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地貌的岩性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0365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古地貌的岩性恢复方法,包括:残余地貌的差异沉降校正;断裂恢复;构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地貌的岩性恢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球物理中古地貌的岩性恢复
,尤其涉及一种古地貌的岩性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盆外区域物源具有物源方向单一、经历地质历史时期长、物源演化和转变简单等特点。相对于盆外物源,盆内后期被覆盖的低凸起在沉积早期都有可能是物源区,动态物源的物源供给和分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层序位置,湖平面变化不同阶段,物源区大小均是变化的,同时不同古地貌位置剥蚀母岩岩性也会存在差异。古地貌形态决定了物源区的大小及沉积区的沉积总量,剥蚀母岩岩性决定储层原始物质组成,影响储层优劣。
[0003]古地貌恢复方法主要有回剥法、原始坡角恢复法、断层分析法等。回剥法恢复古地貌是目前最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手段之一,也是可信度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古地貌恢复方法之一。
[0004]回剥法:基于地层厚度后期无明显变化,地层无明显剥蚀的情况之下,对原始地貌的沉积恢复,侧重于对地层参数和特征的充分分析。
[0005]原始坡角恢复法:基于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强调沉积体等时性和在低位、海侵和高位时期不同沉积体和沉积地貌沉积模式差异下的坡角变化,在这个坡角变化之下可以对原始古地貌由新到老进行恢复,原始坡角恢复法可以还原地层未经剥蚀和改造的原始地貌格局。
[0006]断层分析法:针对构造运动影响强烈的研究区对不同时期断裂活动和地貌格局差异化分析,明确不同时期断裂和古地貌时空演化差异,是对盆内与低凸起伴生的断层活动性参数的充分分析。断层分析法是研究盆内断裂活动强烈地区,与断层有关的三角洲发育相关的古地貌恢复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0007]母岩恢复的主要方法有锆石测年法、砾石成分示踪法。锆石测年法可以通过锆石U

Pb定年得到多组U

Pb年龄,通过对锆石不同的区域进行系统的内部结构、微量元素特征和包裹体成分的综合研究,能够给出不同锆石晶域的成因机制,也可以对这些年龄赋予更加合理的地质解释。
[0008]砾石成分示踪法通过对沉积区钻井揭示岩心或岩屑中砾石成分及含量的统计,定性判断沉积母岩的组合样式,砾石成分含量能够从宏观上反映物源区母岩岩性特征。
[0009]前人的研究方法主要针对于沉积地层剥蚀量和古地貌的恢复,未考虑到剥蚀区的影响,具一定局限性,并且没有考虑岩性维度对储层的影响,无法有效对沉积时期古物源进行准确恢复,大大影响了优质储层的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古地貌的岩性恢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考虑沉积时期剥蚀母岩、地貌和岩性尺度导致古物源恢复存在不足的技术问题。
[001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古地貌的岩性恢复方法,所述岩性恢复方法包括:
[0012]S1:残余地貌的差异沉降校正;
[0013]通过对不同时期断裂活动差异和沉积地层厚度演化规律的分析,明确差异沉降规律和沉积基准面,对差异沉降进行校正;
[0014]S2:断裂恢复;
[0015]对研究区断裂识别分析,针对后期活动断裂且对地貌格架有较大影响及改造作用的进行断裂平移恢复,并恢复各时期分水岭位置;
[0016]S3:构造

沉积单元划分;
[0017]在各阶段断裂恢复及分水岭位置恢复后的残余地貌刻画基础上,划分不同关键沉积时期构造

沉积单元;
[0018]S4:剥蚀量恢复;
[0019]通过对剥蚀区、超剥区和剥蚀区范围界定,明确不同时期剥蚀范围,通过源

汇系统控制下的物质总量守恒原理和地层倾角恢复法,完成剥蚀区和超剥区剥蚀量恢复;
[0020]S5:对残余古地貌差异沉降校正和剥蚀量恢复,完善沉积时期古地貌格架恢复,
[0021]将剥蚀量回剥至凸起区,并叠合差异沉降沉积区地貌,完成沉积时期古地貌格架恢复;
[0022]S6:凸起母岩类型及残余母岩分布刻画;
[0023]利用岩屑、砾石、重矿物和锆石,判断母岩岩性和年代,井震结合,利用过井地震标定不同母岩的地震相特征,平面上定性识别不同类型母岩分布边界,对源区残余母岩分布进行刻画;
[0024]S7:钻井岩屑组分分析统计;
[0025]针对沉积区钻井进行岩石学分析,对其岩屑组成精细划分及统计;
[0026]S8:定性恢复沉积时期源区母岩类型及分布;
[0027]根据岩屑类型及含量统计,定性恢复沉积时期凸起源区母岩类型及展布范围,并半定量预测沉积物砾石主要组分。
[0028]优选的,在步骤S1中,所述差异沉降校正的具体方法包括:选取夷平面作为沉积基准面,对沉积基准面进行层拉平处理,校正沉积后期差异沉降量。
[0029]优选的,在步骤S2中,所述断裂恢复的具体方法包括:
[0030]步骤S
21
:根据断裂上下盘地层归属分析断裂活动时期,对后期活动的断裂进行断裂平移恢复;
[0031]步骤S
22
:统计残余地貌分水岭与出水口间总距离L、总断距H、断层角度α和各时期断距h1、h2、h3,计算各时期分水岭的位置,其中:
[0032]La=H/tanα
ꢀꢀꢀꢀꢀꢀꢀꢀꢀꢀꢀꢀꢀꢀꢀꢀꢀꢀ
(1)
[0033]Le=L

