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9772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和插装于底座上的静簧,所述静簧具有多个共面设置的配合平面以及凸出于所述配合平面的插接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插孔以及多个共面设置的基准面;所述静簧通过插接部插设于底座的插孔内,所述配合平面与基准面一一对应并相抵接配合;保证增大尺寸后的静簧能够可靠地装配到底座上,避免因尺寸过大而出现歪斜、进而导致触点参数不一致的问题。触点参数不一致的问题。触点参数不一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现有电磁继电器结构如公开号为CN202008961U、名称为具有线圈架限位的常开式电磁继电器所示。
[0003]根据市场应用端对继电器的高负载(负载电流高达100A)需求,需要将继电器的静簧(即上述文献中连接静触点的汇流片)的尺寸增大。但增大尺寸的静簧在于底座进行装配时,静簧容易出现歪斜,进而导致触点参数不一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能够使静簧能够可靠地装配到底座上。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和插装于底座上的静簧,所述静簧具有多个共面设置的配合平面以及凸出于所述配合平面的插接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插孔以及多个共面设置的基准面;所述静簧通过插接部插设于底座的插孔内,所述配合平面与基准面一一对应并相抵接配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静簧呈L形结构,包括互呈角度的静簧本体和静触点固定部,所述配合平面设置有三个,分别位于静簧本体的底部、静触点固定部的底部以及静簧本体和静触点固定部的连接过渡区的底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静簧的插接部的周侧面设置有倒刺,所述倒刺卡接在底座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静簧还具有凸出于所述配合平面的限位凸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对应限位凸台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凸台过盈插接于所述限位槽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向内凸起有凸筋,并通过凸筋抵接在限位凸台上而形成过盈配合。
[0011]进一步的,电磁继电器还包括线圈架、线圈、衔铁、动簧和线圈引出端,所述线圈架包括第一凸缘、第二凸缘以及位于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绕线轴;所述线圈架装配在底座上,所述线圈装配于线圈架的绕线轴上,所述线圈引出端装配至底座上,并连接所述线圈;所述静簧具有对应第一凸缘设置的静触点固定部,所述衔铁对应所述第一凸缘设置,所述动簧固定在衔铁上,且所述动簧上的动触点对应静触点固定部上的静触点而组成触点组。
[0012]进一步的,所述静簧呈L形结构,包括互呈角度的静簧本体和所述的静触点固定部,所述静触点固定部上设置所述静触点,所述静簧本体在背离静触点固定部的一侧形成
缺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线圈架上还设置有防退凸台,并通过防退凸台抵压在静簧本体的顶部。
[0014]进一步的,电磁继电器还包括动簧引出端、铁芯和轭铁,所述轭铁呈L型结构,包括轭铁横向部和轭铁竖向部,所述轭铁横向部对应所述第二凸缘设置,所述铁芯穿设于线圈架上并固定连接所述轭铁横向部,所述轭铁竖向部位于线圈外侧,所述衔铁具有朝向底座的下侧端、背离底座的上侧端、朝向静触点固定部的左侧端以及背离静触点固定部的右侧端,所述衔铁的右侧端朝向轭铁竖向部并与之相连;所述衔铁与轭铁竖向部之间连接有一拉簧;所述动簧引出端位于静簧的对立侧,所述动簧引出端呈L型结构,包括互呈角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动簧的动触点,所述第二部分延伸至轭铁竖向部的底部并装配于底座上,所述轭铁竖向部抵压在动簧引出端的第二部分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铁芯具有设于第一凸缘上的铁芯极面,所述铁芯极面与衔铁对应,且铁芯极面与静触点固定部在投影至底座的投影面位置不重合;所述线圈架的第一凸缘还凸起有挡墙;所述挡墙位于铁芯极面与静触点固定部之间。
[0016]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静簧插接至底座上时,通过多个配合平面与多个基准面的一一对应并相抵接配合,保证增大尺寸后的静簧能够可靠地装配到底座上;避免因尺寸过大而出现歪斜、进而导致触点参数不一致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继电器的底座组件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继电器的底座组件的静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电磁继电器的俯视图;
[0021]图4所示为图3中E

E线的剖视图;
[0022]图5所示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6所示为图3中F

F线的剖视图;
[0024]图7所示为图6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8所示为实施例中电磁继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所示为图8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10所示为实施例中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8]图11所示为实施例中电磁继电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所示为图11中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31]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2]参照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10和静簧20,所述静簧20具有多个共面设置的配合平面21以及凸出于所述配合平面21的插接部22,本具体实施例中,为三个共面设置的配合平面21。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插孔12以及三个共面设置的基准面11。进行插接装配时,如图 3至图7所示,所述静簧20通过插接部22插设于底座10的插孔12内,所述配合平面21与基准面11一一对应并相抵接配合;即三个配合平面21与三个基准面11一一对应并相抵接配合,如图5中的配合位置a1和a2,以及如图7中的a3位置;如此,能有一个很好的统一装配基准。实现稳定、精准的装配。如此,保证增大尺寸后的静簧20能够可靠地装配到底座10上;避免因尺寸过大而出现歪斜、进而导致触点参数不一致的问题。
[0033]进一步的,参照图2所示,所述静簧20呈L形结构,包括互呈角度的静簧本体204和静触点固定部201,三个共面设置的配合平面21分别位于静簧本体 204的底部、静触点固定部201的底部以及静簧本体204和静触点固定部201的连接过渡区的底部。如此设置,三组配合平面21与基准面11的基准配合呈三角形分布,静簧安装精度更高。
[0034]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配合平面21与基准面11一一对应并相抵接配合的数量不局限于三个,也可以是二个或三个以上。
[0035]再具体的,所述静簧20还具有凸出于所述配合平面21的限位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和插装于底座上的静簧,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具有多个共面设置的配合平面以及凸出于所述配合平面的插接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插孔以及多个共面设置的基准面;所述静簧通过插接部插设于底座的插孔内,所述配合平面与基准面一一对应并相抵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呈L形结构,包括互呈角度的静簧本体和静触点固定部,所述配合平面设置有三个,分别位于静簧本体的底部、静触点固定部的底部以及静簧本体和静触点固定部的连接过渡区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的插接部的周侧面设置有倒刺,所述倒刺卡接在底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还具有凸出于所述配合平面的限位凸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对应限位凸台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凸台过盈插接于所述限位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向内凸起有凸筋,并通过凸筋抵接在限位凸台上而形成过盈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电磁继电器还包括线圈架、线圈、衔铁、动簧和线圈引出端,所述线圈架包括第一凸缘、第二凸缘以及位于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绕线轴;所述线圈架装配在底座上,所述线圈装配于线圈架的绕线轴上,所述线圈引出端装配至底座上,并连接所述线圈;所述静簧具有对应第一凸缘设置的静触点固定部,所述衔铁对应所述第一凸缘设置,所述动簧固定在衔铁上,且所述动簧上的动触点对应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辉韦忠敢彭文超陈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