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874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热器具的领域,尤其涉及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加热盘,还包括依次设置的陶瓷绝缘层、发热层以及隔热层;其通过薄片性的薄膜发热片作为发热层以及下侧的隔热层,将热量定向向上传递,且隔热层距离加热盘底部距离较少,有效减低热量向四周散失,从而使得热量仅能向上传递到加热盘上,大大提升整个装置的热效率,本方案的有效改进,其热效率可高达90%以上。其热效率可高达90%以上。其热效率可高达9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热器的领域,尤其涉及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磁炉、电热炉、电陶炉等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电热料理烹饪器具,其通过通电发热的方式替代了燃烧发热的方式,使用起来更加安全、方便。
[0003]但是目前市面上电磁炉能效一般不超过60%,即使较好的电热炉,其热能效也不超过80%,而电陶炉由于采用红外线发热技术原理,其热能效较高,但是同时会产生的热辐射和电磁辐射,长期使用不利于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热器具热能效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加热盘,还包括依次设置的陶瓷绝缘层、发热层以及隔热层;
[0007]所述陶瓷绝缘层紧附于所述加热盘下端;
[0008]所述发热层紧附于所述陶瓷绝缘层下端,所述发热层为薄膜发热片,且导电后可发出热量通过所述陶瓷绝缘层导热至所述加热盘上;
[0009]所述隔热层设于所述发热层下端且位于所述底座内,所述隔热层贴近所述加热盘下端以促进所述薄膜发热片的热量向上传递且阻隔所述薄膜发热片的热量向下传递。
[0010]如上所述的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所述陶瓷绝缘层也为薄片型,以高温烧结的方式牢固地结合于所述加热盘下端,钢瓷结合。
[0011]如上所述的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所述薄膜发热片的厚度小于0.2mm,且贴于所述陶瓷绝缘层下端。
[0012]如上所述的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所述薄膜发热片包括火线端和零线端,所述薄膜发热片为从至火线端到零线端连续弯曲的蜿蜒形状,充分地布满在料理机的加热区且所述火线端和零端位于同一侧,所述薄膜发热片从火线端连续弯曲延伸一定距离后通过一长直段反向延伸至所述零线端处。
[0013]如上所述的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所述隔热层为气相纳米氧化硅材料制成。
[0014]如上所述的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加热盘下端且包覆在所述隔热层外侧的安装盘。
[0015]如上所述的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所述发热层的外轮廓尺寸小于所述陶瓷绝缘层以及隔热层的外轮廓尺寸。
[0016]如上所述的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还包括用于测温的热电偶,所述热电偶包括测温本体,所述测温本体上端为测温平面,所述测温本体通过测温平面贴合在片状的薄膜发
热片下端以直接测量薄膜发热片的温度值。
[0017]如上所述的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限温开关。
[0018]如上所述的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所述隔热层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两端面的镂空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测温本体以及限温开关通过穿过所述镂空部与薄膜发热片下端接触。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
[0020]1、本技术提供了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其通过薄片性的薄膜发热片作为发热层以及下侧的隔热层,将热量定向向上传递,且隔热层距离加热盘底部距离较少,有效减低热量向四周散失,从而使得热量仅能向上传递到加热盘上,大大提升整个装置的热效率,本方案的有效改进,其热效率可高达90%以上。
[0021]2、本技术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采用陶瓷绝缘层作为绝缘层以及利用其导热性将发热层的热能传递到加热盘上,使得加热盘受热更加均匀,而且其采用烧结的方式设置在加热盘下端,增加与加热盘的结合度,导热的效果更好,其耐高温可达到800℃以上,满足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的结构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0025]图3为薄膜发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1的半剖视图;
[0027]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
[0028]图6为热电偶与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图6的爆炸图;
[0030]图8为测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2]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33]如图1至图8所示,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上的加热盘2,还包括依次设置的陶瓷绝缘层3、发热层4以及隔热层5;所述陶瓷绝缘层3紧附于所述加热盘2下端;所述发热层4紧附于所述陶瓷绝缘层3下端,所述发热层4为薄膜发热片,且导电后可发出热量通过所述陶瓷绝缘层3导热至所述加热盘2上;所述隔热层5设于所述发热层4下端且位于所述底座1内,所述隔热层5贴近所述加热盘2下端以促进所述薄膜发热片的热量向上
传递且阻隔所述薄膜发热片的热量向下传递。本技术提供了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其通过薄片性的薄膜发热片作为发热层以及下侧的隔热层,将热量定向向上传递,且隔热层距离加热盘底部距离较少,有效减低热量向四周散失,从而使得热量仅能向上传递到加热盘上,大大提升整个装置的热效率。
[0034]进一步地,所述陶瓷绝缘层3也为薄片型,以烧结的方式设于所述加热盘2下端。具体地,本方案中陶瓷绝缘层3包括氧化镁、氧化铝、氧化硼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其耐高温的性能更好,最高可满足800℃。而采用特殊烧结的方式有利于金属料理盆与陶瓷绝缘层受热时保持热膨胀系数基本一致,增加其与加热盘的结合强度,使得导热的效果更佳。
[0035]本方案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薄膜发热片的厚度小于0.2mm,且贴于所述陶瓷绝缘层3下端。薄膜发热片采用耐高温1000度金属发热带经过蚀刻的方式或五金冲裁加工而成,使得本装置能够起到启动即可快速加热的效果,大大提升效率。
[0036]具体地,所述薄膜发热片包括火线端41零线端42,所述薄膜发热片为从火线端41至零线端42连续弯曲的蜿蜒形状,且所述火线端41和零线端42位于同一侧,所述薄膜发热片从火线端41连续弯曲延伸一定距离后通过一长直段43反向延伸至所述零线端42处。采用连续弯折的蜿蜒形状,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薄膜发热片与上端陶瓷绝缘层3的贴合面的面积,从而提升热效率。
[0037]而且,连续弯折的蜿蜒形状之间的间隙一般不超过3mm,在方便制造的同时,减少不发热的无效面积,合理的结构设计从而提升其热效率,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0038]又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5为气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上的加热盘(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设置的陶瓷绝缘层(3)、发热层(4)以及隔热层(5);所述陶瓷绝缘层(3)紧附于所述加热盘(2)下端;所述发热层(4)紧附于所述陶瓷绝缘层(3)下端,所述发热层(4)为薄膜发热片,且导电后可发出热量通过所述陶瓷绝缘层(3)导热至所述加热盘(2)上;所述隔热层(5)设于所述发热层(4)下端且位于所述底座(1)内,所述隔热层(5)贴近所述加热盘(2)下端以促进所述薄膜发热片的热量向上传递且阻隔所述薄膜发热片的热量向下传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绝缘层(3)也为薄片型,以烧结的方式设于所述加热盘(2)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发热片的厚度小于0.2mm,且贴于所述陶瓷绝缘层(3)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热膜智能料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发热片包括火线端(41)和零线端(42),所述薄膜发热片为从火线端(41)至零线端(42)连续弯曲的蜿蜒形状,且所述火线端(41)和零线端(42)位于同一侧,所述薄膜发热片从火线端(41)连续弯曲延伸一定距离后通过一长直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合山市华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