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遐龄专利>正文

一体化无刷直流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60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无刷直流电动机,其控制器1的铝质外壳内装有电子电路,并与电动机2电连接,控制器1的铝质外壳与电动机2通过紧固件3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体化无刷直流电动机,不仅省去了控制器1与电动机2的连接拖线,还能利用电动机2的通风冷却系统有效地帮助控制器1散发热量。(*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无刷直流电动机,属于机械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无刷直流电动机取消了传统直流电机的碳刷、换向器部件,以智能化专用集成电路控制运转,以钕铁硼作为转子的永磁材料,是当今最理想的调速电机,它的特点是高效率、高转矩、高精度、体积小、重量轻,因其不需要励磁电流,是当今效率最高的调速电机,有较高的转矩,其稳速运转精度比直流有刷电机、变频驱动电机更高,其性能价格比也更好,在先进国家已大量应用于军工,信息,办公设备,家电等行业。比交流变频调速电动机节电约25%,因此特别深受用户欢迎。但是,目前的产品都沿用了电动机与控制器分离,由导线和接插件将电动机与控制器连接起来的技术方案,由于控制器要接受各种控制信号指令,再增加多根导线与电动机连接,给用户安装、使用增加了不便,另外,控制器需要散热,电动机现有的通风冷却系统却不能被利用,只能依靠增大散热器面积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无刷直流电动机的上述缺点,进一步提高它的使用方便性和可靠性等,并降低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措施是用金属铝将控制器的外壳做成一面开口的盒状,盒的侧面可以是圆形、方形、多边形,将控制器的电子电路固定在盒内,需要散热的元件可紧靠盒壁固定,将电动机电枢引出线直接与控制器输出端电联接,再用紧固件将控制器的外壳固定在电动机上,形成电动机与控制器的一体化无刷直流电动机,用户只要将控制器与电源及控制元件连接好,就可以使用它进行工作,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上述缺点。本技术的良好效果是一体化无刷直流电动机消除了电动机与控制器的连接拖线,使结构紧凑,并能利用电动机的通风冷却系统有效地帮助控制器散热,使用户比使用传统的有刷直流电机更方便、可靠、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由控制器1、电动机2、紧固件3构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控制器1的铝质外壳内装有电子电路,并与电动机2的电枢电连接,控制器1的铝质外壳与电动机2通过紧固件3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体化无刷直流电动机,只要将控制器1与电源及控制元件连接好,就可以使用它进行工作。这样,不仅省去了控制器1与电动机2的连接拖线,还能利用电动机2的通风冷却系统有效地帮助控制器1散发热量。权利要求一种一体化无刷直流电动机,由控制器(1)、电动机(2)、紧固件(3)构成,控制器(1)的电子电路与电动机(2)电连接,其特征是控制器(1)的外壳固定连接在电动机(2)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无刷直流电动机,其控制器1的铝质外壳内装有电子电路,并与电动机2电连接,控制器1的铝质外壳与电动机2通过紧固件3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体化无刷直流电动机,不仅省去了控制器1与电动机2的连接拖线,还能利用电动机2的通风冷却系统有效地帮助控制器1散发热量。文档编号H02K11/00GK2746640SQ20042009155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5日专利技术者赵遐龄 申请人:赵遐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无刷直流电动机,由控制器(1)、电动机(2)、紧固件(3)构成,控制器(1)的电子电路与电动机(2)电连接,其特征是:控制器(1)的外壳固定连接在电动机(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遐龄
申请(专利权)人:赵遐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