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74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0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用于通过轭铁以及顶盖上的开口组加强保持力。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继电器包括轭铁、顶盖、静铁芯、主永磁体组、副永磁体组、第一动铁芯以及第二动铁芯,顶盖开设有第一开口组,第一开口组设置于顶盖用于与第一动铁芯接触的位置,第一开口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开口,轭铁开设有第二开口组,第二开口组设置于轭铁用于与第二动铁芯接触的位置,第二开口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开口。第二开口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开口。第二开口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用户对数据依赖性的增强,避免数据中心出现业务中断和数据丢包事故显得越发重要。当前大部分数据中心都采用了混合供电架构,并采用电池备电,混合供电架构需要继电器的支持,当数据中心出现电力中断时,会导致大量用户的数据处理进度停滞,因此需要继电器实现电源的高速切换,进而快速恢复供电。
[0003]继电器切换电源状态是依靠继电器内部的驱动机构运动,从而带动继电器上的动簧片与静簧片接触,进而实现对电源状态的切换,继电器还需要提供保持力保持驱动机构不再发生运动,从而保持电源的切换状态。在现有技术的继电器中,采用主永磁体为线圈提供磁场,采用辅助永磁体为在分闸位以及合闸位的动铁芯提供更多的电磁线,进而提高保持力。
[0004]然而,现有的继电器只能依靠主永磁体以及辅助永磁体提高保持力,并且在设置了主永磁体以及辅助永磁体之后,继电器的结构会变得复杂,安装难度较大,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用于通过轭铁以及顶盖上的开口提供保持力。
[0006]继电器中的线圈会带动驱动机构进行运动,从而使得继电器上的动簧片与静簧片接触,进而实现对电源的供电状态的切换,而保证驱动机构处于分闸位置或合闸位置不再发生移动的力称之为保持力。
[0007]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该继电器中包括电磁机构,该电磁机构包括轭铁、顶盖、静铁芯、主永磁体组以及副永磁体组,这其中,顶盖、静铁芯、主永磁体组以及副永磁体组可以与轭铁进行固定连接,该继电器还包括第一动铁芯以及第二动铁芯,在顶盖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组,第一开口组设置于顶盖用于与第一动铁芯接触的位置,第一开口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开口,在轭铁上开设有第二开口组,第二开口组设置于轭铁用于与第二动铁芯接触的位置,第二开口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开口,该继电器还包括线圈架,在线圈架上设置有线圈,在线圈架的内部开设有空腔,静铁芯以及副永磁体设置于空腔中。
[0008]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轭铁上开设第二开口组以及在顶盖上开设第一开口组的方式,并且第一开口组至少包括两个子开口,第二开口组也至少包括两个子开口,从而增加第一动铁芯以及顶盖之间的磁通密度,以及增加了第二动铁芯与轭铁之间的磁通密度,进而提高了保持力。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顶盖、静铁芯、主永磁体以及副永磁体可以通过铆接的方式与轭铁固定。
[0010]本申请实施例中,顶盖、静铁芯、主永磁体以及副永磁体通过铆接与轭铁固定,因
此不再需要依靠胶水固定,从而避免产生有害气体从而腐蚀器件。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顶盖包括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用于与第一动铁芯接触,第一接触部上开设第一子开口组,第二接触部上开设第二子开口组,第一子开口组至少包括一个第一子开口,第二子开口组至少包括一个第一子开口,第一子开口组以及第二子开口组包括于第一开口组;轭铁包括第三接触部以及第四接触部,第三接触部以及第四接触部用于与第二动铁芯接触,第三接触部上开设第三子开口组,第四接触部上开设第四子开口组,第三子开口组至少包括一个第二子开口,第四子开口组至少包括一个第二子开口,第三子开口组以及第四子开口组包括于第二开口组。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永磁体组包括第一主永磁体以及第二主永磁体,副永磁体组包括第一副永磁体以及第二副永磁体,这其中,第一副永磁体与静铁芯的一侧贴合,第二副永磁体与静铁芯的另一侧贴合,第一主永磁体与轭铁的一侧内壁贴合,并设置于静铁芯的一侧,第二主永磁体与轭铁的另一侧内壁贴合,并设置于静铁芯的另一侧;第一主永磁体与第二主永磁体的长度相同,第一主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的导磁方向相反,第一副永磁体与第二副永磁体的长度相同,第一副永磁体与第二副永磁体的导磁方向相反,第一主永磁体与第一副永磁体的导磁方向相同。
[0013]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永磁体组以及副永磁体组为电磁机构提供了磁场,因此不再需要额外的励磁时间,提高了继电器的响应速度。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主永磁体的长度大于第一副永磁体的长度,第一副永磁体的长度等于静铁芯的长度。
[0015]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主永磁体的长度大于第一副永磁体的长度,第一副永磁体的长度等于静铁芯的长度,由此可以提高磁场的有效利用面积。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副永磁体组环绕设置于静铁芯,主永磁体组环绕设置于副永磁体组,副永磁体组与主永磁体组中的永磁体的目标磁极朝向静铁芯,该目标磁极可以是“S”极,或者也可以是“N”极,并且主永磁体组中的永磁体的长度大于副永磁体组中的永磁体的长度。
