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牙龈穿线式的唇龈结合型拉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77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牙龈穿线式的唇龈结合型拉钩,包括牙龈穿线、拉钩主体、调节与固定装置,所述拉钩主体前端为牵拉部,后端为滑轨、手持部,所述牵拉部底部和侧面设有多组卡槽,其顶部设有两个穿线孔,所述牙龈穿线通过所述调节与固定装置与所述拉钩主体一体连接,所述调节与固定装置可在所述滑轨上固定或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一只手操作的情况下,同时牵开唇颊和牙龈,充分暴露手术区域且几乎不占手术空间,不会干扰手术操作,不仅操作简单而且避免了滑脱的可能,提高了手术效率。提高了手术效率。提高了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牙龈穿线式的唇龈结合型拉钩


[0001]本技术涉及口腔科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牙龈穿线式的唇龈结合型拉钩。

技术介绍

[0002]口腔手术范围小,操作精细,宽阔的手术空间、良好的术区暴露对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现有的口腔拉钩通常只能牵开唇颊部皮肤,部分口腔手术,如种植手术和牙周手术,还需要同时牵开术区的牙龈。现阶段种植手术中,助手需要一手持吸唾器吸去废液,一手持拉钩牵开口角,没有空闲的手牵开牙龈,医生在手术的同时,还得分出一只手操作骨膜分离器拨开牙龈,或者在唇颊侧牙龈上穿线,一只手将牙龈拉开,这样不仅操作极其不便,降低了手术精准度,延长手术时间,而且骨膜分离器占据了大片手术区域,阻碍手术进行。一些结合型口腔拉钩在设计上可以同时牵开唇颊和牙龈,但是由于唇颊拉钩牵拉角度会随手术需要不断变化,牙龈拉钩不能随唇颊拉钩的移动而变换角度,导致牙龈不能被充分牵开或牵开深度不足。另外,牙龈拉钩前端光滑,手术时容易滑脱;手术助手调节牙龈拉钩的角度的操作复杂,也给手术带来了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技术背景中存在的需要多手共同操作、手术精准度低、占据手术空间、操作复杂问题、拉钩易滑脱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牙龈穿线式的唇龈结合型拉钩,应用本拉钩可以在一只手操作的情况下,同时牵开唇颊和牙龈,充分暴露手术区域且几乎不占手术空间,不会干扰手术操作,不仅操作简单而且避免了滑脱的可能,提高了手术效率。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牙龈穿线式的唇龈结合型拉钩,包括牙龈穿线、拉钩主体、调节与固定装置,所述拉钩主体前端为牵拉部,后端为滑轨、手持部,所述牵拉部底部和侧面设有多组卡槽,其顶部设有两个穿线孔,所述牙龈穿线通过所述调节与固定装置与所述拉钩主体一体连接,所述调节与固定装置可在所述滑轨上固定或移动。
[0006]优选地,所述调节与固定装置包括内核、外壳、弹簧,所述内核嵌套入所述外壳后,其底部通过所述弹簧和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外壳外表面上设有细金属丝线固定处和外壳孔,所述内核包括按钮、衔接部和底座,所述衔接部内凹设置,所述按钮、衔接部和底座间形成内核通道。
[0008]优选地,所述内核通道在所述弹簧被挤压最大限度时与所述外壳孔对应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内核通道与所述外壳孔穿过所述滑轨,通过按下所述按钮,所述弹簧被挤压最大限度时,所述调节与固定装置可在所述滑轨上前后移动,松开所述按钮,所述弹簧复位,所述调节与固定装置可在所述滑轨上固定。
[0010]优选地,所述牙龈穿线从牙龈腭侧穿入,唇侧穿出,后从唇侧穿回至腭侧,形成底朝外的U型,穿出后细金属丝线U型两侧丝线将牙龈向外拨开。
[0011]优选地,所述牙龈穿线穿过牙龈后,所述牙龈穿线两头分别卡在一组所述卡槽中后沿所述拉钩主体下表面走行。
[0012]优选地,所述牙龈穿线两端各自穿过一个所述穿线孔后沿所述拉钩主体上表面走行,而后分别固定在一个所述细金属丝线固定处上。
[0013]优选地,所述拉钩主体的所述手持部在远离所述牵拉部的一端呈弯钩形。
[0014]相对现有技术,本技术一种牙龈穿线式的唇龈结合型拉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将牙龈穿线和拉钩主体结合,同时牵开牙龈和唇颊,代替了临床上牙龈拉钩和骨膜分离器两种工具,解放了医生的双手,减少了对手术空间的占据和对视野的干扰,提高了手术的准确度。
[0016]2.本技术用牙龈穿线方式牵开牙龈,连接线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与固定装置,牙龈穿线长度可随时调节,便于改变牵拉深度,牙龈穿线可多角度调节,但不易因拉钩主体改变位置而滑脱或牵拉不足,满足了充分暴露手术区域,灵活、便利的调节需求。
[0017]3.本技术用牙龈穿线牵开牙龈,使牙龈能够充分牵开,且牙龈穿线不会因唇颊拉钩的带动滑脱牙龈,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牙龈穿线式的唇龈结合型拉钩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牙龈穿线式的唇龈结合型拉钩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牙龈穿线式的唇龈结合型拉钩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拉钩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调节与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调节与固定装置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调节与固定装置的内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

