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环境式透水地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963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环境式透水地坪,涉及透水地坪技术领域,包括表层,以及与所述表层底部相贴合的路基层,所述表层的内部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部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外侧壁相贴合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箱的内部安装有抽水管,所述收集箱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套筒、浮球、拉绳和密封板的配合使用,当收集箱内收集水量较大时,水的浮力将会向上推动浮球沿套筒的内侧壁向上滑动,进而使得拉绳拉动密封板向上转动,使得排水管打开,将收集箱内部的水通过渗水管排放到素地层内,防止收集箱内收集水量较多时,影响整个结构的透水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对素地层的有效补水,保证了土壤的湿度,节约了资源。节约了资源。节约了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环境式透水地坪


[0001]本技术涉及透水地坪
,尤其涉及一种生态环境式透水地坪。

技术介绍

[0002]透水地坪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材料,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业界的关注,现代城市的地表多被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和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与自然的土壤相比,普通的混凝土路面缺乏呼吸、吸收热量和渗透雨水的能力,随之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混凝土也因此一直被认为是破坏自然的元凶,但只要使连续空隙得以形成,就能创造与自然环境的衔接点。透水地坪也被称为生态透水地坪,透水混凝土,无砂混凝土等,是采用骨料碎石,胶结料,添加剂,水泥,水等经过均匀搅拌,摊铺成路面。具有比传统混凝土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满足结构物力学性能、使用功能以及使用年限的要求;具有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减轻对地球和生态环境的负荷,实现非再生型资源可循环性使用;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能为人类构筑温和、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透水地坪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有效地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城市自然水系不受破坏,具有很强的环保价值。同时,它解决了普通路面容易积水的问题,提高行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0003]现有的透水地坪在使用时,无法做到对渗透入内部的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利用,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并且当透水地坪内收集过多的水时,现有的透水地坪无法做到对收集的水进行有效的排放,导致透水效率变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态环境式透水地坪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做到对渗透入内部的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利用,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并且当透水地坪内收集过多的水时,现有的透水地坪无法做到对收集的水进行有效的排放,导致透水效率变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生态环境式透水地坪。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生态环境式透水地坪,包括表层,以及与所述表层底部相贴合的路基层,所述表层的内部安装有进水管;
[0007]所述进水管的底部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外侧壁相贴合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端部相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内部安装有抽水管,所述收集箱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渗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有开合机构,所述路基层的底部相贴合有素地层,所述进水管的顶部安装有地漏。
[0008]优选地,所述开合机构包括与所述排水管内侧壁通过轴承连接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浮球,所述浮球的外侧壁相贴合有套筒。
[0009]优选地,所述收集管安装在所述路基层的内部,所述收集箱安装在所述路基层的内部,所述抽水管贯穿所述收集箱和所述路基层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路基层的外部。
[0010]优选地,所述套筒的顶部与所述收集箱的内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拉绳贯穿所述收集箱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密封板的顶部。
[0011]优选地,所述渗水管安装在所述素地层的内部,所述渗水管沿所述排水管的中轴线呈环形阵列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拉绳沿所述收集箱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所述密封板沿所述收集箱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通过套筒、浮球、拉绳和密封板的配合使用,当收集箱内收集水量较大时,水的浮力将会向上推动浮球沿套筒的内侧壁向上滑动,进而使得拉绳拉动密封板向上转动,使得排水管打开,将收集箱内部的水通过渗水管排放到素地层内,防止收集箱内收集水量较多时,影响整个结构的透水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对素地层的有效补水,保证了土壤的湿度,节约了资源。
[0015]2、本技术通过地漏、进水管、碎石层、收集管、收集箱和抽水管的配合使用,当该结构表面出现大量水时,通过地漏对水进行过滤,水经过进水管进入碎石层内,由碎石层进行有效过滤,然后由收集管导流进入收集箱内,对该结构表面的水进行有效的过滤收集,对收集箱内收集的水,可通过抽水管外接水泵将收集箱内部的水抽出进行使用,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态环境式透水地坪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态环境式透水地坪的图1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态环境式透水地坪的图1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态环境式透水地坪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态环境式透水地坪的内部主要结构三维立体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表层;2、路基层;3、素地层;4、地漏;5、进水管;6、碎石层;7、收集管;8、收集箱;9、抽水管;10、排水管;11、渗水管;12、套筒;13、浮球;14、拉绳;15、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5,一种生态环境式透水地坪,包括表层1,以及与表层1底部相贴合的路基层2,表层1的内部安装有进水管5;
[0024]进水管5的底部设置有碎石层6,碎石层6的外侧壁相贴合有收集管7,收集管7的端部相连接有收集箱8,收集箱8的内部安装有抽水管9,收集箱8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10,排水管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渗水管11,排水管10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有开合机构,路基层2的
底部相贴合有素地层3,进水管5的顶部安装有地漏4;
[0025]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实现了对该结构表面的水进行有效的过滤收集,对收集箱8内收集的水,可通过抽水管9外接水泵将收集箱8内部的水抽出进行使用,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0026]其中,开合机构包括与排水管10内侧壁通过轴承连接的密封板15,密封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绳14,拉绳1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浮球13,浮球13的外侧壁相贴合有套筒12;
[0027]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排水管10打开,将收集箱8内部的水通过渗水管11排放到素地层3内,防止收集箱8内收集水量较多时,影响整个结构的透水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对素地层3的有效补水,保证了土壤的湿度,节约了资源。
[0028]其中,收集管7安装在路基层2的内部,收集箱8安装在路基层2的内部,抽水管9贯穿收集箱8和路基层2的侧壁并延伸至路基层2的外部。
[0029]其中,套筒12的顶部与收集箱8的内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拉绳14贯穿收集箱8的底部并延伸至密封板15的顶部。
[0030]其中,渗水管11安装在素地层3的内部,渗水管11沿排水管10的中轴线呈环形阵列设置。
[0031]其中,拉绳14沿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环境式透水地坪,包括表层(1),以及与所述表层(1)底部相贴合的路基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的内部安装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的底部设置有碎石层(6),所述碎石层(6)的外侧壁相贴合有收集管(7),所述收集管(7)的端部相连接有收集箱(8),所述收集箱(8)的内部安装有抽水管(9),所述收集箱(8)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10),所述排水管(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渗水管(11),所述排水管(10)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有开合机构,所述路基层(2)的底部相贴合有素地层(3),所述进水管(5)的顶部安装有地漏(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式透水地坪,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机构包括与所述排水管(10)内侧壁通过轴承连接的密封板(15),所述密封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绳(14),所述拉绳(1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浮球(13),所述浮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柳璐倩陈范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万蓝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