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01616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纺纱机械,能够通过简单结构在纱线行进方向的储纱装置的上游侧纱线断开的情况下适当地处理卷装侧的纱线。纺纱机械具备喂纱装置(23)、卷取装置(21)、储纱装置(17)、检测装置(81)、捕捉装置(83)和第一喷射装置(97)。储纱装置具有储存来自喂纱装置的细纱(7)的储纱辊(41)。在比储纱装置靠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细纱断开的情况下,检测装置检测卷装(9)侧的细纱的纱线端(7t)。捕捉装置在比储纱装置靠下游侧捕捉卷装侧的细纱的纱线端。第一喷射装置朝向捕捉装置喷射空气。基于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停止卷装侧的细纱的卷绕,以使卷装侧的细纱的纱线端停止在能够成为通过捕捉装置被捕捉的状态的位置。置被捕捉的状态的位置。置被捕捉的状态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纱机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机械。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公知有具备喂纱装置、卷取装置和储纱装置的纺纱机械。专利文献1以及2分别公开这种纺纱机械。
[0003]专利文献1的纺纱机械具备牵伸装置以及气流纺纱机(喂纱装置)、形成卷装的卷取装置、和具有储纱辊的储纱装置。储纱辊在纱线行进方向上设置于比纺织装置(喂纱装置的一部分)靠下游侧,通过将细纱卷缠于外周面进行旋转,能够暂时储存细纱。该纺纱机械具备在纱线行进方向上配置于比储纱辊靠下游侧的行进检测传感器。行进检测传感器能够在比储纱辊靠下游侧检测细纱是否在纱线通道上行进以及是否停止行进之中的至少任一种。
[0004]专利文献2的纺纱机械具备牵伸装置以及气流纺纱机(喂纱装置)、生成卷装的卷取装置和储纱装置。储纱装置具备的储纱辊能够通过卷缠从气流纺纱机(喂纱装置的一部分)送出的纱线将其暂时储存。该纺纱机械具备在纱线行进方向上配置于比储纱辊靠下游侧的第一吸引装置。在纱线行进方向上的储纱装置与卷取装置之间(在比储纱装置靠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纱线断开时,为了除去在储纱辊残留的断开纱线,第一吸引装置吸引该断开纱线的下游侧端部。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67891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108629号公报
[0007]在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2的结构中,在比储纱装置靠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纱线断开的情况下,卷取装置侧的纱线的一部分能够通过卷取装置被卷绕于卷装。但是,根据该结构,存在无法适当地处理卷取装置侧的纱线(卷装侧的纱线)的情况。例如,若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完全卷绕于卷装,则存在不能将该纱线端从卷装适当地拉出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纱机械,在纱线行进方向的比储纱装置靠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纱线断开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简单结构适当地处理卷装侧的纱线。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观点,提供以下结构的纺纱机械。即,该纺纱机械具备喂纱装置、卷取装置、储纱装置、检测装置、捕捉装置和第一喷射装置。上述喂纱装置能够供给纱线。上述卷取装置卷绕从上述喂纱装置供给的纱线形成卷装。上述储纱装置配置于在上述喂纱装置与上述卷取装置之间形成的纱线行进路径的中途。上述储纱装置具有卷绕从上述喂纱装置供给的纱线进行储存的储纱辊。在比上述储纱装置靠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纱线断开的情况下,上述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上述捕捉装置在比上述储纱装置靠下游侧捕捉上述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上述第一喷射装置朝向上述捕捉装置喷射空气。基于上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停止上述卷装侧的纱线的卷绕,以使上述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
端停止在能够成为通过上述捕捉装置被捕捉的状态的位置。
[0010]在本说明书中,上述检测装置检测上述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的情况包含检测该纱线完全终了的部分的情况和检测纱线终了的部分附近的纱线的区域的情况。
[0011]由此,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由此能够使卷装的旋转容易停止在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能够成为通过捕捉装置被捕捉的状态的位置。因此,在比储纱装置靠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纱线断开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简单结构处理卷装侧的纱线。通过从第一喷射装置喷射空气,能够朝向捕捉装置引导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因此,能够通过捕捉装置可靠地捕捉纱线端。
[0012]优选在上述纺纱机械中,上述检测装置是被配置为检测上述储纱辊的外周面的传感器。
[0013]由此,能够在适当时刻使卷装侧的纱线的卷绕停止。
[0014]优选在上述纺纱机械中,上述传感器是反射型传感器。
[0015]由此,能够容易检测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
[0016]在上述纺纱机械中,也能为以下结构。即,上述检测装置是被配置为检测上述储纱辊的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区域的传感器。上述纺纱机械还具备限制单元。上述限制单元在比上述传感器检测出上述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靠前的时刻,限制上述纱线行进路径所包含的从上述储纱辊退绕的纱线的纱线通道。
