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质疏松治疗仪用体态调整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187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质疏松治疗仪用体态调整辅助装置,包括机体,且机体包括床体,所述床体顶面固定连接有框体,且框体两端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病人扶到座板顶面坐下,病人背部靠在背板处并向后躺下,此时,背板转动带动斜板下压,使斜板嵌入背板,斜板产生拉力拉动座板向框体另一端移动,使腿板一端位于框体上方,由于背板带动手杆移动,从而使支杆带动腿板同步转动,从而使腿板升起,此时推动背板,从而带动座板匀速向框体另一端移动,直至背板顶端运动至框体另一端,此时病人自动由坐姿变为卧姿,从而使病人臀部的位置基本固定不需调整,从而使骨质疏松的老年病人可以便捷快速的躺在床上治疗。以便捷快速的躺在床上治疗。以便捷快速的躺在床上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质疏松治疗仪用体态调整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骨质疏松治疗仪用体态调整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0003]在临床治疗中,医院可使用骨质疏松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然而,由于骨质疏松患者多为老年人,并且,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为女性,而一般女性绝经开始时间平均在50岁左右,多数女性在45岁到55岁之间绝经,此年龄段的病人,一般难以独自进行治疗进程,使得医护人员需要提供帮助,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病人病症的特殊性,使得病人可能会因意外产生疼痛或其他意外危险情况,在进行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时,需要病人上床进行电磁治疗,此时,病人由于年龄较大以及骨质疏松病症的影响,及时在医护人员的帮扶下也很难躺在床上,保持平躺伸展的身姿,并且由于病人身高、体宽大多各不相同,病患部位可能也是轻重不一,而仪器位置、电磁可影响范围相对固定,此时,便需要医护人员进行位置调整,病人的身位进行调整,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质疏松治疗仪用体态调整辅助装置,通过将病人扶到座板顶面坐下,病人背部靠在背板处并向后躺下,此时,背板转动带动斜板下压,使斜板嵌入背板,斜板产生拉力拉动座板向框体另一端移动,使腿板一端位于框体上方,由于背板带动手杆移动,从而使支杆带动腿板同步转动,从而使腿板升起,此时推动背板,从而带动座板匀速向框体另一端移动,直至背板顶端运动至框体另一端,此时病人自动由坐姿变为卧姿,从而使病人臀部的位置基本固定不需调整,从而使骨质疏松的老年病人可以便捷快速的躺在床上治疗。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骨质疏松治疗仪用体态调整辅助装置,包括机体,且机体包括床体,所述床体顶面固定连接有框体,且框体两端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两个所述滑杆之间设置有滑动杆,且滑动杆两端分别与框体两端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框体一端上方设置有座板,且座板底面中心固定连接有滑行块,所述滑行块一侧中心与滑动杆外柱面滑动连接,且座板底面两长侧边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且四个滑块中心均与相邻滑杆外柱面滑动连接,所述座板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背板和腿板,且背板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背板复位的辅助机构,通过将病人扶到座板顶面坐下,病人背部靠在背板处,病人向后躺下,此时,背板带动辅
助机构,使座板向框体另一端移动,此时医护人员可较为轻松的推动背板,从而带动座板匀速向框体另一端移动,直至背板顶端运动至框体另一端,且腿板在座板移动过程中受力转动,从而使背板、腿板和座板构成一个平板,此时病人自动由坐姿变为卧姿,由于是由坐姿变为卧姿,从而使病人臀部的位置基本固定,从而不需要医生对病人进行位置调整,从而使骨质疏松的老年病人可以便捷快速的躺在床上治疗。
[0007]进一步在于:所述背板一侧固定连接有靠垫,使病人在躺下时和坐下时背部更为舒适。
[0008]进一步在于: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斜板,且斜板一端转动连接于背板一端,所述斜板一侧嵌合于背板内部,所述背板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套接块,且套接块中心滑动套接于滑动杆外柱面,所述框体内底面位于滑动杆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挡块,且两个挡块一侧与套接块一侧相接触,所述斜板一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凹槽块,且凹槽块一侧与滑动杆相接触,使病人在躺下时,背板转动带动斜板向框体一端进行转动,此时,由于套接块被两个挡块阻挡,从而使背板一端移动时,座板因套接块位置固定而移动,直至斜板与背板嵌合,此时,正好将腿板拉到两个滑杆一端上方,并且,斜板顶端的凹槽块与滑动杆外柱面相接触,使患者在滑动过程中,由于下方受力点增加,从而使滑行更加平稳,同时便于医护人员滑动,再滑动座板,使座板向框体一端移动,直至套接块被两个挡块挡住,此时,座板被推动受力,但由于套接块被两个挡块阻挡,从而使斜板一端受阻力不移动,从而使斜板从背板内部脱离,从而使斜板转动带动背板转动,从而使背板竖起。
