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枝扦插育苗棒及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141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茶树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枝扦插育苗棒及育苗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育苗棒采用废弃食用菌菌棒,经过消毒后加入微生物发酵菌剂、尿素、甲壳素和寡聚糖后进行发酵,活化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采用所述育苗棒进行茶枝扦插育苗的方法。实现废弃食用菌菌棒的资源化利用,通过菌棒免破袋再利用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利用废弃菌棒制作成的育苗棒可以用于作物育苗、花卉栽培等,实现废弃菌棒的高效利用,避免了废弃菌棒随意丢弃、焚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枝扦插育苗棒及育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茶树繁育
,具体涉及一种茶枝扦插育苗棒及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全省每年种植的食用菌总数超过8亿棒,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重要支柱型产业。然而,由于专业化的废弃菌棒处理企业较少,多数废弃菌棒以丢弃、焚烧为主,废弃菌棒的处理率和利用率较低,这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废弃菌棒处理已经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采用有机肥料开发利用、二次栽培料循环利用、能源和生物质燃料利用、土壤改良剂和修复剂利用、栽培基质利用、特色养殖业利用等技术模式可以实现废弃菌棒的资源化利用,真正实现废弃菌棒的“变废为宝”。但是,由于废弃菌棒循环利用中需要增加破袋拆除、原料分筛等繁琐工序,无形中增加了对设备的生产要求以及生产成本等,而废弃菌棒免破袋再利用技术则能够避免上述不利条件,既可以减少成本投入,又能够实现废弃菌棒的资源化利用。与此同时,采用菌棒免破袋再利用技术将废弃菌棒制作成育苗棒,应用于作物育苗、花卉栽培等,可以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然而,目前菌棒免破袋再利用技术相对缺乏,无法有效的指导实际生产。
[0003]贵州茶园面积已达700万亩,而且每年的茶园面积仍在不断增加,因此对茶苗的需要也在不断增加。目前传统的茶枝扦插育苗法多以土壤为苗床进行扦插,茶苗成活率低、成苗时间长,无法保证茶苗的有效及时供应。因此,必须研发新型采用基质育苗法实现茶枝快速扦插成苗及壮苗,从而提高茶苗成活率和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茶枝扦插育苗提供一种营养物。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枝扦插育苗棒,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一)菌棒灭活:选取长度20cm、体积3.0~3.6L的食用菌菌棒,将未经破袋的食用菌菌棒从两端注入400~600mL质量比2.0~4.0%的H2O2溶液,采用高压120℃灭菌1~2h,待灭菌完成后将菌棒取出常温冷却至20~25℃,再从菌棒两端注入100~200mL质量比10.0~20.0%的酒精溶液,常温晾晒24h;
[0007]步骤二)配制发酵液:先将800~1200g淀粉加入至50kg纯净水中,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细菌型、真菌型、放线菌型的微生物发酵菌剂加入至淀粉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密封发酵3~5天即可;其中细菌型发酵菌剂20~40g,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ro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daceae)中的一种或几种,真菌型发酵菌剂40~60g,是木霉菌(richoderma)、曲霉菌 (Aspergillus)、青霉菌(Penicillium)中的一种或几种,放线菌型发酵菌剂10~30g,是纤维放线菌(Acidoherums celluloliicus)、链霉菌(Srpomyces)、诺卡氏菌属(Ncardia)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8]步骤三):菌棒发酵:将8~12g固体尿素、1~3g甲壳素、1~3g寡聚糖溶解至100mL水中,然后将尿素溶液从菌棒中间部位注入,静置24h后,再将步骤二)中的发酵液按照体积比1:100比例用水稀释后,将15~25mL稀释液从菌棒中间部位注入,静置发酵20天;
[0009]步骤四)菌棒活化:菌棒发酵20天后,采用喷雾法将冷水喷洒至菌棒表面,将菌棒内的温度降至 20~25℃,然后每个菌棒引入5~10条蚯蚓种,继续培养20天,即得到育苗棒。
[0010]其中,步骤一)中,H2O2溶液质量比为3.0%,注入量为500mL;高压灭菌时间为1.5h;酒精溶液质量比为15.0%,注入量为150mL。
[0011]具体的,步骤二)中,淀粉用量为1000g,细菌型发酵菌剂为30g,真菌型发酵菌剂为50g,放线菌型发酵菌剂20g。
[0012]优选的,细菌型发酵菌剂为地衣芽孢杆菌,真菌型发酵菌剂为木霉菌,放线菌型发酵菌剂为纤维放线菌。
[0013]进一步的,步骤三)中,尿素用量为10g,甲壳素用量为2g,寡聚糖用量为2g;发酵稀释液用量为 20mL。
[0014]其中,步骤四)中,引入的蚯蚓种条数为8条。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采用所述育苗棒育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步骤a)茶枝扦插:选取5年生以上的茶树剪取茶枝,茶枝顶端需保留1芽1叶、中部保留1片老叶,茶枝长度5~8cm,然后将茶枝底端浸泡于营养液中0.5h,然后取出扦插于育苗棒中,根据育苗棒长度每间隔10cm插一个茶枝,最后放置于小拱棚内,并用土壤将育苗棒完全覆盖,露出茶枝即可,同时保证棚内温度白天25~30℃、夜间5~10℃;
[0017]步骤b)壮苗提质:在茶枝扦插后的第7、15、25、35天,从育苗棒中间部位浇灌400~600mL质量比0.03~0.05%的H2O2溶液,后期根据育苗棒水分状况补充水分,并在茶枝扦插后的第60、90、120、150 天,将含有质量比0.01~0.03%海藻酸和质量比0.01~0.03%2,4

