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99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1
一种钢材,其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C:0.0010%以上且小于0.010%、Si:0.03~0.60%、Mn:0.10~1.50%、Cu:0.05~0.50%、Sb:0.02~0.30%、Ni:0.02~0.50%、Cr:0.02~0.09%、Al:0.005~0.080%、N:0.008%以下、P:0.025%以下、S:0.001~0.015%、O:0.0005~0.0035%、Mo:0~0.50%、W:0~0.50%、Sn:0~0.30%、As:0~0.30%、Co:0~0.30%、Bi:0~0.010%、Ti:0~0.050%、Nb:0~0.10%、V:0~0.10%、Zr:0~0.050%、Ta:0~0.050%、B:0~0.010%、Ca:0~0.010%、Mg:0~0.010%、REM:0~0.010%、余量:Fe和杂质,CI:17.0~30.0,DI:1.00~3.00,Ceq:0.100~0.220,钢材中含有MnS和MnS氧化物,MnS的个数密度小于10.0/mm2,MnS氧化物的个数密度相对于MnS的个数密度之比为0.10以上。0.1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钢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材。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锅炉的火炉和废弃物焚烧设施的焚烧炉等而言,产生含有水蒸气、硫氧化物、氯化氢等的废气。该废气以若在废气烟囱等中被冷却则冷凝而形成硫酸和盐酸、作为硫酸露点腐蚀和盐酸露点腐蚀已知的方式,对于构成废气流路的钢材引起显著的腐蚀。
[0003]对于这种问题,提出了耐硫酸/盐酸露点腐蚀钢和高耐蚀不锈钢。例如专利文献1~4中提出了添加有Cu、Sb、Co、Cr等的耐硫酸露点腐蚀性优异的钢材。另外,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添加有Cr和Ni等的高耐蚀不锈钢。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164335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

213367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

239094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

57221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7

3167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2]含有Cu、Sb、Cr等的钢材在废气烟囱那样的硫酸腐蚀环境中,发挥优异的耐蚀性。但是,为了使锅炉和焚烧设备长寿命化,期待耐蚀性进一步改善。
[0013]另外,除了废气烟囱之外,对于气化熔融炉、热交换器、气体

