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178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构建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关于包括原油粘度、总油层厚度、油层单层厚度、油地比、连通系数和渗透率级差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模型;获取目标区块的原油粘度、总油层厚度、油层单层厚度、油地比、连通系数和渗透率级差;基于目标区块的原油粘度、总油层厚度、油层单层厚度、油地比、连通系数、渗透率级差,利用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模型,确定目标区块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基于目标区块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进行目标区块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该方法适用于超稠油蒸汽驱井组部署前对油层进行分类评价优选有利油层发育区域进行蒸汽驱开发。利油层发育区域进行蒸汽驱开发。利油层发育区域进行蒸汽驱开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蒸汽驱是从注入井中连续注入蒸汽,把原油驱向周围生产井,并通过生产井将油采出的一种开发方式(如图2所示),是蒸汽吞吐后最主要的稠油热采接替方式。蒸汽驱的机理有热蒸汽降低原油粘度的作用、蒸汽的蒸馏作用、热膨胀作用、重力分流作用、溶解汽驱作用等。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适合于蒸汽驱的稠油油藏,其蒸汽驱可达到的驱油效果主要取决于油藏本身的条件,主要包括原油粘度、汽驱井段油层总厚度、油层单层厚度、油藏埋深、油藏压力及储层非均质性等。曙一区超稠油目前以蒸汽吞吐开发为主,主力区块蒸汽吞吐采出程度较低,剩余储量大,具有较大转换开发方式的潜力。通过前期初步筛选,适合进行蒸汽驱的曙一区超稠油储量非常大,是今后稳产接替的重要方向。鉴于超稠油蒸汽驱先导试验初获成功,展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曙一区可以整体扩大部署。受油藏地质条件的影响,急需开展蒸汽驱油层分类评价,指导曙一区超稠油汽驱整体规划部署。但目前尚无系统的、准确的超稠油汽驱油层分类评价手段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超稠油蒸汽驱井组部署前对油层进行分类评价优选有利油层发育区域进行蒸汽驱开发的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的考虑因素单一、评价方法简单、误差大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0005]构建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关于包括原油粘度、总油层厚度、油层单层厚度、油地比(即净总比,即油层厚度除以地层厚度)、连通系数和渗透率级差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模型;
[0006]获取目标区块的原油粘度、总油层厚度、油层单层厚度、油地比、连通系数和渗透率级差;
[0007]基于目标区块的原油粘度、总油层厚度、油层单层厚度、油地比、连通系数、渗透率级差,利用所述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模型,确定目标区块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
[0008]基于目标区块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进行目标区块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
[0009]在上述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中,所述构建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关于包括原油粘度、总油层厚度、油层单层厚度、油地比(即油层厚度除以地层厚度)、连通系数(为厚度连通系数)和渗透率级差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模型包括:
[0010]构建油藏蒸汽驱原油物性评价参数关于原油粘度的原油物性模型;
[0011]构建油藏蒸汽驱物质基础评价参数关于总油层厚度、油层单层厚度和油地比的物
质基础模型;
[0012]构建油藏蒸汽驱储层性质评价参数关于渗透率级差的储层性质模型;
[0013]基于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与油藏蒸汽驱原油物性评价参数、油藏蒸汽驱物质基础评价参数和油藏蒸汽驱储层性质评价参数的关系,结合原油物性模型、物质基础模型和储层性质模型,建立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关于包括原油粘度、总油层厚度、油层单层厚度、油地比(即油层厚度除以地层厚度)、连通系数(为厚度连通系数)和渗透率级差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模型;
[0014]其中,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油藏蒸汽驱储层性质评价参数
×
油藏蒸汽驱物质基础评价参数
÷
油藏蒸汽驱原油物性评价参数。
[0015]在上述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中,优选地,构建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模型为:
[0016][0017]式中,K为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H为总油层厚度,单位为米;h为油层单层厚度,单位为米;Jh为油地比,无量纲;L为连通系数,无量纲;K
mn
为渗透率级差,无量纲;μ为原油粘度单位为
×
104mPa
·
s;a1、a2、a3、a4、a5、a6、b1、b2、b3、b4、b5、b6、m4为系数;m1、m2、m3、m5、m6依次为总油层厚度的权重、油层单层厚度的权重、渗透率级差的权重和原油粘度的权重;其中,m1、m2、m3、m5、m6均为正且m4的绝对值大于等于1,或者,m1、m2、m3、m5、m6均为负且m4的绝对值小于1;
[0018]更优选地,构建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模型为:
[0019][0020]其中,
[0021]式中,K为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H为总油层厚度,单位为米;h为油层单层厚度,单位为米;Jh为油地比,无量纲;L为连通系数,无量纲;K
mn
为渗透率级差,在此用总油层厚度与油层单层厚度的比值进行表征,无量纲;μ为原油粘度(50℃时的原油粘度),单位为
×
104mPa
·
s。
[0022]在上述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中,优选地,获取的目标区块的原油粘度为50℃时纵向各油层的平均原油粘度。
[0023]在上述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中,优选地,获取的目标区块的油层单层厚度为纵向各油层的平均油层单层厚度。
[0024]在上述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中,优选地,所述连通系数为厚度连通系数。
[0025]在上述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中,优选地,获取目标区块的渗透率级差为纵向各油层的平均渗透率级差。
[0026]在上述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中,优选地,所述渗透率级差使用总油层厚度与油层单层厚度的比值进行表征。
[0027]在上述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中,优选地,基于目标区块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进行目标区块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包括:
[0028]建立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值与油藏蒸汽驱潜力级别对应关系;