[0017]本申请实施例中,限定了电磁机构的具体结构,并且线圈可以完全被主永磁体组以及副永磁体组所提供的磁场包围,提高了磁场的利用率。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继电器还包括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动铁芯、第二动铁芯、线圈架、触头安装槽以及触头导轨,其中,第一动铁芯设置于线圈架的一侧,第二动铁芯设置于线圈架的另一侧,该驱动机构采用的加工方式为一体成型式加工。
[0019]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可以采用一体成型式加工,因此降低了继电器的装配时间,提高了传动效率。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继电器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连接件,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触头安装槽、触头导轨以及第一连接孔,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动铁芯、第二动铁芯、线圈架以及第二连接孔,连接件可以通过插入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的方式与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的加工方式为一体成型式加工。
[0021]本申请实施例中限定了驱动机构的另一种形式,降低了继电器的装配时间,提高了传动效率。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继电器还包括动簧片以及静簧片,其中,动簧片为柔性可变形材料,静簧片为刚性材料。
[0023]本申请实施例中,限定了动簧片的材质为柔性可变形材料,因此可以减少动触头的弹跳,限定了静簧片的材质为刚性材料,因此不容易发生形变。
[0024]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该继电器包括电磁机构,该电磁机构包括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导磁材料外壳、绝缘容纳件、动铁芯、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这其中,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与导磁材料外壳固定,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的导磁方向相反,绝缘容纳件的内部开设有空腔,底部开设有通孔,第一永磁体以及第二永磁体设置于空腔内,动铁芯穿过该通孔,动铁芯的底部与导磁材料外壳固定连接,绝缘容纳件可以沿着动铁芯移动,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分别设置于绝缘容纳件的两侧,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绝缘容纳件以及动铁芯都设置于导磁材料外壳内部,导磁材料外壳的顶部至少开设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导磁材料外壳的底部至少开设有第三开口以及第四开口。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机构,所述电磁机构包括轭铁、顶盖、静铁芯、主永磁体组以及副永磁体组,所述继电器还包括第一动铁芯以及第二动铁芯;所述静铁芯、所述顶盖、所述主永磁体组以及所述副永磁体组与所述轭铁固定连接;所述顶盖开设有第一开口组,所述第一开口组设置于所述顶盖用于与所述第一动铁芯接触的位置,所述第一开口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开口;所述轭铁开设有第二开口组,所述第二开口组设置于所述轭铁用于与所述第二动铁芯接触的位置,所述第二开口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开口;所述继电器还包括线圈架,所述线圈架上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架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静铁芯以及所述副永磁体组设置于所述空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为铆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动铁芯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上开设第一子开口组,所述第二接触部上开设第二子开口组,所述第一子开口组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子开口,所述第二子开口组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子开口,所述第一子开口组以及所述第二子开口组包括于所述第一开口组;所述轭铁包括第三接触部以及第四接触部,所述第三接触部以及所述第四接触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动铁芯接触,所述第三接触部上开设第三子开口组,所述第四接触部上开设第四子开口组,所述第三子开口组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第二子开口,所述第四子开口组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第二子开口,所述第三子开口组以及所述第四子开口组包括于所述第二开口组。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永磁体组包括第一主永磁体以及第二主永磁体,所述副永磁体组包括第一副永磁体以及第二副永磁体,所述第一副永磁体与所述静铁芯的一侧贴合,所述第二副永磁体与所述静铁芯的另一侧贴合,所述第一主永磁体与所述轭铁的一侧内壁贴合,所述第一主永磁体设置于所述静铁芯的一侧,所述第二主永磁体与所述轭铁的另一侧内壁贴合,所述第二主永磁体设置于所述静铁芯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主永磁体与所述第二主永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广超董恩源唐倬王永兴王公润孙晓志张立范薛书田皮宇强肖志明彭良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