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197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11
在TFT层中,依次层叠半导体层、第一层间绝缘膜、第一配线层、第二层间绝缘膜、第二配线层、第三层间绝缘膜、第三配线层、第一平坦化膜、第四配线层及第二平坦化膜,在第三配线层与第四配线层之间设有第四层间绝缘膜(20a),第四层间绝缘膜(20a)被设置为在第三配线层的第一边框配线(18h)及第二边框配线(18i)在俯视时相对的区域中,覆盖从第一平坦化膜及第二平坦化膜(22a)上形成的第一狭缝(Sa)露出的第一边框配线(18h)及第二边框配线(18i)中至少一方的显示区域侧的端部。一方的显示区域侧的端部。一方的显示区域侧的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作为代替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使用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以下也称为“EL”)元件的自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受到瞩目。该有机EL显示装置例如具备:基底基板;设置在基底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以下也称为“TFT”)层;设置在TFT层上的有机EL元件层;和以覆盖有机EL元件层的方式设置的密封膜。在此,有机EL元件层例如具备设置成矩阵状的多个有机EL元件。此外,密封膜具备以覆盖有机EL元件层的方式设置的第一无机密封膜、设置在第一无机密封膜上的有机密封膜、以覆盖有机密封膜的方式设置在第一无机密封膜上的第二无机密封膜。并且,有机EL元件具备设置在TFT层上的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的有机EL层、以及设置在有机EL层上的第二电极。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覆盖有机发光元件的薄膜密封层的显示装置,该薄膜密封层具有将通过CVD(chemicalvapor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形成的无机膜层和通过喷墨法等形成的有机膜层交替配置而成的层叠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864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然而,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显示装置那样,在通过喷墨法形成有机密封膜的情况下,需要在配置有多个有机EL元件的显示区域的周围的边框区域呈框状设置用于阻挡成为有机密封膜的油墨的阻挡壁。此外,为了向有机EL元件供给电流,在有机EL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设置有第二边框配线,该边框配线与构成TFT层的电源线电连接,并与被输入高电源电压(ELVDD)的第一边框配线以及与第二电极电连接,并被输入低电源电压(ELVSS)。这些第一边框配线以及第二边框配线被设置为在从显示区域的周围彼此相邻的状态下横穿阻挡壁而到达边框区域的端部的端子部。在此,在第一边框配线及第二边框配线上设置有平坦化膜,在平坦化膜上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阻挡壁与平坦化膜由同一材料形成于同一层时,在阻挡壁的侧壁下部,较厚地形成用于对成为第1电极金属膜进行图案化的抗蚀剂图案。这样一来,在第一边框配线和第二边框配线之间会残存不需要的金属膜,因此,存在第一边框配线和第二边框配线短路的风险。
[0006]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一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边框配线间的短路。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基板;薄膜
晶体管层,其设置在所述基底基板上,依次层叠有半导体层、第一层间绝缘膜、第一配线层、第二层间绝缘膜、第二配线层、第三层间绝缘膜、第三配线层、第一平坦化膜、第四配线层和第二平坦化膜;发光元件层,其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上,与构成显示区域的多个子像素对应地依次层叠有多个第一电极、共用的边缘罩、多个发光层和共用的第二电极;密封膜,其以覆盖所述发光元件层的方式设置,依次层叠有第一无机密封膜、有机配线层和第二无机密封膜;第一阻挡壁,其以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周围的边框区域包围该显示区域,与所述有机密封膜的周端部重叠的方式设置,隔着以贯通所述第一平坦化膜和所述第二平坦化膜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一平坦化膜和所述第二平坦化膜的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一平坦化膜和所述第二平坦化膜分离;第二阻挡壁,其以包围所述第一阻挡壁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边框区域,隔着以贯通该第一平坦化膜及该第二平坦化膜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一平坦化膜及所述第二平坦化膜的第二狭缝与所述第一阻挡壁分离;电源线,其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作为所述第四配线层,经由薄膜晶体管与所述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一边框配线,其设置于所述边框区域作为所述第三配线层,与所述电源线电连接;第二边框配线,其设置于所述边框区域作为所述第三配线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以及第一导电层,其在所述边框区域由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同的材料设置于同一层,隔着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二边框配线重叠,将该第二边框配线及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在所述第三配线层与所述第四配线层之间设置有第四层间绝缘膜,所述第四层间绝缘膜被设置为在俯视时所述第一边框配线及所述第二边框配线相对的区域中,覆盖从所述第一狭缝露出的所述第一边框配线及所述第二边框配线中至少一方的所述显示区域侧的端部。专利技术效果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在第三配线层与第四配线层之间的第四层间绝缘膜在俯视时与第一边框配线和第二边框配线相对的区域,覆盖从第一狭缝露出的第一边框配线和第二边框配线的至少一方的显示区域侧的端部,因此能够抑制边框配线间的短路。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一III线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剖视图。