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926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12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包括结构顶板、支撑底座、支撑柱、支撑连接杆、上横梁、下横梁、上支撑片、支撑连杆、下支撑片、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所述支撑柱底端设于支撑底座上,所述结构顶板一端设于支撑柱顶端上,所述结构顶板下方从上倒下依次设有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片设于上支撑板下方,所述下支撑片设于下支撑板下方,所述上横梁设于上支撑板上,所述下横梁设于下支撑板上,所述支撑连接杆设于远离结构顶板上,所述第一减震组件设于两组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所述第二减震组件设于支撑柱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具有环保节能的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能的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能的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横向跨越60米的钢结构、跨度在30m以上的混凝土和跨度在18m以上的框架结构为大跨度钢结构;主要用于民用建筑的影剧院、体育场馆、展览馆、大会堂、航空港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具有重量轻、施工周期短、安装方便、抗震性能好、造型美观、洁净、节奏明快、内部空间大等特点;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支撑梁的固定和连接就需要大量的焊接工序,而且在对钢结构进行固定时还需大量的焊接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当前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环保节能的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包括结构顶板、支撑底座、支撑柱、支撑连接杆、上横梁、下横梁、上支撑片、支撑连杆、下支撑片、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所述支撑柱底端设于支撑底座上,所述结构顶板一端设于支撑柱顶端上,所述结构顶板下方从上倒下依次设有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片设于上支撑板下方,所述上支撑片与上支撑板相邻的一侧侧壁设于结构顶板侧壁上,所述下支撑片设于下支撑板下方,所述下支撑片与下支撑板相邻的一侧侧壁设于结构顶板侧壁上,所述上横梁设于上支撑板上,所述下横梁设于下支撑板上,所述支撑连接杆设于远离结构顶板上,所述第一减震组件设于两组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所述第二减震组件设于支撑柱侧壁上,所述支撑连杆一端铰接设于上横梁上,所述支撑连杆另一端设于结构顶板下方上;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移动块、导向柱、固定板、减震弹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固定板设于下横梁上,所述固定板设有两组,所述导向柱两端分别设于两组固定板上,所述移动块滑动设于导向柱上,所述减震弹簧滑动设于导向柱上,所述减震弹簧一端设于固定板侧壁上,所述减震弹簧另一端设于移动块侧壁上,所述移动块关于导向柱中轴线对称设有两组,所述减震弹簧与移动块对应设置,两组所述移动块分别为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铰接设于第一移动块上,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铰接设于下横梁下方,所述第二连杆一端铰接设于第二移动块上,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铰接设于下横梁下方,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呈剪叉结构铰接设置。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支撑架、减震柱和缓冲弹簧,所述支撑架子设于结构顶板下方上,所述减震柱一端设于支撑柱侧壁上,所述减震柱另一端设于支撑架侧壁上,所述缓冲弹簧滑动设于减震柱上,所述缓冲弹簧一端设于支撑柱侧壁上,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设于支撑架侧壁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结构顶板设有两组,所述支撑底座、支撑柱、支撑连接杆和第二减震组件关于结构顶板对应设置,两组所述结构顶板分别为第一结构顶板和第二结构顶板,
所述第一结构顶板另一端设有连接轴,所述第二结构顶板另一端转动设于连接轴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呈倒置梯形圆柱结构设置,所述支撑底座底部设有支撑圆板,所述支撑圆板上设有固定螺纹孔,所述固定螺纹孔内设有固定螺钉,通过固定螺钉紧固连接支撑圆板镶入地面,用来增加大跨度钢结构的稳定性。
[0008]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通过两组结构顶板实现了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通过连接轴可以改变结构顶架之间的支撑角度;通过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配合实现了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安装的稳定性,避免外力对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带来的挤压进行缓冲;通过支撑连杆实现了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采用铰接连接,既对结构起稳定支撑,又减少焊接工作量和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000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0]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一种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的第一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其中,1、支撑底座,2、支撑柱,3、支撑连接杆,4、上横梁,5、下横梁,6、上支撑片,7、支撑连杆,8、下支撑片,9、第一减震组件,10、第二减震组件,11、上支撑板,12、下支撑板,13、导向柱,14、固定板,15、减震弹簧,16、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18、第一移动块,19、第二移动块,20、支撑架,21、减震柱,22、缓冲弹簧,23、第一结构顶板,24、第二结构顶板,25、连接轴,26、支撑圆板,27、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5]如图1~2所示,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包括结构顶板、支撑底座1、支撑柱2、支撑连接杆3、上横梁4、下横梁5、上支撑片6、支撑连杆7、下支撑片8、第一减震组件9和第二减震组件10,所述支撑柱2底端设于支撑底座1上,所述结构顶板一端设于支撑柱2顶端上,所述结构顶板下方从上倒下依次设有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12,所述上支撑片6设于上支撑板11下方,所述上支撑片6与上支撑板11相邻的一侧侧壁设于结构顶板侧壁上,所述下支撑片8设于下支撑板12下方,所述下支撑片8与下支撑板12相邻的一侧侧壁设于结构顶板侧壁上,所述上横梁4设于上支撑板11上,所述下横梁5设于下支撑板12上,所述支撑连接杆3设于远离结构顶板上,所述第一减震组件9设于两组上横梁4和下横梁5之间,所述第二减震组件10设于支撑柱2侧壁上,所述支撑连杆7一端铰接设于上横梁4上,所述支撑连杆7另一端设于结构顶板下方上;所述第一减震组件9包括移动块、导向柱13、固定板14、减震弹簧15、第一连杆16和第二连杆17,所述固定板14设于下横梁
5上,所述固定板14设有两组,所述导向柱13两端分别设于两组固定板14上,所述移动块滑动设于导向柱13上,所述减震弹簧15滑动设于导向柱13上,所述减震弹簧15一端设于固定板14侧壁上,所述减震弹簧15另一端设于移动块侧壁上,所述移动块关于导向柱13中轴线对称设有两组,所述减震弹簧15与移动块对应设置,两组所述移动块分别为第一移动块18和第二移动块19,所述第一连杆16一端铰接设于第一移动块18上,所述第一连杆16另一端铰接设于下横梁5下方,所述第二连杆17一端铰接设于第二移动块19上,所述第二连杆17另一端铰接设于下横梁5下方,所述第一连杆16与第二连杆17呈剪叉结构铰接设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大跨度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顶板、支撑底座、支撑柱、支撑连接杆、上横梁、下横梁、上支撑片、支撑连杆、下支撑片、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所述支撑柱底端设于支撑底座上,所述结构顶板一端设于支撑柱顶端上,所述结构顶板下方从上倒下依次设有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片设于上支撑板下方,所述上支撑片与上支撑板相邻的一侧侧壁设于结构顶板侧壁上,所述下支撑片设于下支撑板下方,所述下支撑片与下支撑板相邻的一侧侧壁设于结构顶板侧壁上,所述上横梁设于上支撑板上,所述下横梁设于下支撑板上,所述支撑连接杆设于远离结构顶板上,所述第一减震组件设于两组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所述第二减震组件设于支撑柱侧壁上,所述支撑连杆一端铰接设于上横梁上,所述支撑连杆另一端设于结构顶板下方上;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移动块、导向柱、固定板、减震弹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固定板设于下横梁上,所述固定板设有两组,所述导向柱两端分别设于两组固定板上,所述移动块滑动设于导向柱上,所述减震弹簧滑动设于导向柱上,所述减震弹簧一端设于固定板侧壁上,所述减震弹簧另一端设于移动块侧壁上,所述移动块关于导向柱中轴线对称设有两组,所述减震弹簧与移动块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龙兴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宏之升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