[0009]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挡块之间的距离大于滑行块一侧的宽度,便于滑行块通过两个挡块之间距离,使座板可以移动到框体一端。
[0010]进一步在于:所述凹槽块一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侧面为弧形面,所述凹槽块一侧通过凹槽与滑动杆外柱面相接触,使凹槽块成为辅助座板前进的辅助动力,使座板行进更加稳定。
[0011]进一步在于:所述座板两侧均设置有联动机构;
[0012]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手杆,所述手杆一端与相邻背板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手杆顶面与座板顶面平行,且手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一侧中部开设有圆形孔,且座板一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贯穿圆形孔并与圆形孔内环面转动连接,所述腿板相对两侧中心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一端贯穿相邻支杆一端并与相邻支杆一端转动连接,由于背板、座板、手杆和支杆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使背板转动时会带动腿板同步进行转动。
[0013]进一步在于:所述手杆顶面固定连接有扶手垫,便于病人处于坐姿时更为舒适。
[0014]进一步在于:所述腿板一端固定连接有踏板,使病人处于坐姿时更为舒适。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通过将病人扶到座板顶面坐下,病人背部靠在背板处,病人向后躺下,此时,背板转动带动斜板下压,使斜板嵌入背板,同时斜板产生的拉力拉动座板向框体另一端移动使腿板一端位于框体上方,同时,由于背板带动手杆移动,从而使支杆带动腿板同步转动,从而使腿板升起,此时医护人员可较为轻松的推动背板,从而带动座板匀速向框体另一端移动,直至背板顶端运动至框体另一端,通过背板、腿板和座板构成一个平板,此时病人自动由坐姿变为卧姿,从而使病人臀部的位置基本固定,从而不需要医生对病人进行位置调整,
从而使骨质疏松的老年病人可以便捷快速的躺在床上治疗。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框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辅助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中联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00、机体;200、框体;210、滑杆;220、滑动杆;240、挡块;300、座板;310、滑块;320、滑行块;330、固定杆;400、背板;410、靠垫;500、腿板;510、踏板;520、连接杆;600、辅助机构;610、斜板;611、凹槽块; 620、套接块;700、联动机构;710、手杆;720、支杆;721、圆形孔;730、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质疏松治疗仪用体态调整辅助装置,包括机体(100),且机体(100)包括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顶面固定连接有框体(200),且框体(200)两端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210),两个所述滑杆(210)之间设置有滑动杆(220),且滑动杆(220)两端分别与框体(200)两端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框体(200)一端上方设置有座板(300),且座板(300)底面中心固定连接有滑行块(320),所述滑行块(320)一侧中心与滑动杆(220)外柱面滑动连接,且座板(300)底面两长侧边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310),且四个滑块(310)中心均与相邻滑杆(210)外柱面滑动连接,所述座板(300)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背板(400)和腿板(500),且背板(400)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背板(400)复位的辅助机构(6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质疏松治疗仪用体态调整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400)一侧固定连接有靠垫(4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质疏松治疗仪用体态调整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600)包括斜板(610),且斜板(610)一端转动连接于背板(400)一端,所述斜板(610)一侧嵌合于背板(400)内部,所述背板(400)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套接块(620),且套接块(620)中心滑动套接于滑动杆(220)外柱面,所述框体(200)内底面位于滑动杆(220)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挡块(240),且两个挡块(240)一侧与套接块(620)一侧相接触,所述斜板(6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