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660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具有光轴的镜头组件、套设于镜头组件外的第一支架、连接于镜头组件和第一支架之间并使镜头组件悬置于第一支架内的第一弹片、与第一支架间隔排列的第二支架、连接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悬丝、驱动镜头组件相对于第一支架沿光轴方向运动和驱动第一支架带动镜头组件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第二支架上固定有第二弹片,第二弹片包括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以及自固定部延伸并与悬丝固定连接的形变部,形变部相对于固定部沿光轴方向可发生弹性形变以减少悬丝受到的弯曲应力。形变部相对于固定部沿光轴方向移动并发生弹性形变,降低悬丝受到的弯曲应力,减少悬丝弯曲程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像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图像稳定器
,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产品摄像系统的快速发展,OIS(英文名为:Optical Image Stabilizer,中文名为:光学图像稳定器)被广泛运用于电子设备中。OIS是指在摄像机或者其他类似成像仪器中,通过光学元器件的设置,例如镜头设置,来避免或者减少扑捉光学信号过程中出现的仪器抖动现象,从而提高成像质量。它通过可移动式的部件,对发生手震的光路进行补偿,从而实现减轻照片模糊的效果。通俗的讲,搭载光学防抖的摄像头是可移动的,当由于人的运动造成摄像中不可避免的抖动时,OIS光学防抖系统就会通过各种算法和方式驱动移动的摄像头回到原先的位置,来达到防抖的效果。
[0003]在现有技术中,传统OIS式VCM(英文名为:Voice Coil Motor,中文名为:音圈电机),往往采用弹簧片和悬丝的结构来实现OIS部分的抖动复位,例如,通过将悬丝的一端连接于弹簧片上,另一端连接于音圈电机的底座上的结构,实现给连接于弹簧片的OIS部分提供弹性回复力,但其中的弹簧片属于整体式设计,整体式的弹簧片的一端设置在OIS部分上,另一端设置在音圈电机上,该种设计的弹簧片易导致OIS系统中抖动复位的稳定性差,易影响OIS系统的性能。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摄像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OIS驱动部分抖动复位的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OIS驱动部分抖动复位的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摄像模组,包括:
[0008]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具有光轴;
[0009]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套设于所述镜头组件外;
[0010]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连接所述镜头组件和所述第一支架,所述镜头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弹片悬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内;
[0011]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光轴方向间隔排列;
[0012]悬丝,所述悬丝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并悬置支撑所述第一支架;
[0013]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镜头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沿光轴方向运动,所述驱动组件还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沿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运动;
[0014]所述第二支架上固定有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以及自所述固定部延伸并与所述悬丝固定连接的形变部,所述形变部相对于所述固
定部沿光轴方向可发生弹性形变以减少所述悬丝受到的弯曲应力。
[0015]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用于给所述摄像模组提供电力支持的电回路,所述电回路包括:
[0016]第一嵌件,所述第一嵌件嵌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内,并与所述悬丝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端部电连接;
[0017]第二嵌件,所述第二嵌件嵌设于所述第二支架内,并与所述悬丝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端部电连接;
[0018]电路连接件,所述电路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一嵌件电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和镜筒架;
[0020]所述第一弹片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弹片和下弹片;
[0021]所述上弹片设于所述第一支架面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上,且所述上弹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镜筒架上;
[0022]所述下弹片设于所述第一支架背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上,且所述下弹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镜筒架上。
[0023]进一步地,所述上弹片、所述下弹片和所述镜头电连接,所述上弹片和所述下弹片还分别与所述电路连接件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电路连接件与所述电回路电连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供所述悬丝发生形变的第一活动区域,所述第二支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区域对应设置的第二活动区域。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区域的内壁和所述第二活动区域的内壁均设有自所述悬丝朝向所述光轴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活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活动区域内均填充有用于包裹所述悬丝的阻尼胶,所述阻尼胶用于给所述悬丝提供缓冲。
[002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所述镜头组件沿光轴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驱动第一支架沿垂直于光轴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0027]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绕制于所述镜头组件外侧的第一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间隔设置的磁钢,所述磁钢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0028]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正对所述磁钢设置。
[0029]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内的第一位置检测单元,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镜头组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的移动位置。
[0030]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二位置检测单元,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镜头组件沿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移动位置。
[003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片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形变部之间的力臂,所述力臂用于第二弹片发生形变时以提供给所述形变部位移支持。
[003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悬丝,以使得第二支架悬置于第一支架时更加稳定,在悬丝设于第二支架的一端设置的与悬丝连接的第二弹片,第二支架相对第一支架沿光轴移动时,上述形变部相对于固定部沿光轴方向移动并发生弹性形变,以降低悬丝受到的弯曲应力,减少悬丝弯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第二支架悬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提升摄像模组的防抖性能。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的摄像模组的立体图;
[0034]图2为本技术的摄像模组的爆炸示意图一;
[0035]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支架、悬丝和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技术的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支架、磁钢、弹性组件和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图2中的C处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9]图7为本技术的摄像模组的爆炸示意图二;
[0040]图8为本技术的摄像模组的电回路结构示意图一;
[0041]图9为本技术的摄像模组的电回路结构示意图二;
[0042]图10为图8中D-D处剖面示意图。
[0043]附图标记:
[0044]100、摄像模组;
[0045]1、底座;
[0046]2、镜头组件;21、镜头;22、镜筒架;221、环形槽;222、上绕线柱;223、下绕线柱;
[0047]3、第一支架;31、第一弹片;311、上弹片;312、下弹片;313、第一端;314、第二端;315、弹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具有光轴;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套设于所述镜头组件外;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连接所述镜头组件和所述第一支架,所述镜头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弹片悬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内;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光轴方向间隔排列;悬丝,所述悬丝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并悬置支撑所述第一支架;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镜头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沿光轴方向运动,所述驱动组件还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沿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固定有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以及自所述固定部延伸并与所述悬丝固定连接的形变部,所述形变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沿光轴方向可发生弹性形变以减少所述悬丝受到的弯曲应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用于给所述摄像模组提供电力支持的电回路,所述电回路包括:第一嵌件,所述第一嵌件嵌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内,并与所述悬丝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端部电连接;第二嵌件,所述第二嵌件嵌设于所述第二支架内,并与所述悬丝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端部电连接;电路连接件,所述电路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一嵌件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和镜筒架;所述第一弹片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弹片和下弹片;所述上弹片设于所述第一支架面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上,且所述上弹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镜筒架上;所述下弹片设于所述第一支架背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上,且所述下弹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镜筒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同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