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血液生产小肽蛋白联产血红素的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8650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物血液生产小肽蛋白联产血红素的生产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血红素和小肽蛋白的生产方法,生产过程中会加入较多的有机溶剂,生产工艺较复杂,还会产生较多含有机物的废水,需要进行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工序复杂,污水处理成本高;且血红素和小肽蛋白产品的纯度不高的技术问题。该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离心分离装置、酶解装置、固液分离装置、超滤膜系统一、纳滤膜系统和干燥装置;还包括超滤膜系统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动物血液生产小肽蛋白联产血红素的生产系统,工艺流程简洁,运行成本低,处理量大,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安全,清洁,对环境友好;生产出的血红素以及小肽纯度高。血红素以及小肽纯度高。血红素以及小肽纯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物血液生产小肽蛋白联产血红素的生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动物血液生产小肽蛋白联产血红素的生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动物血液生产小肽蛋白联产血红素的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血红素是从猪血或其它动物血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含铁的卟啉化合物,它是制备抗癌特效药——血卟啉衍生物药物的主要原料,也是一种高效的天然补Fe2+剂,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和铅中毒,还可以作为食品制作中的色素添加剂,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市场上供不应求。
[0003]血红素的提取方法,目前有下述几种方法:
[0004]①
冰乙酸法:将动物血液与冰乙酸、NaCl混合后,在90℃下加热回流,静置得到血红素结晶,经洗涤干燥后获得产品,其中的冰乙酸经蒸馏回收后再循环利用;其缺点是:冰乙酸耗用量大,成本高,而且从溶解有蛋白质的冰乙酸废液中蒸馏回收冰乙酸,处理比较困难。
[0005]②
碱基物有机溶剂法:利用含碱基物质的有机溶剂,使得血细胞中的珠蛋白与血红素分离从而获取血红素的方法;其缺点是:碱基试剂如二乙氨、吡啶等有机胺对人体有毒副作用,有机溶剂的挥发性也比较大,特别是在血红素的制备操作中需要反复多次进行离心、升温和降温,步骤繁琐、复杂,使生产成本增加许多。
[0006]③
离子交换法:将血红素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上,再用适当的洗脱剂解吸下来的制备血红素方法;其缺点是:制备数量有限,需要耗用大量的淋洗剂和解吸剂,而且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几次后需要进行再生处理,制备工艺比较复杂。
[0007]④r/>丙酮盐酸法:采用新鲜的动物血液作为原料,即需要在新鲜血液中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放置分层,除去上层血清后,利用新鲜的血细胞作为提取原料,用盐酸丙酮溶液提取血细胞中的血红素,过滤除去沉淀物后,滤液中加入醋酸钠的氢氧化钠溶液,静置析出血红素沉淀,洗涤干燥后获得产品。其缺点是:血红素产品纯度不高,需要进一步精制,而且工艺中丙酮用量很大,由于丙酮是易挥发物质,使得工艺操作和设备要求比较严格苛刻,工艺制备比较复杂。
[0008]小肽又叫纳米胶原蛋白(Nano Oligopeptide Collagen,简写OCO,即纳米活性寡肽胶原,或简称纳米胶原),也称寡肽、微肽、短肽。小肽一般是指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寡肽,平均分子量约300道尔顿。蛋白质(胶原蛋白)在消化道中的消化终产物往往大部分是小肽而非游离氨基酸,小肽能完整地被吸收并以二、三肽形式进入血液循环,小肽在蛋白质营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小肽的生产有以下几种方法:
[0009]①
蛋白质降解法:采用蛋白酶体外直接降解;其缺点是:需要首先分离血红素,且无法提升小肽浓度。
[0010]②
化学合成法:分为液相法和固相法;其缺点是:产品有消旋化现象,且侧链官能团需要保护,生产效率低,过程中使用大量有毒溶剂,对于环境危害大。
[0011]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12]1、现有技术中的血红素生产方法,生产过程中会加入较多的有机溶剂,生产工艺较复杂,还会产生较多含有机物的废水,需要进行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工序复杂,污水处理成本高;且血红素产品的纯度不高;
[0013]2、现有技术中的小肽蛋白生产方法,生产过程中会加入较多的有毒溶剂,对环境危害大,且生产效率低,小肽蛋白产品的纯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物血液生产小肽蛋白联产血红素的生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血红素和小肽蛋白的生产方法,生产过程中会加入较多的有机溶剂,生产工艺较复杂,还会产生较多含有机物的废水,需要进行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工序复杂,污水处理成本高;且血红素和小肽蛋白产品的纯度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物血液生产小肽蛋白联产血红素的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离心分离装置、酶解装置、固液分离装置、超滤膜系统一、纳滤膜系统和干燥装置;还包括超滤膜系统二,其中,
[0017]所述离心分离装置和酶解装置间连接有用于离心分离后所得血球液流通的管道一;
[0018]所述酶解装置和固液分离装置间连接有用于酶解后所得酶解液体流通的管道二;
[0019]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和超滤膜系统一间连接有用于固液分离后所得清液流通的管道三;
[0020]所述超滤膜系统一和纳滤膜系统间连接有用于一次超滤处理后所得小肽透过液流通的管道四;
[0021]所述纳滤膜系统和干燥装置间连接有用于纳滤浓缩后所得小肽浓缩液流通的管道五;
[0022]所述超滤膜系统一和超滤膜系统二间连接有用于一次超滤处理后所得浓液流通的管道六;所述超滤膜系统二和固液分离装置间连接有二次超滤处理后所得浓水流通的管道七。
[0023]进一步的,所述管道一、管道二、管道三、管道四、管道五、管道六和管道七上分别设有阀门一、阀门二、阀门三、阀门四、阀门五、阀门六和阀门七。
[0024]进一步的,还包括PLC控制系统,所述阀门一、阀门二、阀门三、阀门四、阀门五、阀门六和阀门七均为电磁阀;所述PLC控制系统分别与离心分离装置、酶解装置、固液分离装置、超滤膜系统一、纳滤膜系统干燥装置、超滤膜系统、阀门一、阀门二、阀门三、阀门四、阀门五、阀门六和阀门七电连接。
[0025]进一步的,所述超滤膜系统一采用的是过滤分子量为5000Da

