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装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886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羊肚菌装盆装置,包括机架、输送组件、两个覆土组件和菌种装盆组件,机架具有沿左右向依次布设的一次覆土工位、菌种装盆工位和二次覆土工位,输送组件形成有经过一次覆土工位、菌种装盆工位以及二次覆土工位的输送路径,两个覆土组件分别对应设于一次覆土工位和二次覆土工位,菌种装盆组件对应设于菌种装盆工位;其中,空置装载盆输送至一次覆土工位,其中一个覆土组件对空置装载盆一次覆土以形成一次覆土装载盆,一次覆土装载盆输送至菌种装盆工位,菌种装盆组件对一次覆土装载盆进行菌种铺撒以形成带菌装载盆,带菌装载盆输送至二次覆土工位,另一个覆土组件对带菌装载盆二次覆土,如此实现自动化装盆,提高装盆效率。盆效率。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羊肚菌装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羊肚菌装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羊肚菌营养丰富且附加值高,栽培经济效益显著,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产业前景十分广阔。羊肚菌栽培目前采用工厂化室内人工环境栽培,羊肚菌盆栽是人工室内工厂化栽培的一种新模式,但是盆栽模式需要人工装盆,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不利于产业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羊肚菌装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羊肚菌盆栽模式因人工装盆而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羊肚菌装盆装置,包括:
[0005]机架,具有沿左右向依次布设的一次覆土工位、菌种装盆工位和二次覆土工位;
[0006]输送组件,形成有输送路径,所述输送路径经过所述一次覆土工位、所述菌种装盆工位以及所述二次覆土工位;
[0007]两个覆土组件,分别对应设于所述一次覆土工位以及所述二次覆土工位;以及,
[0008]菌种装盆组件,对应设于所述菌种装盆工位;
[0009]其中,空置装载盆自所述输送组件输送至所述一次覆土工位,其中一个所述覆土组件对所述空置装载盆一次覆土,以形成一次覆土装载盆;
[0010]所述一次覆土装载盆自所述输送组件输送至所述菌种装盆工位,所述菌种装盆组件对所述一次覆土装载盆进行菌种铺撒,以形成带菌装载盆;
[0011]所述带菌装载盆自所述输送组件输送至所述二次覆土工位,另一个所述覆土组件对所述带菌装载盆二次覆土。
[0012]可选地,所述覆土组件包括:
[0013]第一基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形成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土料传输通道;
[0014]土料料斗,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上,具有沿上下向延伸设置的覆土腔,所述覆土腔的下端口与所述土料传输通道的上端口连通,所述土料料斗用以装载羊肚菌种植土料;以及,
[0015]土料传输组件,位于所述土料传输通道,包括沿左右向传送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对应所述覆土腔的下端口设置。
[0016]可选地,所述土料料斗在左右向的一侧壁的下端口与所述传送带之间形成有第一控量间隙,在位于所述一次覆土工位的所述覆土组件上形成的所述第一控量间隙大于在位于所述二次覆土工位的所述覆土组件上形成的所述第一控量间隙。
[0017]可选地,所述覆土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0018]第一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一基座;
[0019]主动带轮,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以及,
[0020]从动带轮,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座,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从动带轮外;以及,
[0021]链条,张设于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上。
[0022]可选地,所述菌种装盆组件包括:
[0023]第二基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形成有沿上下向延伸的菌种传输通道;
[0024]菌种料斗,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上,具有沿上下向延伸设置的菌种腔,所述菌种腔的下端口与所述菌种传输通道的上端口连通,所述菌种料斗用以装载羊肚菌菌种;以及,
[0025]菌种传输组件,位于所述菌种传输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基座的菌种下料辊,所述菌种下料辊相对所述第二基座可绕前后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
[0026]可选地,所述菌种下料辊的外周壁凸设有多个第一齿部,多个所述第一齿部沿所述菌种下料辊的周向呈间隔分布,各所述第一齿部沿所述菌种下料辊的轴向延伸设置。
[0027]可选地,所述菌种料斗在左右向具有呈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0028]所述菌种传输组件还包括:
[0029]第一挡板,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且朝所述第二侧壁的下方倾斜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邻近所述菌种下料辊设置;以及,
[0030]第二挡板,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且朝所述第一挡板的上侧面延伸设置,所述菌种下料辊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斜下方;
[0031]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呈夹角设置,以在所述第一挡板的上侧面与所述第二挡板的下端口之间形成有第二控量间隙。
