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建筑屋顶构造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007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建筑屋顶构造及其施工方法,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多个第三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间隔且相对设置,第一方向正交于上下方向,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横梁设在第二横梁的上方,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和第二横梁的第一端均与第一支撑件相连,第一横梁的第二端和第二横梁的第二端均与第二支撑件相连,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沿第一横梁的中部朝向第一横梁的两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多个第三支撑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三支撑件的上端与第一横梁相连,第三支撑件的下端与第二横梁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建筑屋顶构造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施工方便等优点。工方便等优点。工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屋顶构造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屋顶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功能的升级,对于大空间大跨结构的需求越来越多,例如体育场馆、大型实验室、大型会议室均需要大跨建筑屋顶,因此,提升大跨建筑屋顶构造是提升建筑功能的重要技术手段。
[0003]相关技术中,建筑屋顶构造复杂、重量轻、施工困难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施工简单、成本低廉、重量轻便的建筑屋顶构造。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的建筑屋顶构造施工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于上下方向;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横梁设在所述第二横梁的上方,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沿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多个第三支撑件,多个所述第三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设置建筑屋顶构造,设置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多个第三支撑件,使得建筑屋顶构造节点连接简单、施工方便、具有极强的耗能能力,能同时抵抗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作用。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建筑屋顶构造还包括:第一杆,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第二杆,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之间;第三杆,所述第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第三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第四杆,所述第四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所述第四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杆的第二端之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倾斜,所述第二杆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倾斜,所述第三杆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倾斜,所述第四杆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且朝向所
述第二横梁的中部倾斜。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三支撑件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个为第一子支撑件,多个所述第三支撑件邻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个为第二子支撑件,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子支撑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子支撑件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支撑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支撑件的第二端相连。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通过混凝土浇筑;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设在所述第一杆体内,以便增加所述第一杆体的稳定性;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以便所述第三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杆体相连。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梁包括: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为钢管;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为预应力钢筋,所述第二钢筋穿设在所述第二杆体内;多个第二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杆体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和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上下方向一一对应设置,以便所述第三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杆体相连;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杆体的两端,所述第二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相抵,所述第三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四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件包括:套筒;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筒的远离所述安装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其中一者相连,所述安装杆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另一者相连,所述第三支撑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横梁受到的载荷与所述第二横梁受到的载荷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值,所述套筒和所述安装杆可相对静止,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横梁受到的载荷与所述第二横梁受到的载荷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所述套筒和所述安装杆可相对移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件还包括摩擦件,所述摩擦件设在所述套筒的内周面和所述安装杆的至少部分的外周面的至少一者上,以便通过所述摩擦件以使所述第三支撑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四杆均包括第三杆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在所述第三杆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设在所述第三杆体的第二端。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沿上下方向延伸;S2:安装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S3:在所述第二横梁上浇筑第一横梁,待所述第一横梁成型后,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S4:安装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的第一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的第二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的第一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的第三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建筑屋顶构造100;第一支撑件1;第二支撑件2;第一横梁3;第一杆体31;第一连接件32;连接杆321;第一板322;第二板323;第二横梁4;第二杆体41;第二钢筋42;第二连接件43;第三连接件44;第四连接件45;第三板451;第三支撑件5;第一子支撑件51;第二子支撑件52;套筒53;安装杆54;摩擦件55;第一杆6;第三杆体61;第一连接部62;第四板621;第二连接部63;第二杆7;第三杆8;第四杆9。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于上下方向;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横梁设在所述第二横梁的上方,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沿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多个第三支撑件,多个所述第三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杆,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第二杆,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之间;第三杆,所述第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第三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第四杆,所述第四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所述第四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杆的第二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倾斜,所述第二杆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倾斜,所述第三杆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倾斜,所述第四杆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三支撑件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个为第一子支撑件,多个所述第三支撑件邻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个为第二子支撑件,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子支撑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子支撑件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支撑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支撑件的第二端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通过混凝土浇筑;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设在所述第一杆体内,以便增加所述第一杆体的稳定性;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以便所述第三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亮东段林利聂鑫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