10000Da的超滤膜;所述纳滤膜系统采用的是过滤分子量为150Da

300Da的纳滤膜;所述超滤膜系统二采用的是过滤分子量为3000Da

5000Da的超滤膜。
[0026]进一步的,所述离心分离装置为离心机;所述固液分离装置为板框式压滤机;所述
酶解装置为酶解罐。
[0027]应用上述的动物血液生产小肽蛋白联产血红素的生产系统进行动物血液生产小肽蛋白和血红素,具体步骤为:
[0028](1)将动物血液应用离心分离装置进行离心分离,得血球液和血浆液;血球液进入酶解;
[0029](2)将步骤(1)所得的血球液通过管道一进入酶解装置进行酶解,酶解后得酶解液;所述酶解采用的酶为木瓜蛋白酶以及中性蛋白酶;
[0030](3)将步骤(2)所得的酶解液通过管道二进入固液分离装置进行固液分离,得固形物和清液;固形物为酶和部分蛋白残渣,清液为小肽和血红素混合液;
[0031](4)将步骤(3)所得的清液通过管道三进入超滤膜系统一进行一次超滤处理,得超滤浓液和小肽透过液;超滤浓液主要为血红素,所述超滤浓液通过管道六进入超滤膜系统二进行二次超滤以净化血红素,除去其中的小肽,得血红素成品和二次超滤浓水;
[0032](5)将步骤(4)所得的小肽透过液通过管道四进入纳滤膜系统进行纳滤处理,得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物血液生产小肽蛋白联产血红素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离心分离装置、酶解装置、固液分离装置、超滤膜系统一、纳滤膜系统和干燥装置,还包括超滤膜系统二;其中,所述离心分离装置和酶解装置间连接有用于离心分离后所得血球液流通的管道一;所述酶解装置和固液分离装置间连接有用于酶解后所得酶解液体流通的管道二;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和超滤膜系统一间连接有用于固液分离后所得清液流通的管道三;所述超滤膜系统一和纳滤膜系统间连接有用于一次超滤处理后所得小肽透过液流通的管道四;所述纳滤膜系统和干燥装置间连接有用于纳滤浓缩后所得小肽浓缩液流通的管道五;所述超滤膜系统一和超滤膜系统二间连接有用于一次超滤处理后所得浓液流通的管道六;所述超滤膜系统二和固液分离装置间连接有二次超滤处理后所得浓水流通的管道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血液生产小肽蛋白联产血红素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一、管道二、管道三、管道四、管道五、管道六和管道七上分别设有阀门一、阀门二、阀门三、阀门四、阀门五、阀门六和阀门七。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全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绿沃创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