[0017]此时,能够在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行进路径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传感器对纱线端的检测。因此,能够可靠地检测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
[0018]在上述纺纱机械中,上述检测装置能够构成为线传感器。
[0019]此时,能够可靠地检测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
[0020]优选在上述纺纱机械中,上述捕捉装置构成为包含通过供给压缩空气产生吸引流的吸气装置。
[0021]由此,通过由喷射空气产生的空气的流动,能够在捕捉装置中强烈吸引纱线。因此,在为了从卷装退绕纱线而使卷装向反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产生卷装侧的纱线相对于卷装被卷向与本来相反的方向的反卷。
[0022]优选在上述纺纱机械中,上述第一喷射装置隔着上述纱线行进路径的一部分配置于与上述捕捉装置相反一侧。
[0023]由此,能够通过捕捉装置可靠地捕捉纱线端。
[0024]优选在上述纺纱机械中为以下结构。即,上述捕捉装置具备在前端形成有捕捉用开口的筒状的管。上述捕捉用开口被固定设置。上述管与吸引源连接。
[0025]由此,能够实现捕捉装置的简单结构。
[0026]优选在上述纺纱机械中为以下结构。即,上述纺纱机械具备引导部件和纱线检测传感器。上述引导部件配置于比上述储纱辊靠下游侧,引导被卷绕于上述卷装的纱线。上述纱线检测传感器配置于比上述引导部件靠下游侧,检测被卷绕于上述卷装的纱线。
[0027]由此,能够在比引导部件靠下游侧可靠地检测纱线。
[0028]优选在上述纺纱机械中为以下结构。即,该纺纱机械具备接线装置。在比上述储纱装置靠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纱线断开的情况下,上述接线装置进行将上述喂纱装置侧的纱线和上述卷装侧的纱线连接的接线处理。
[0029]由此,即便在比储纱装置靠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纱线断开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接线处理再次开始卷装的卷绕。
[0030]优选在上述纺纱机械中,上述捕捉装置在纱线行进方向上配置于上述储纱装置与上述接线装置之间,在纱线行进方向上,相比上述卷取装置,配置于上述储纱装置的附近。
[0031]由此,在比储纱装置靠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纱线断开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位于储纱装置的附近的捕捉装置容易地捕捉卷装侧的纱线。另外,由于通过储纱装置与接线装置之间的捕捉装置捕捉卷装侧的纱线,能够通过接线装置对被捕捉到的卷装侧的纱线顺利地进行接线。
[0032]优选在上述纺纱机械中为以下结构。即,该纺纱机械具备第二喷射装置。在比上述储纱装置靠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纱线断开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喷射装置以朝向上述捕捉装置引导上述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的方式喷射空气。
[0033]由此,即便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位于比捕捉装置靠下游侧,也能从卷装拉出卷装侧的纱线,通过捕捉装置来捕捉。
[0034]优选在上述纺纱机械中为以下结构。即,该纺纱机械具备能够检测从上述喂纱装置供给的纱线所包含的纱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喂纱装置,其能够供给纱线;卷取装置,其卷绕从所述喂纱装置供给的纱线形成卷装;储纱装置,其配置于在所述喂纱装置与所述卷取装置之间形成的纱线行进路径的中途,具有卷绕从所述喂纱装置供给的纱线进行储存的储纱辊;检测装置,其在比所述储纱装置靠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纱线断开的情况下,检测所述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捕捉装置,其在比所述储纱装置靠下游侧捕捉所述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以及第一喷射装置,其朝向所述捕捉装置喷射空气,基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停止所述卷装侧的纱线的卷绕,以使所述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停止在能够成为通过所述捕捉装置被捕捉的状态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是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储纱辊的外周面的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是反射型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是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储纱辊的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区域的传感器,所述纺纱机械还具备限制单元,所述限制单元在比所述传感器检测出所述卷装侧的纱线的纱线端靠前的时刻,限制所述纱线行进路径所包含的从所述储纱辊退绕的纱线的纱线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是线传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装置构成为包含通过供给压缩空气产生吸引流的吸气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射装置隔着所述纱线行进路径的一部分配置于与所述捕捉装置相反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目片努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