[0032]可选地,所述菌种传输组件还包括拨料辊,所述拨料辊绕前后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基座,所述拨料辊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上侧面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上侧面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拨料辊对应所述第二控量间隙设置;
[0033]所述拨料辊的外周壁向外凸设有多个第二齿部,多个所述第二齿部沿所述拨料辊的周向呈间隔分布,各所述第二齿部沿所述拨料辊的轴向延伸设置。
[0034]可选地,所述菌种传输组件还包括清扫辊,所述清扫辊设于所述菌种下料辊的斜上方,且远离所述第二挡板设置,所述清扫辊绕前后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基座。
[0035]可选地,所述菌种装盆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0036]第二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二基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拨料辊驱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拨料辊转动;
[0037]第一传动链,套设于所述拨料辊和所述菌种下料辊的同一端的外周,以使得所述拨料辊和所述菌种下料辊传动连接;以及,
[0038]第二传动链,套设于所述菌种下料辊和所述清扫辊的同一端的外周,以使得所述菌种下料辊和所述清扫辊传动连接。
[003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设计有一种羊肚菌装盆装置,通过设置的所述输送组件,使得所述空置装载盆可自动地依次被输送至所述一次覆土工位、所述菌种装盆工位和所述二次覆土工位,再通过设置的所述两个覆土组件和所述菌种装盆组件,使得所述空置装载盆在所述一次覆土工位完成一次覆土、在所述菌种装盆工位完成菌种铺撒、以及在所述二次覆土工位完成二次覆土,如此实现自动化装盆,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
提高了装盆效率,有利于产业持久发展。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羊肚菌装盆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2为图1中覆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3为图1中菌种装盆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4]图4为图3中菌种装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45]图5为图1中菌种装盆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6]附图标号说明:
[0047][0048][0049]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肚菌装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具有沿左右向依次布设的一次覆土工位、菌种装盆工位和二次覆土工位;输送组件,形成有输送路径,所述输送路径经过所述一次覆土工位、所述菌种装盆工位以及所述二次覆土工位;两个覆土组件,分别对应设于所述一次覆土工位以及所述二次覆土工位;以及,菌种装盆组件,对应设于所述菌种装盆工位;其中,空置装载盆自所述输送组件输送至所述一次覆土工位,其中一个所述覆土组件对所述空置装载盆一次覆土,以形成一次覆土装载盆;所述一次覆土装载盆自所述输送组件输送至所述菌种装盆工位,所述菌种装盆组件对所述一次覆土装载盆进行菌种铺撒,以形成带菌装载盆;所述带菌装载盆自所述输送组件输送至所述二次覆土工位,另一个所述覆土组件对所述带菌装载盆二次覆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肚菌装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组件包括:第一基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形成有沿上下向延伸的土料传输通道;土料料斗,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上,具有沿上下向延伸设置的覆土腔,所述覆土腔的下端口与所述土料传输通道的上端口连通,所述土料料斗用以装载羊肚菌种植土料;以及,土料传输组件,位于所述土料传输通道,包括沿左右向传送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对应所述覆土腔的下端口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羊肚菌装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料料斗在左右向的一侧壁的下端口与所述传送带之间形成有第一控量间隙,在位于所述一次覆土工位的所述覆土组件上形成的所述第一控量间隙大于在位于所述二次覆土工位的所述覆土组件上形成的所述第一控量间隙。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羊肚菌装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主动带轮,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以及,从动带轮,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基座,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从动带轮外;以及,链条,张设于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肚菌装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装盆组件包括:第二基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形成有沿上下向延伸的菌种传输通道;菌种料斗,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上,具有沿上下向延伸设置的菌种腔,所述菌种腔的下端口与所述菌种传输通道的上端口连通,所述菌种料斗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星星廖剑谢敬波卢泽民庞雄斌王琢王锐罗欣罗友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