中采用高能脉冲离子源进行金属离子注入的离子能量为 30KeV

60KeV,两种离子注入剂量比是1:1,注入剂量为 1
×
10
18
ions/cm2‑1×
10
19
ions/cm2。
[0018]所述步骤(2)中采用两套高能脉冲离子源注入的金属离子,金属阴极的纯度均为99.99%,一种离子为Au离子,另一种离子为Pd、Ni、Ru、Os、 Pt中的任意一种离子。
[0019]所述步骤(3)中采用真空磁过滤阴极电弧离子镀进行金属层沉积的工作气体是氩气,工作气压0.05

0.1Pa,电弧靶放电电压为50

100V,电流为 120

180A,沉积时间为120

180min。
[0020]所述步骤(3)中采用真空磁过滤阴极电弧离子镀沉积的金属为Cu,阴极纯度为99.99%。
[0021]所述步骤(3)中采用真空磁过滤阴极电弧离子镀沉积的金属层厚度为 10μm~25μm。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23]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替代金属过渡连接层的离子注入方法,实现微波介质陶瓷表面金属化工艺过程中,采用双靶高能脉冲离子源,进行Au离子和 Pd(或Ni、Ru、Os、Pt中的任意一种离子)离子共注入,在陶瓷表面和浅表层区域形成Au和Pd(或Ni、Ru、Os、Pt中的任意一种离子)的双元素复合结构金属纳米晶团簇,Au和Pd(或Ni、Ru、Os、Pt中的任意一种) 复合结构金属纳米团簇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可以很好的吸附多孔结构陶瓷中残留的氧气和氧原子,不再采用还原性保护气体(CO、CH4、H2S、 H2等)防止金属导电铜层沉积过程中被残留氧元素氧化的方法,提高了工艺安全性。离子注入的冶金效果,改善陶瓷和金属异种材质的界面差异性,提高陶瓷表面浸润性,注入后的陶瓷表面能提升30%,形成的金属纳米团簇促进金属导电铜层在陶瓷表面形核生长,提高金属层结合力和致密性,减少缺陷。金属离子注入形成的界面层替代了现有陶瓷表面PVD技术金属化工艺中的Ti、Cr、Ni、Al等金属过渡连接层和陶瓷表面电镀技术金属化工艺中的化学镀Pd、Ni、Cu、等电镀种子层。简化了陶瓷表面金属化工序,降低工艺成本,路线绿色环保。经离子注入的陶瓷基表面直接沉积高导电性能的金属铜层,取消现有方法中采用的陶瓷和导电金属层之间的过渡连接层和种子层,减少电子散射界面,降低金属层电导损耗,降低器件整体插损。
[0024]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替代金属过渡连接层的离子注入方法,实现微波介质陶瓷表面金属化工艺过程中,利用真空磁过滤阴极电弧离子镀技术引出大束流高能量的铜离子束,在
离子注入改性的陶瓷表面沉积铜导电金属层。大束流高能铜离子对陶瓷表面轰击效果明显,可以在陶瓷近表面形成金属离子和陶瓷原子的混杂层,提高沉积金属层的结合力。膜层生长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替代金属过渡连接层的离子注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霍尔离子源,进行介质陶瓷工件表面离子束溅射清洗对介质陶瓷工件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后,装入真空腔室,通入Ar气体,开启霍尔离子源对工件进行Ar离子束溅射清洗;步骤(2)、采用高能脉冲离子注入法,采用双金属靶,进行介质陶瓷器件表面双金属离子共注入关闭霍尔离子源电源,同时停止通入Ar气体,开启两套高能脉冲金属离子源,利用两套金属靶,在介质陶瓷器件表面共注入高能大剂量的双金属离子;步骤(3)、采用真空磁过滤阴极电弧离子镀,进行介质陶瓷器件表面金属层沉积通入氩气,开启真空磁过滤阴极电弧离子源,利用金属靶,引出大束流高能量的纯金属离子,在注入双金属离子后的陶瓷表面沉积导电金属层;步骤(4)、降温取出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替代金属过渡连接层的离子注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介质陶瓷为微波介质陶瓷,可以是BaO

R2O3‑
TiO2系高介电常数、其中R为镧系稀土金属,CaO

TiO2‑
Sm2O3‑
Al2O3系中介电常数,Mg(Ta1‑
x
Nb
x
)2O6系低介电常数等多种系列和类型的微波介质陶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替代金属过渡连接层的离子注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霍尔离子源的电压为500

1800V,电流为0.3

1.0A,占空比为10

40%,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美艳唐德礼刘旋崔西蓉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同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