牙龈穿线;2

拉钩主体,21

牵拉部,211

卡槽,212

穿线孔,22
‑ꢀ
滑轨,23

手持部;3

调节与固定装置,31

内核,311

按钮、312

衔接部,313
‑ꢀ
底座,314

内核通道,32

外壳,321

细金属丝线固定处,322

外壳孔,33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8]如图1、图2、图3所示,牙龈穿线式的唇龈结合型拉钩,包括牙龈穿线1、拉钩主体2、调节与固定装置3三个主要部分。如图4所示,拉钩主体2前端为牵拉部21,后端为滑轨22和手持部23,牵拉部21上设有多组卡槽211和两个穿线孔212。其中,卡槽211分别设置在牵拉部21的底部和侧面以满足不同方向使用要求,防止牙龈穿线滑脱。
[0029]如图5所示,调节与固定装置包括内核31、外壳32、弹簧33三部分。内核 31嵌套入外壳32后,其底部通过弹簧33和外壳32固定连接。
[0030]如图6所示,外壳上设有细金属丝线固定处321和外壳孔322。如图7所示,内核31包括按钮311、衔接部312和底座313,衔接部312内凹设置,按钮311、衔接部312和底座313间形成内核通道314,内核31嵌套入外壳32后,通过弹簧33和外壳32固定连接。内核通道314与外壳孔322穿过滑轨22。
[0031]牙龈穿线1从牙龈腭侧穿入,唇侧穿出,后从唇侧穿回至腭侧,形成底朝外的U型,穿出后细金属丝线U型两侧丝线将牙龈向外拨开。这种方式不仅能使牙龈充分地拨开,保证了牵开范围,而且,较大的受力面积还可以防止牙龈因过度牵拉而被扯破的情况。
[0032]牙龈穿线1穿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牙龈穿线式的唇龈结合型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牙龈穿线(1)、拉钩主体(2)、调节与固定装置(3),所述拉钩主体前端为牵拉部(21),后端为滑轨(22)、手持部(23),所述牵拉部底部和侧面设有多组卡槽(211),其顶部设有两个穿线孔(212),所述牙龈穿线(1)通过所述调节与固定装置(3)与所述拉钩主体(2)一体连接,所述调节与固定装置(3)可在所述滑轨(22)上固定或移动;所述调节与固定装置(3)包括内核(31)、外壳(32)、弹簧(33),所述内核(31)嵌套入所述外壳(32)后,其底部通过所述弹簧(33)和所述外壳(32)固定连接;所述外壳(32)外表面上设有细金属丝线固定处(321)和外壳孔(322),所述内核(31)包括按钮(311)、衔接部(312)和底座(313),所述衔接部(312)内凹设置,所述按钮(311)、衔接部(312)和底座(313)间形成内核通道(3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龈穿线式的唇龈结合型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通道(314)在所述弹簧(33)被挤压最大限度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春燕李秋静骆泯润夏诗辞张纪敏周毅张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