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漂浮型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12584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漂浮型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首先以二次煅烧的方法制备出缺陷态氮化碳纳米片,再通过原位沉积法在其表面紧密附着碳酸银纳米颗粒形成复合材料,最后配置聚苯乙烯乙酸乙酯粘合剂将复合材料负载到珍珠岩表面制备漂浮型光催化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漂浮型光催化材料具有污染物去除效率高、环保无毒、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固液分离和再利用、成本较低等优点,在短时间内能通过先吸附再降解以达到去除污水中亚甲基蓝和四环素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印染、医疗、养殖等行业的污水处理,为有机污水的高效修复提供有效借鉴。借鉴。借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漂浮型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功能材料和水处理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漂浮型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而水体污染在众多环境问题中更为严重,人类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向水生环境排放各种污水,其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会刺激藻类生长而引发水华,且水中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致使溶解氧量匮乏,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湖泊等大型水体由于流速缓慢,污染物无法快速扩散,一旦发生污染更会使污染物质产生积累,让水体环境进入恶性循环,水体的使用价值进一步降低。根据我国对代表性湖泊的规划评价数据,目前有44个湖泊呈富营养化状态,其余代表性湖泊均为中营养化状态,由此可见我国湖泊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胁迫。为了更好地治理湖泊等大型水体环境问题,除了控制污染源的排放,还需要开发新的技术以提高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能力。
[0003]近年来,光催化技术由于其降解能力强且高效、操作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漂浮型光催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型光催化材料以膨胀珍珠岩为漂浮载体,载体上负载有缺陷态氮化碳纳米片和碳酸银纳米颗粒,所述漂浮型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5~20g三聚氰胺,10~40g尿素,使三聚氰胺与尿素的质量比为1:(1~5),将称取的三聚氰胺与尿素溶于150~600mL无水乙醇中,超声2~3小时,搅拌1~2小时,随后将混合液放入水浴锅在70~90℃的条件下蒸干,倒入研钵中充分研磨,使三聚氰胺与尿素混合均匀;(2)将(1)中三聚氰胺与尿素的混合物置于带盖坩埚中,放入马弗炉中以3~10℃/min的速率升至500~520℃恒温2~3小时,再以同样的升温速率升至520~550℃恒温2~3小时,在马弗炉中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充分研磨,得到的黄色粉末为缺陷态氮化碳;(3)称取步骤(2)得到的缺陷态氮化碳粉末0.5g~5g于无盖坩埚中,用药匙将粉末均匀分布在坩埚中,使粉末与空气充分接触,将坩埚放入马弗炉中,保持开放状态,以3~10℃/min的速率加热至500~550℃恒温3~4小时,在马弗炉中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所得白色粉末为纳米片状缺陷态氮化碳;(4)称取(3)中制得的纳米片状缺陷态氮化碳粉末0.1~2g于20~200mL超纯水中,搅拌1~2小时,超声3~4小时,得到乳白色悬浊液;(5)称取0.0123~0.2463g的硝酸银溶于5~20mL超纯水,加入(4)中的悬浊液中,在黑暗的条件下搅拌1~2小时;(6)称取0.0038~0.0768g的无水碳酸钠溶于20~30mL超纯水中,将配置好的碳酸钠溶液转入滴定管中,控制滴定速度为10~15mL/h,在黑暗条件下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步骤(5)中的悬浊液,滴定完成后继续搅拌6~12小时,搅拌完成后静置1~2小时,随后用超纯水、无水乙醇洗涤离心3~5次;(7)将步骤(6)中得到的材料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50~60℃下烘干10~12小时,得到的黄色固体是Ag2CO3@缺陷态g

C3N4纳米片复合光催化材料,充分研磨后即可使用,控制缺陷态g

C3N4纳米片、硝酸银、无水碳酸钠的用量按照上述步骤可以制备不同质量比例的Ag2CO3@缺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新将李国裕汤春芳刘艳姜钱蓉李馨欧阳元昊刘其卓洪佳铭曾根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