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生物质热解油汽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属于能源回收利用领域,生物质热解油汽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塔,所述回收塔的上方设置进气口;所述回收塔内设置螺旋向上布置的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由内向外相互套在一起设置若干层,且内部自下而上通入冷却水;所述回收塔的底部固定设置分离气体和液体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上设置有排气口和排液口,通过将烟气直接引入到回收塔内,烟气的通道面积增加,减少了堵塞的情况,将冷却水管改为螺旋状的管道,可以增加在冷却水管在回收塔内停留的空间,冷却水管的直径相对减小,和烟气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辐射的热量更多,余热回收效果更好。回收效果更好。回收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质热解油汽余热高效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能源回收利用领域,具体为生物质热解油汽余热高效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能源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资,目前清洁的新能源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其中生物质能源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一种新能源。
[0003]传统的生物质热解生产木炭的烟囱直接向外排放烟气,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生物质油、木煤气等,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污染环境;排放的烟气当中含有大量的余热,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2009200629395公开了一种环保型热解炉,可以对烟气中的成分和余热进行回收;但是存在的问题:一是烟气从回收塔的底部进入,烟气从回收塔顶部排出,含有大量的生物质油,污染了环境,浪费了能源,二是回收的热水温度低,用途小,商业价值低,运输成本高,三是由于钢管内走生物质油气体,冷却后堵塞管道,不冷却又污染了环境,浪费了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生物质热解油汽余热高效回收装置,能95%以上回收余热,减少烟气气体流通通道的堵塞,提高冷凝效果,提高余热回收效果。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生物质热解油汽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塔,所述回收塔的上方设置进气口;
[0006]所述回收塔内设置螺旋向上布置的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由内向外相互套在一起设置若干层,且内部自下而上通入冷却水;
[0007]所述回收塔的底部固定设置分离气体和液体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上设置有排气口和排液口。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收塔的顶部固定设置连接接管,所述连接接管的侧面上设置与进气口连通的进气通道。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接管的顶部固定设置顶盖,所述顶盖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根与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口连通的排水管;
[0010]所述排水管的出水端连接第一存储箱。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连接盒。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二存储箱;
[0013]所述第二存储箱与所述冷却水管之间设置分流箱,所述分流箱的进水端一侧连接输送泵。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水管以螺旋向上的方向进行布置,且由内向外设置若干层相互套接在一起。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箱的内腔底壁上螺纹连接阻隔管,所述阻隔管上侧设有漏斗,所述漏斗的顶部边缘与所述收集箱的内腔之间接触,
[0016]所述漏斗的下侧伸入到所述阻隔管内,且与阻隔管的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漏斗与所述阻隔管之间通过销轴进行连接,连接的销轴位于所述间隙内。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收塔的外侧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保温层。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水管由内向外水平的螺旋布置,且自下而上设置若干层,每一层之间通过连接接管进行连通。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提供了生物质热解油汽余热高效回收装置,通过将烟气直接引入到回收塔内,烟气的通道面积增加,减少了堵塞的情况,将冷却水管改为螺旋状的管道,可以增加在冷却水管在回收塔内停留的空间,冷却水管的直径相对减小,和烟气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辐射的热量更多,余热回收效果更好。
[0021]2、高温烟气从回收塔顶部进入回收塔内,与加热了的高温热水相遇,获得90度以上高温热水。90度以上高温热水可做为锅炉补充水,也可做为工业热水,比约50度的热水运输成本下降一半,按每升汽油成本7元的条件下,每吨热水15公里的运输成本约6元。生产1吨90度以上高温热水耗天然气约10立方米,或电80度,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每热解2.6万吨含水量20%木本生物质的余热可获得25万吨90度以上高温热水,价值750万元,余热利用率达到95%以上。
[0022]3、本技术的回收塔底部被冷却的生物质油和燃气与低温冷却水管接触,继续降温,接近低温冷却水的温度,达到充分冷凝,燃气中的有机物含量约2%,生物质油中的水蒸汽充分冷凝,放出潜热,提高冷却水的温度,生物质油的回收率达到了98%以上。
[0023]4、本技术的冷却水管改为螺旋状的管道,管道内走水,管道外走烟气,冷却水管的直径相对减小,和烟气的接触面积更大,吸收的热量更多,余热回收效果更好。可以增加在冷却水管在回收塔内停留的空间,管与管之间的间隙距离大,在120mm以上,生物质油不易堵塞回收塔。
[0024]5、能够方便的对回收塔内沉积的木焦油进行清理,在清理的过程中,只需要停止向冷却水管中注入冷凝水,则在高温烟气的作用下,会使沉积的木焦油融化掉,从而减少了冷却水管和回收塔表面上沉积的木焦油,清理方便。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A
‑
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图4中C
‑
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0030]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0、回收塔;101、保温层;11、冷却水管;12、收集箱;121、排气口;122、排液口;123、阻隔管;124、漏斗;13、连接接管;14、进气通道;15、顶盖;16、排水管;161、连接盒;17、第一存储箱;18、第二存储箱;19、分流箱;20、输送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
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32]实施例1:
[0033]如说明书附图1
‑
3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为:生物质热解油汽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塔10,所述回收塔10的上方设置进气口,进气口连接的是生物质热解炉的排烟烟囱,烟囱内排出的烟气都是高温烟气;
[0034]所述回收塔10内设置螺旋向上布置的冷却水管11,所述冷却水管11由内向外相互套在一起设置若干层,(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且内部自下而上通入冷却水,具体是,每一层的冷却水管11都是螺旋状的管道,螺旋状的管道能够尽可能的拉长冷却水管11在回收塔10内的长度,使冷却水管11和烟气携带的热量尽可能多的接触,从而提高余热回收效率,对烟气的冷凝起到更好的效果;
[0035]所述回收塔10的底部固定设置分离气体和液体的收集箱12,收集箱12主要是针对烟气中存在的木焦油和木煤气件回收,所述收集箱12上设置有排气口121和排液口122,回收的木煤气通过排气口121排出,木焦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质热解油汽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塔(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塔(10)的上方设置进气口;所述回收塔(10)内设置螺旋布置的冷却水管(11),所述冷却水管(11)设置有若干层,且内部自下而上通入冷却水;所述回收塔(10)的底部固定设置分离气体和液体的收集箱(12),所述收集箱(12)上设置有排气口(121)和排液口(1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油汽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塔(10)的顶部固定设置连接接管(13),所述连接接管(13)的侧面上设置与进气口连通的进气通道(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油汽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管(13)的顶部固定设置顶盖(15),所述顶盖(15)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根与所述冷却水管(11)的出水口连通的排水管(16);所述排水管(16)的出水端连接第一存储箱(1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油汽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6)上设置有连接盒(16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质热解油汽余热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11)的进水端连接有第二存储箱(18);所述第二存储箱(18)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国雄,
申请(专利权)人:肖国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