表芸
·
赤霉酸混合溶液喷施于茶苗表面,喷洒量为1~1.5L/m2;
[0018]步骤c)茶苗移栽:在育苗6个月后,将整个育苗棒取出得到茶苗,去除菌袋后,按照株距50cm、行距50cm移栽于田间即可。
[0019]具体的,步骤a)中,所示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经过550℃高温炭化后的酒糟生物炭800~1200 g、200~300g生根粉、1~1.5L木醋液加入至20L纯净水中,搅拌均匀后静置24h,即得到营养液,其中木醋液是酒糟经过550℃高温炭化后得到。
[0020]优选的,步骤a)中,酒糟生物炭用量为1000g,生根粉用量为250g,木醋液用量为1.2L。
[0021]进一步的,步骤b)中,H2O2溶液质量比为0.04%,注入量为500mL,海藻酸质量比为0.02%,2,4
‑ꢀ
表芸
·
赤霉酸质量比为0.02%,混合溶液喷洒量为1.2L/m2。
[0022]本专利技术中所用菌棒为食用菌培养后的废弃菌棒。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1)该技术可以实现废弃食用菌菌棒的资源化利用,通过菌棒免破袋再利用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利用废弃菌棒制作成的育苗棒可以用于作物育苗、花卉栽培等,实现废弃菌棒的高效利用,避免了废弃菌棒随意丢弃、焚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0025](2)采用H2O2‑
高温高压

酒精“三重”灭菌法,能够保证菌棒灭菌效果更彻底,避免
影响微生物菌剂的发酵效果。
[0026](3)使用“真菌型

细菌型

放线菌型”三类微生物发酵菌剂联合进行菌棒发酵,发酵速度快,发酵程度高;同时使用含有尿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枝扦插育苗棒,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菌棒灭活:选取长度20cm、体积3.0~3.6L的食用菌菌棒,将未经破袋的食用菌菌棒从两端注入400~600mL质量比2.0~4.0%的H2O2溶液,采用高压120℃灭菌1~2h,待灭菌完成后将菌棒取出常温冷却至20~25℃,再从菌棒两端注入100~200mL质量比10.0~20.0%的酒精溶液,常温晾晒24h;步骤二)配制发酵液:先将800~1200g淀粉加入至50kg纯净水中,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细菌型、真菌型、放线菌型的微生物发酵菌剂加入至淀粉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密封发酵3~5天即可;其中细菌型发酵菌剂20~40g,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ro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daceae)中的一种或几种,真菌型发酵菌剂40~60g,是木霉菌(richoderma)、曲霉菌(Aspergillus)、青霉菌(Penicillium)中的一种或几种,放线菌型发酵菌剂10~30g,是纤维放线菌(Acidoherums celluloliicus)、链霉菌(Srpomyces)、诺卡氏菌属(Ncardia)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三):菌棒发酵:将8~12g固体尿素、1~3g甲壳素、1~3g寡聚糖溶解至100mL水中,然后将尿素溶液从菌棒中间部位注入,静置24h后,再将步骤二)中的发酵液按照体积比1︰100比例用水稀释后,将15~25mL稀释液从菌棒中间部位注入,静置发酵20天;步骤四)菌棒活化:菌棒发酵20天后,采用喷雾法将冷水喷洒至菌棒表面,将菌棒内的温度降至20~25℃,然后每个菌棒引入5~10条蚯蚓种,继续培养20天,即得到育苗棒。2.如权利要求1所述育苗棒,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H2O2溶液质量比为3.0%,注入量为500mL;高压灭菌时间为1.5h;酒精溶液质量比为15.0%,注入量为150mL。3.如权利要求1所述育苗棒,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淀粉用量为1000g,细菌型发酵菌剂为30g,真菌型发酵菌剂为50g,放线菌型发酵菌剂20g。4.如权利要求3所述育苗棒,其特征在于,细菌型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萌魏全全柳玲玲刘彦伶芶久兰顾小凤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