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尾水的脱氮工艺和脱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178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稀土尾水的脱氮工艺和脱氮系统。该脱氮工艺包括:步骤S1,对稀土尾水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尾水;步骤S2,对预处理尾水进行多次部分硝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稀土尾水的脱氮工艺和脱氮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稀土尾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稀土尾水的脱氮工艺和脱氮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稀土尾水具有高氨氮、低COD、高盐度等特点。我国稀土尾水生物脱氮主要采用传统的A/O工艺技术,A/O工艺属于全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技术,由于A/O工艺的脱氮效率受工艺内循环率的限制,同时反硝化阶段需要投加大量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将硝酸盐(NO3‑
)转化为氮气(N2),具有能耗大、运行成本高、污泥产率高等缺点。
[0003]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等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部分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是一种新型高效生物脱氮技术,与传统硝化反硝化相比,部分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具有能耗低、成本低、污染低和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稀土尾水的脱氮工艺和脱氮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稀土尾水脱氮能耗大、成本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稀土尾水的脱氮工艺,该脱氮工艺包括:步骤S1,对稀土尾水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尾水;步骤S2,对预处理尾水进行部分硝化

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得到一次脱氮废水;以及步骤S3,对一次脱氮废水进行CANON工艺脱氮,得到脱氮水和污泥,步骤S2包括:步骤S21,将预处理尾水进行部分硝化反应以将预处理尾水中的部分氨氮转换为亚硝酸盐氮,得到第一混合液,其中控制溶解氧在0.5~2.0mg/L之间;步骤S22,将第一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A,得到浓缩污泥和上清液;步骤S23,将上清液进行厌氧氨氧化脱氮反应,得到第二混合液;步骤S24,将至少部分第二混合液回流步骤S21继续进行部分硝化反应,至步骤S23得到一次脱氮废水,一次脱氮废水的氨氮浓度在30mg/L以下。
[0005]进一步地,上述将浓缩污泥返回步骤S21。
[0006]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1中,pH在8.0~8.5之间,混合液悬浮物浓度在2000~4000mg/L之间,水力停留时间在3~6h之间。
[0007]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3中,控制溶解氧在≤0.5mg/L,混合液悬浮物浓度在2000~4000mg/L之间,水力停留时间在2~4h之间,温度在25~40℃之间。
[0008]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4中第二混合液的循环比为50~300%。
[0009]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3包括:步骤S31,对一次脱氮废水进行CANON脱氮处理,得到第三混合液;步骤S32,对第三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B,得到污泥和脱氮水,优选将污泥回流至步骤S31中。
[0010]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31在CANON生物膜反应器中进行,优选CANON生物膜反应器中装填悬挂填料和含氨氧化菌的活性污泥,悬挂填料包埋厌氧氨氧化菌。
[0011]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31中,控制溶解氧在0.2~0.8mg/L之间,pH在7.8~8.5之间,混合液悬浮物浓度在2000~4000mg/L之间,水力停留时间在4~6h之间。
[0012]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1包括:S11,通过混凝沉淀降低尾水的浊度;S12,调节稀土尾水的pH至8.0~10,得到预处理尾水,优选控制步骤S1的出水浊度≤5NTU。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稀土尾水的脱氮系统,该脱氮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用于对稀土尾水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预处理尾水;部分硝化

厌氧氨氧化脱氮单元,与预处理单元相连,用于将预处理尾水进行部分硝化

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以得到一次脱氮废水;CANON脱氮单元,与部分硝化

厌氧氨氧化脱氮单元相连,用于对一次脱氮废水进行CANON工艺脱氮以得到脱氮水和污泥,部分硝化

厌氧氨氧化脱氮单元包括:部分硝化处理装置,与预处理单元相连,部分硝化处理装置具有第一混合液出口和第二混合液回流入口,优选部分硝化处理装置还具有浓缩污泥回流入口;第一沉淀池,第一沉淀池具有第一混合液入口、浓缩污泥出口和上清液出口,第一混合液入口与第一混合液出口相连,浓缩污泥出口与浓缩污泥回流入口相连;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装置,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装置具有上清液入口、第二混合溶液出口和一次脱氮废水出口,上清液入口与上清液出口相连,第二混合溶液出口与第二混合液回流入口相连,一次脱氮废水出口与CANON脱氮单元相连。
[0014]进一步地,上述CANON脱氮单元包括:CANON生物膜反应器,具有一次脱氮废水入口、第三混合液出口和污泥回流入口,第一次脱氮废水与部分硝化