图4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TFT层的等效电路图。图5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有机EL层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1中的VI—VI线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的剖视图。图7是沿着图1中的VII—VII线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的剖视图。图8是将图1中的区域A放大的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变形例1的俯视图,是相当于图8的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变形例2的俯视图,是相当于图8的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变形例3的俯视图,是
相当于图8的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变形例4的俯视图,是相当于图8的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中的端子部的俯视图。图14是沿着图13中的XIV—XIV线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中的端子部的剖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变形例5的边框区域中的端子部的俯视图。图16是沿着图15中的XVI—XVI线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变形例5的边框区域中的端子部的剖视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变形例6的边框区域中的端子部的俯视图。图18是沿着图17中的XVIII—XVIII线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变形例6的边框区域的端子部的剖视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6的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7的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边框区域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20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并且,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各实施方式。
[0011]《第一实施方式》图1至图18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并且,在以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基板;薄膜晶体管层,其设置在所述基底基板上,且依次层叠有半导体层、第一层间绝缘膜、第一配线层、第二层间绝缘膜、第二配线层、第三层间绝缘膜、第三配线层、第一平坦化膜、第四配线层和第二平坦化膜;发光元件层,其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上,且与构成显示区域的多个子像素对应地依次层叠有多个第一电极、共用的边缘罩、多个发光层和共用的第二电极;密封膜,其以覆盖所述发光元件层的方式设置,且依次层叠有第一无机密封膜、有机配线层和第二无机密封膜;第一阻挡壁,其以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周围的边框区域包围该显示区域,与所述有机密封膜的周端部重叠的方式设置,隔着以贯通所述第一平坦化膜和所述第二平坦化膜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一平坦化膜和所述第二平坦化膜的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一平坦化膜和所述第二平坦化膜分离;第二阻挡壁,其以包围所述第一阻挡壁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边框区域,隔着以贯通所述第一平坦化膜及所述第二平坦化膜的方式形成于该第一平坦化膜及该第二平坦化膜的第二狭缝与所述第一阻挡壁分离;电源线,其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作为所述第四配线层,经由薄膜晶体管与所述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一边框配线,其设置于所述边框区域作为所述第三配线层,与所述电源线电连接;第二边框配线,其设置于所述边框区域作为所述第三配线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以及第一导电层,其在所述边框区域由与所述第一电极由相同的材料设置于同一层,隔着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二边框配线重叠,将该第二边框配线及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在所述第三配线层与所述第四配线层之间设置有第四层间绝缘膜,所述第四层间绝缘膜被设置为在俯视时所述第一边框配线及所述第二边框配线相对的区域中,覆盖从所述第一狭缝露出的所述第一边框配线及所述第二边框配线中至少一方的所述显示区域侧的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层间绝缘膜被设置为覆盖从所述第一狭缝露出的所述第一边框配线的全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层间绝缘膜被设置为覆盖从所述第二狭缝露出的所述第一边框配线的全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层间绝缘膜被设置为覆盖从所述第一狭缝露出的所述第二边框配线的所述显示区域侧的端部。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层间绝缘膜被设置为覆盖从所述第二狭缝露出的所述第二边框配线的与所述显示区域相反侧的端部。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层间绝缘膜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坦化膜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狭缝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边框配线接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部达家根田刚士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