[0029]基于目标区块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利用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值与油藏蒸汽驱潜力级别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区块的油藏蒸汽驱潜力级别,完成目标区块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
[0030]更优选地,建立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值与油藏蒸汽驱潜力级别对包括:
[0031]基于先导试验蒸汽驱区块中各井组实际蒸汽驱效果,将先导试验蒸汽驱区块中各井组划分成不同油藏蒸汽驱潜力级别;
[0032]分别计算先导试验蒸汽驱区块中各井组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
[0033]基于划分的不同油藏蒸汽驱潜力级别以及计算得到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建立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值与油藏蒸汽驱潜力级别对应关系。
[0034]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基于齐40块、杜229块先导试验蒸汽驱共158个井组实际蒸汽驱效果,将齐40块、杜229块先导试验蒸汽驱井组划分成三个不同油藏蒸汽驱潜力级别,其中,蒸汽驱效果较好的82个井组为I级,蒸汽驱效果中等的33个井组为II级,蒸汽驱效果不佳的43个井组(均在边部)为III级;分别计算齐40块、杜229块先导试验蒸汽驱共158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构建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关于包括原油粘度、总油层厚度、油层单层厚度、油地比、连通系数和渗透率级差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模型;获取目标区块的原油粘度、总油层厚度、油层单层厚度、油地比、连通系数和渗透率级差;基于目标区块的原油粘度、总油层厚度、油层单层厚度、油地比、连通系数、渗透率级差,利用所述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模型,确定目标区块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基于目标区块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进行目标区块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中,所述连通系数为厚度连通系数;所述渗透率级差使用总油层厚度与油层单层厚度的比值进行表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中,所述构建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关于包括原油粘度、总油层厚度、油层单层厚度、油地比、连通系数和渗透率级差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模型包括:构建油藏蒸汽驱原油物性评价参数关于原油粘度的原油物性模型;构建油藏蒸汽驱物质基础评价参数关于总油层厚度、油层单层厚度和油地比的物质基础模型;构建油藏蒸汽驱储层性质评价参数关于渗透率级差的储层性质模型;基于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与油藏蒸汽驱原油物性评价参数、油藏蒸汽驱物质基础评价参数和油藏蒸汽驱储层性质评价参数的关系,结合原油物性模型、物质基础模型和储层性质模型,建立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关于包括原油粘度、总油层厚度、油层单层厚度、油地比、连通系数和渗透率级差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模型;其中,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油藏蒸汽驱储层性质评价参数
×
油藏蒸汽驱物质基础评价参数
÷
油藏蒸汽驱原油物性评价参数。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评价方法,其中,构建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模型为:式中,K为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H为总油层厚度,单位为米;h为油层单层厚度,单位为米;Jh为油地比,无量纲;L为连通系数,无量纲;K
mn
为渗透率级差,无量纲;μ为原油粘度单位为
×
104mPa
·
s;a1、a2、a3、a4、a5、a6、b1、b2、b3、b4、b5、b6、m4为系数;m1、m2、m3、m5、m6依次为总油层厚度的权重、油层单层厚度的权重、渗透率级差的权重和原油粘度的权重;其中,m1、m2、m3、m5、m6均为正且m4的绝对值大于等于1,或者,m1、m2、m3、m5、m6均为负且m4的绝对值小于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评价方法,其中,构建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模型为:
其中,式中,K为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H为总油层厚度,单位为米;h为油层单层厚度,单位为米;Jh为油地比,无量纲;L为连通系数,无量纲;K
mn
为渗透率级差,在此用总油层厚度与油层单层厚度的比值进行表征,无量纲;μ为50℃时的原油粘度,单位为
×
104mPa
·
s。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评价方法,其中,基于目标区块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进行目标区块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包括:建立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值与油藏蒸汽驱潜力级别对应关系;基于目标区块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利用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值与油藏蒸汽驱潜力级别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区块的油藏蒸汽驱潜力级别,完成目标区块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评价方法,其中,当构建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模型如下时:其中,式中,K为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H为总油层厚度,单位为米;h为油层单层厚度,单位为米;Jh为油地比,无量纲;L为连通系数,无量纲;K
mn
为渗透率级差,在此用总油层厚度与油层单层厚度的比值进行表征,无量纲;μ为50℃时的原油粘度,单位为
×
104mPa
·
s;建立的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值与油藏蒸汽驱潜力级别对应关系为:当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1时,则该区块为油藏蒸汽驱I级潜力区块;当1>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0.8时,则该区块为油藏蒸汽驱II级潜力区块;当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0.8时,则该区块为油藏蒸汽驱III级潜力区块。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中,获取的目标区块的原油粘度为50℃时纵向各油层的平均原油粘度;获取的目标区块的油层单层厚度为纵向各油层的平均油层单层厚度;获取目标区块的渗透率级差为纵向各油层的平均渗透率级差。9.一种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系数关于包括原油粘度、总油层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树立王东升刘洁姚睿杨新标郑钰茗刘雨欣张明君程亮黄思琪段永旭王博陈雪莹张潇月傅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