厌氧氨氧化脱氮单元相连,优选地,CANON生物膜反应器中装填悬挂填料和含氨氧化菌的活性污泥,悬挂填料包埋厌氧氨氧化菌;第二污泥沉淀池,具有第三混合液入口、污泥出口和脱氮水出口,第三混合液入口与第三混合液出口相连,污泥出口与污泥回流入口相连。
[0015]进一步地,上述预处理单元包括:调节池,配置有pH值调节加药装置,具有调节水出口;混凝池,配置有混凝剂加药装置和絮凝剂加药装置,具有调节水入口和预处理水出口,调节水入口与调节出口相连,预处理水出口与部分硝化

厌氧氨氧化脱氮单元相连。
[0016]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多次部分硝化

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和CANON工艺,使稀土尾水中的氮被转化为N2而去除,达到污水脱氮的目的。且上述过程中充分保留了部分硝化

厌氧氨氧化的优势,不需要投加有机碳源便可有效脱氮。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示出的稀土尾水脱氮工艺的流程示意图;以及
[0019]图2示出了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示出的稀土尾水脱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1]10:预处理单元;20:部分硝化

厌氧氨氧化脱氮单元;30:CANON脱氮单元;11:调节池;12:混凝池;21:部分硝化处理装置;22:第一沉淀池;23: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装置;31:CANON生物膜反应器;32:第二污泥沉淀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3]如
技术介绍
所分析的,现有技术的稀土尾水的处理工艺具有能耗大、运行成本高、污泥产率高等缺点。部分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是一种新型高效生物脱氮技术,具有能耗低、成本低、污染低和效率高的特点,但因硝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土尾水的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工艺包括:步骤S1,对稀土尾水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尾水;步骤S2,对所述预处理尾水进行部分硝化

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得到一次脱氮废水;以及步骤S3,对所述一次脱氮废水进行CANON工艺脱氮,得到脱氮水和污泥,所述步骤S2包括:步骤S21,将所述预处理尾水进行部分硝化反应以将所述预处理尾水中的部分氨氮转换为亚硝酸盐氮,得到第一混合液,其中控制溶解氧在0.5~2.0mg/L之间;步骤S22,将所述第一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A,得到浓缩污泥和上清液;步骤S23,将所述上清液进行厌氧氨氧化脱氮反应,得到第二混合液;步骤S24,将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混合液回流所述步骤S21继续进行部分硝化反应,至所述步骤S23得到所述一次脱氮废水,所述一次脱氮废水的氨氮浓度在30mg/L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浓缩污泥返回所述步骤S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中,pH在8.0~8.5之间,混合液悬浮物浓度在2000~4000mg/L之间,水力停留时间在3~6h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中,控制溶解氧在≤0.5mg/L,混合液悬浮物浓度在2000~4000mg/L之间,水力停留时间在2~4h之间,温度在25~40℃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4中所述第二混合液的循环比为50~30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步骤S31,对所述一次脱氮废水进行CANON脱氮处理,得到第三混合液;步骤S32,对所述第三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B,得到污泥和脱氮水,优选将所述污泥回流至所述步骤S31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1在CANON生物膜反应器(31)中进行,优选所述CANON生物膜反应器(31)中装填悬挂填料和含氨氧化菌的活性污泥,所述悬挂填料包埋厌氧氨氧化菌。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1中,控制溶解氧在0.2~0.8mg/L之间,pH在7.8~8.5之间,混合液悬浮物浓度在2000~4000mg/L之间,水力停留时间在4~6h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S11,通过混凝沉淀降低尾水的浊度;S12,调节所述稀土尾水的pH至8.0~10,得到所述预处理尾水,优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德张博程杨忠平王占生李春晓蔡震峰田智勇杨雪莹陈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油爱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