体加热器、脱硫装置、电集尘机等中使用的钢材,特别是传热材料(散热片材料)中使用的钢材,从施工性和生产率的观点考虑,不仅要求耐蚀性、也要求热加工性和冷加工性。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在硫酸腐蚀环境和盐酸腐蚀环境中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并且热加工性和冷加工性优异的钢材。
[001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6]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主旨在于下述钢材。
[0017](1)一种钢材,其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
[0018]C:0.0010%以上且小于0.010%、
[0019]Si:0.03~0.60%、
[0020]Mn:0.10~1.50%、
[0021]Cu:0.05~0.50%、
[0022]Sb:0.02~0.30%、
[0023]Ni:0.02~0.50%、
[0024]Cr:0.02~0.09%、
[0025]Al:0.005~0.080%、
[0026]N:0.008%以下、
[0027]P:0.025%以下、
[0028]S:0.001~0.015%、
[0029]O:0.0005~0.0035%、
[0030]Mo:0~0.50%、
[0031]W:0~0.50%、
[0032]Sn:0~0.30%、
[0033]As:0~0.30%、
[0034]Co:0~0.30%、
[0035]Bi:0~0.010%、
[0036]Ti:0~0.050%、
[0037]Nb:0~0.10%、
[0038]V:0~0.10%、
[0039]Zr:0~0.050%、
[0040]Ta:0~0.050%、
[0041]B:0~0.010%、
[0042]Ca:0~0.010%、
[0043]Mg:0~0.010%、
[0044]REM:0~0.010%、
[0045]余量:Fe和杂质,
[0046]利用下述(i)式定义的CI为17.0~30.0,
[0047]利用下述(ii)式定义的DI为1.00~3.00,
[0048]利用下述(iii)式定义的Ceq为0.100~0.220,
[0049]钢材中含有MnS和MnS氧化物,最大长度为2.0μm以上的MnS的个数密度小于10.0/mm2,并且最大长度为2.0μm以上的MnS氧化物的个数密度相对于最大长度为2.0μm以上的MnS的个数密度之比为0.10以上,
[0050]CI=(Cu/64)/(S/32)(i)
[0051]DI=(Cu/64)/(Ni/59)(ii)
[0052]Ceq=C+Mn/6+(Cu+Ni)/5+(Cr+Mo+V)/15(iii)
[0053]其中,上述式中的元素符号表示钢材中含有的各元素的含量(质量%),不含有的情况下代入0。
[0054](2)根据上述(1)所述的钢材,其中,前述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选自Mo:0.01~0.50%、
[0055]W:0.01~0.50%、
[0056]Sn:0.01~0.30%、
[0057]As:0.01~0.30%、
[0058]Co:0.01~0.30%、和
[0059]Bi:0.001~0.010%中的1种以上。
[0060](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钢材,其中,前述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选自
[0061]Ti:0.001~0.050%、
[0062]Nb:0.001~0.10%、
[0063]V:0.005~0.10%、
[0064]Zr:0.005~0.050%、
[0065]Ta:0.001~0.050%、和
[0066]B:0.0003~0.010%中的1种以上。
[0067](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材,其中,前述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选自
[0068]Ca:0.0005~0.010%、
[0069]Mg:0.0001~0.010%、和
[0070]REM:0.0001~0.010%中的1种以上。
[007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72]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在酸腐蚀环境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热加工性和冷加工性这两者优异的钢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73]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详细调查了钢材的耐蚀性、热加工性、冷加工性,结果得到以下的发现。
[0074]通过本专利技术人等的研究可知,对于含有Cu、Sb的钢的耐蚀性改善而言,在钢中生成CuS是有效的。为了在钢中生成CuS而需要Cu和S,但是S容易形成夹杂物、容易在钢材表面形成腐蚀起点。因此可知,Cu和S的平衡是重要的,需要使利用下述(i)式定义的耐酸性腐蚀指数CI的值处于适当的范围内。
[0075]CI=(Cu/64)/(S/32)(i)
[0076]另外,Cu虽然对于耐蚀性有效但是产生表面热脆性,超过钢中的固溶极限的Cu在晶界或铁素体表面偏析而成为表面裂纹的原因。通过含有Cu的同时含有Ni,抑制Cu的表面偏析。即,通过同时含有Cu和Ni,维持耐蚀性并且实现表面裂纹的防止。因此对于Cu与Ni的关系进一步进行研究,可知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钢材,其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C:0.0010%以上且小于0.010%、Si:0.03~0.60%、Mn:0.10~1.50%、Cu:0.05~0.50%、Sb:0.02~0.30%、Ni:0.02~0.50%、Cr:0.02~0.09%、Al:0.005~0.080%、N:0.008%以下、P:0.025%以下、S:0.001~0.015%、O:0.0005~0.0035%、Mo:0~0.50%、W:0~0.50%、Sn:0~0.30%、As:0~0.30%、Co:0~0.30%、Bi:0~0.010%、Ti:0~0.050%、Nb:0~0.10%、V:0~0.10%、Zr:0~0.050%、Ta:0~0.050%、B:0~0.010%、Ca:0~0.010%、Mg:0~0.010%、REM:0~0.010%、余量:Fe和杂质,利用下述(i)式定义的CI为17.0~30.0,利用下述(ii)式定义的DI为1.00~3.00,利用下述(iii)式定义的Ceq为0.100~0.220,钢材中含有MnS和MnS氧化物,最大长度为2.0μm以上的MnS的个数密度小于10.0mm2,并且最大长度为2.0μm以上的MnS氧化物的个数密度相对于最大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村淳子长泽慎児玉正行矢头久齐鹤田明宏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