La
ꢀꢀꢀꢀꢀꢀꢀꢀꢀꢀꢀꢀꢀꢀꢀꢀꢀꢀꢀꢀꢀ
(2)
[0034]La1=La*h1/(h1+h2+h3)
ꢀꢀꢀꢀꢀꢀꢀꢀꢀ
(3)
[0035]Le1=Le*h1/(h1+h2+h3)
ꢀꢀꢀꢀꢀꢀꢀꢀꢀ
(4)
[0036]L1=La1+Le1
ꢀꢀꢀꢀꢀꢀꢀꢀꢀꢀꢀꢀꢀꢀꢀꢀꢀꢀ
(5)
[0037]其中:La为总水平掀斜距离;Le为总溯源侵蚀距离;La1为各时期水平掀斜距离;
Le1为各时期溯源侵蚀距离;L1为各时期分水岭距出水口距离。
[0038]优选的,在步骤S3中,所述构造

沉积单元划分的具体方法包括:
[0039]步骤S
31
:根据分水岭和分水线、凸起群边界线对构造

沉积单元进行划分;
[0040]步骤S
32
:建立各凸起群物源体系

沉积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
[0041]优选的,在步骤S4中,所述剥蚀量恢复的具体方法为:
[0042]步骤S
41
:识别剥蚀区、超剥区和超覆区;
[0043]步骤S
42
:对超剥区利用地层趋势法进行剥蚀量恢复,对剥蚀区利用地层趋势法和体积反演法进行剥蚀量恢复。
[0044]优选的,在步骤S5中,所述对残余古地貌差异沉降校正和剥蚀量恢复,完善沉积时期古地貌格架恢复的具体方法为:在明确分水岭位置及剥蚀总量后,将剥蚀量按照对应的剥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地貌的岩性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残余地貌的差异沉降校正;通过对不同时期断裂活动差异和沉积地层厚度演化规律的分析,明确差异沉降规律和沉积基准面,对差异沉降进行校正;S2:断裂恢复;对研究区断裂识别分析,针对后期活动断裂且对地貌格架有较大影响及改造作用的进行断裂平移恢复,并恢复各时期分水岭位置;S3:构造

沉积单元划分;在各阶段断裂恢复及分水岭位置恢复后的残余地貌刻画基础上,划分不同关键沉积时期构造

沉积单元;S4:剥蚀量恢复;通过对剥蚀区、超剥区和剥蚀区范围界定,明确不同时期剥蚀范围,通过源

汇系统控制下的物质总量守恒原理和地层倾角恢复法,完成剥蚀区和超剥区剥蚀量恢复;S5:对残余古地貌差异沉降校正和剥蚀量恢复,完善沉积时期古地貌格架恢复,将剥蚀量回剥至凸起区,并叠合差异沉降沉积区地貌,完成沉积时期古地貌格架恢复;S6:凸起母岩类型及残余母岩分布刻画;利用岩屑、砾石、重矿物和锆石,判断母岩岩性和年代,井震结合,利用过井地震标定不同母岩的地震相特征,平面上定性识别不同类型母岩分布边界,对源区残余母岩分布进行刻画;S7:钻井岩屑组分分析统计;针对沉积区钻井进行岩石学分析,对其岩屑组成精细划分及统计;S8:定性恢复沉积时期源区母岩类型及分布;根据岩屑类型及含量统计,定性恢复沉积时期凸起源区母岩类型及展布范围,并半定量预测沉积物砾石主要组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地貌的岩性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差异沉降校正的具体方法包括:选取夷平面作为沉积基准面,对沉积基准面进行层拉平处理,校正沉积后期差异沉降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地貌的岩性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断裂恢复的具体方法包括:步骤S
21
:根据断裂上下盘地层归属分析断裂活动时期,对后期活动的断裂进行断裂平移恢复;步骤S
22
:统计残余地貌分水岭与出水口间总距离L、总断距H、断层角度α和各时期断距h1、h2、h3,计算各时期分水岭的位置,其中:La=H/tanα
ꢀꢀꢀꢀꢀ
(1)Le=L

La
ꢀꢀꢀꢀꢀꢀꢀꢀ
(2)La1=La*h1/(h1+h2+h3)
ꢀꢀꢀꢀꢀꢀꢀꢀ
(3)Le1=Le*h1/(h1+h2+h3)
ꢀꢀꢀꢀꢀꢀ
(4)L1=La1+Le1
ꢀꢀꢀꢀꢀꢀꢀꢀ
(5)其中:La为总水平掀斜距离;Le为总溯源侵蚀距离;La1为各时期水平掀斜距离;Le1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晓峰朱红涛王清斌刘强虎庞小军代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